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使用“处方聚类分析”模块,运用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的方法挖掘核心处方。结果 共收集有效处方1 151首,涉及中药225味。用药频次≥467的中药有10味,其中黄芪、檀香、桑白皮的频次最高。四气中以寒、温为主,平次之;五味以甘、辛居多,苦次之。归经以入脾、肺、心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理气、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等17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个关联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核心类方,核心方剂组成为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丹参、檀香、木香。结论 冯玲教授辨治慢性心衰以气虚血瘀水停为核心病机,治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法,“脾肺心”同治,甘辛苦合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探讨韩世荣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经验.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收集韩世荣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门诊病案,并将数据录入此软件,对录入的处方进行四气五味统计、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21个处方,涉及113味中药,使用频次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李海松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纳入处方258首,涉及药物123种;使用频次在70次以上的药物共22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枸杞子、黄芪、当归、五味子、生牡蛎、熟地黄、覆盆子、茯苓、车前子;挖掘出高频药对组合10个,新处方7个。结论李海松教授治疗多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为主,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教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服用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中药处方145首,共涉及中药16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是补骨脂、三七、枸杞子、黄芪、党参、莪术,药物类别以补肾、活血类药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网络分析发现补骨脂、枸杞子、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黄芪、党参、甘草、茯苓、当归10味药为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核心处方,基于熵聚类药物核心组合挖掘出潜在新方3个。结论 宋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以“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为核心治法,辅以化痰祛湿、理气、解毒抗癌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艾儒棣教授治疗湿疹的处方用药规律数据,为临床治疗湿疮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艾儒棣教授符合纳排标准的湿疹处方,通过频数分析、熵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功能分析艾老治疗湿疹的方药规律。结果:收集内服处方共136首,涉及药物15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20次的药物共26味;共有22组药物组合使用频次≥90次;得出12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本文所得结果切合了艾儒棣对本病的认识与主张,体现了艾教授重视脾胃、善用皮药、苦甘并进的学术思想,有利于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与学术思想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法对孟如教授1997-2018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历资料中615首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615首处方中用药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82味,其中有补益作用药物28味,有清热作用药物26味,有理气消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化痰利湿等作用药物各占一定比例。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3组,其中补益药物组合18组,补泻药物组合34组;常用处方为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生脉散。聚类算法分析得出常用药对26对,以“生地黄,水牛角”、“生地黄,青蒿”、“青蒿,鳖甲”等为临床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9组,得到可能的新处方9个。结论孟如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组方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于传承研究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获得了既往传统医案整理和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为南征教授消渴病治验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收集到的46首吴银根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膏方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和药物间的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以探索吴银根教授利用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用药规律。结果挖掘到了膏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出"黄芩—炒山栀子—黄连"等10个核心组合和"麦冬—南沙参—生地黄—熟地黄—杜仲"等9个新处方。认为吴银根教授利用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用药总则为清肺化痰凉血、益气养阴补肾,同时注意兼病、并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刘军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KOA)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刘军教授治疗 KOA 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 apriori 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对筛选出的50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500首方剂中158种药物使用频次在45次及以上的药物有40味,其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甘草、独活。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独活”“甘草、独活”。共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结论刘军教授治疗KOA 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补阳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薏苡仁,当归,苍术,黄柏,甘草,独活,徐长卿,杜仲,狗脊,续断,白芍,延胡索是刘军教授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及Cytoscape 3.7.2分析周彩云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 采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彩云教授门诊接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例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及网络可视化分析,总结中药频次、归经、性味及药对组合,挖掘核心处方,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130张处方,共77味中药,高频药物为葛根、马齿苋、金钱草、绵萆薢、豨莶草、车前草、海金沙、车前子、金银花、黄柏、冬瓜皮。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首,归经以肝、肾经为主,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为葛根,马齿苋;葛根,马齿苋,金钱草等。挖掘新处方4个,分别为浙贝母,冬瓜皮,海螵蛸,红花,菊花;茵陈,炒白术,鸡骨草,郁金;金钱草,牛膝,黄芪,石斛,远志;防己,猪苓,威灵仙,玉米须,生地黄。结论 周彩云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从“湿毒”立论,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为主要治法,兼以补益肝肾、调养脾胃。  相似文献   

11.
学习<伤寒论>时因不了解它的思维方法,常常感到文义艰深,晦涩难懂.下面向大家简介笔者体会的常用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20侧人体眶腔材料,先解剖各神经分支,以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各分支做向中性分离,同时观察并记录其位置。  相似文献   

14.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提出的两个独立的学术体系,既相互补充、又互相渗透,经过后世的发展,二者均有所创新,但各有其特色理论指导。方证辨证在遵循自己特有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粗多糖的补气生血作用和组方的合理性。方法:以失血与环磷酰胺并用所致气血双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对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归补血汤粗多糖及单味药多糖可显著提高失血与环磷酰胺并用致气血双虚模型大鼠外周血RBC、WBC、Hb及PLT的水平,以当归补血汤粗多糖的作用最好。结论:当归补血汤粗多糖可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组方合理。  相似文献   

16.
李春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69-3669
<正>随着改革开放,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也相应地增长。因此,对老年人的保健及疾病防治工作,应该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重视。高质量的护理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健康,以减少病残,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进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方法。方法 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把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内容二合为一,通过动物实验,对用改进的实验方法和传统的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用这两种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都能达预期的实验结果,但有改进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需时少,需动物少。结论 本实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节省时间和动物,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方证关系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方证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方证研究领域流行的“方证相对”、“方证相应”、“方证对应”、“方证相关”几个主要观点进行了叙述和辨析,提出“方证相关”作为含括中医方证关系的逻辑表述实现了由经验现象向科学问题的转化。其蕴含的方证关联性大小及其现代内涵是方证关系中关键问题。“方证相关”不仅是诠释中医方证治验的逻辑基础,而且正在成为揭示中医药科学内涵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的认知现况和修改建议,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提供调查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对16727名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总体认知和修改建议的调查。结果:99%的调查对象认为传染病疫情防控主要依据为《传染病防治法》,97.79%的调查对象了解《传染病防治法》,85.01%的调查对象认为《传染病防治法》需要进行完善修订,尤其是疫情监测与预警制度方面。在《传染防治法》立法目的调查中,调查对象认为除了保障人体健康、公共卫生外,还应包括“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健康中国、生物安全”。另外从传染病防控中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医防融合、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3个层面收集了修改建议。结论:通过明确《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作用和法律定位,增加启动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程序的特定情形,构建医防融合体系,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保障制度,细化公民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可提高新时期新形势下传染病的依法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温养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痹论》),强调外邪在发病中的重要性.风为百病之长,痹病属寒湿者居多.当今由于气候变化极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感受风寒湿机会增多:如春日湿冷、冬季阴冷时节爱美女士仍着薄衣短裙;炎炎夏季,人们或贪凉露宿,或空调低开,或风扇劲吹,或汗出当风、汗出入水中(冲凉、游泳等),或酒后当风、酒后入水中,或产后贪凉受冷等致风寒湿乘虚而入.导致风湿类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据统计: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三病的患病人数已超过亿人.《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指出:"寒者温之".因此中医治疗痹病应注重温养之法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