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中医古代文献无抑郁症这一病名,但与抑郁症临床表现相类似的记载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等病中。基于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文献统计分析,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抑郁症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肝失疏泄、思伤脾,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证型主要为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  相似文献   

2.
肝气郁结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而抑郁症表现的情志抑郁往往并非由肝气郁结所致,多种迟滞症状是由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神机失养导致的。在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情志抑郁作为辨病要点,而非辨证要点,不能简单地将情志抑郁归结为肝气郁滞而忽略脾虚的核心作用。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且脾虚是病机关键,贯穿抑郁症发病始终,故抑郁症的治疗当更注重从中焦论治,治肝实脾,且健脾重于疏肝。  相似文献   

3.
郁证的中医证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关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中医中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证型鉴别以及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中医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中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20%,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至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致残原因。该病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等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抑郁症病名。但对其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治疗上也有许多相关记载。因抑郁症临床表现多样,在中医文献中则有多种病名.如“郁证”、“梅核气”、“脏躁”、“百合病”等。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亦不断发展.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抑郁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医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几个方面报道了抑郁症的中医研究现状,提出目前中医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医心理疾病治疗的一个热点。同时,指出目前抑郁症中医治疗应走的方向是:在今后的中医治疗抑郁症方面不应仅仅追求其"杂",更应追求其"精",整理最常用的方剂、最常用的药物、最常用的穴位,而后又验之于临床以确定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方法: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对围绝经抑郁症的研究情况。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是在脏腑亏虚,气血失和的基础上,加上情志刺激的因素而发病;围绝经期抑郁症可从中医方面进行治疗,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疏肝解郁、调补肝肾及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预防方面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该病以预防为主。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确切的机制和有效的防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郁证范畴。通过对郁的涵义进行梳理后发现, 郁既有病因、病机的涵义,也有疾病的涵义。抑郁症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吻合, 临床可参考中医“郁证”进行辨证论治。“火郁”是抑郁症由轻转重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以虚实为纲论治“火郁”, “火郁”实证治以清透, 虚实夹杂证治应通补。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其病变涉及心、肝、脾、肺、肾等多个脏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医五脏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分证治疗进行总结与分析。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目前一般认为抑郁症的病机核心在于“肝气郁结”。本文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提出阳气不足(不振)是抑郁症的基础病机的新观点。先从阳气与抑郁症发病及诸症密切相关入手,再从阳气与气血津精、肝气郁结关系等方面论述了阳气不足(不振)致神、形、行俱颓,从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是抑郁症发...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论郁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属于中医的郁证。从证候学角度分析,根据中医"阴静阳躁"之说,可把抑郁症归为"阴证",临床表现为抑郁、静默、内向、不喜动;把焦虑症归为"阳证",临床表现为焦虑、兴奋、烦躁、亢进。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是宣阳开郁,焦虑症宜清火消虑。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降低为主要症状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病证的范畴。中医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多以肝气郁结为核心,认为七情所伤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气机郁结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为其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人的精神、情感状态与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息息相关;但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七情、五志,心神统帅五脏神;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调畅情志。笔者认为:肝气郁滞是抑郁症发病的始动环节,心失所主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中医理论,阐述心、肝在情志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与认识抑郁症的发病,需要了解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不同作用,分清主次。  相似文献   

12.
从五脏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五脏失调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机制,为中医论治血管性痴呆从五脏失调以及阳虚的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木郁达之"理论入手,结合老年痴呆中医情志致病机制,发现肝郁是老年人罹患痴呆的重要病因,提出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是老年痴呆肝郁致病的总病机,具体表现为:气滞痰瘀,脑髓萎钝;藏血失调,神髓不养;魂不得藏,神不得安。故在中医治法上,应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从中药、针灸、情志、运动方面进行综合调养,以期通过平调枢机、转枢治神、畅情解郁、安魂摄神等方法,恢复厥阴枢机阴阳平衡,进而真正实现"木郁达之"的"达肝"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籍并无"抑郁症"之病名,因此,现代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甚不统一。抑郁症之病,抑郁乃其主要临床症状,但多数研究者却将以抑郁为病因的疾病归于抑郁症之中。"癫证"、"百合病""、脏躁""、奔豚""、失眠"、"健忘"、"郁证(情志抑郁类)"等中医病证,尽管在其发病过程中出现有类似抑郁症的症状,而其所以出现之病机并未证明与抑郁症发作病机相同。中国古代疾病中,与抑郁症主证最相似的疾病之描述,乃公元前541年医和为晋平公诊断之惑疾,其病机为肾不藏精,心肾不交。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尚未十分明确,中医对其病因病机,也有不同的学说。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认为该病的发生归于肾阴亏虚与六淫毒邪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皮损的表现也多种多样,容易反复。随着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湿疹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治疗湿疹有数千年的历史,针对湿疹的不同病期,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对于湿疹的病因、病机各医家进行了论述,对其病因主要围绕着风、湿、热邪进行论述,对湿疹发病过程中涉及的脏腑,有从心论述的,有从脾论述的,也有从心、脾、肺、肝等方面论述的,认识不一。为进一步了解湿疹的病因、病机,该文从中医藏象学说的角度,分析五脏与湿疹发病的关系,更好的从病因、病机方面认识、治疗湿疹。  相似文献   

17.
绝经综合征情绪障碍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与年龄、易烦躁、增加负压时溢尿、失眠、多疑、尿频、颈椎疼痛、初潮年龄、外阴瘙痒、耳鸣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或情绪低落等。中医治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的特点,临床效果显著,因此,积极探寻中医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机制,以期为中医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与理论支持,为绝经综合征的治疗、临床用药的选择、药品的开发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勃起功能障碍属于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出现这类疾病患者阴茎不能持续获得充分勃起,难以完成令人满意的性交,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患者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对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降低,易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这类疾病应当得到重视。临床上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防治及心理上的疏导,其长期疗效不甚理想,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医疗费用。这既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务之急。随着对勃起功能障碍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逐渐广泛应用到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文章从中国知网上搜索了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现状的文献,且对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运用、中成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等方面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近年的发展作一简要概述,并分析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优势及不足。通过分析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现状的文献,发现中医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独特优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王俊宏教授根据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本病的内因主要为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胎怯,外加环境影响,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共同导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关键为"心肝脾肾阴阳失调",病机特点是心肝肾阴静不足、心肝脾肾阳动有余。王俊宏教授对气阴两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多采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并强调行为干预,临床采用中药联合心肝安神益智推拿法干预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过程中可增加家长和患儿交流时间,减轻多动症状,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