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补肾养血活血法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妊娠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补肾养血活血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对超促排卵反应、子宫内膜改善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基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人绝经后促件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nRHa/r-FSH/HMG/HCG)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分阶段服用补肾养血活血中药,观察两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子宫内膜厚度、计算取卵数、测定优质卵率、观察受精率、计算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 结果 治疗组可以减少促性腺激素的用量(P<0.01),提高子宫内膜的厚度(P<0.05);而且在提高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最终提高妊娠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养血活血法可以促排卵、健内膜、辅助胚胎着床,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可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张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11-13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中药联合孕酮(P)支持黄体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78例接受IVF-ET助孕的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中药+P组和P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d0)、ET前日(d4)、ET后第3日(d8)患者血清雌二醇(E2)、P水平。比较2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P水平。结果 P组和中药+P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流产率高于中药+P组(P〈0.05)。中药+P组d4、d8的E2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 IVF-ET后加用中药行黄体支持不影响IVF-ET妊娠率和种植率,但可以减少早期妊娠丢失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经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排卵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卵组(实验组)和单纯控制性超排卵组(对照组)。观察两组HCG日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情况、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血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补肾调经方在不增加Gn量的情况下,可增加获卵数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对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既往曾行体外受精(IVF)治疗并诊断为POR的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微刺激方案,治疗组从促超排卵当月月经第2天开始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给予益气养阴方,每日1剂。比较两组患者获卵及妊娠结局情况,观察促超排卵过程中促性腺激素(Gn)使用情况、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并检测患者卵泡液颗粒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表达。结果治疗组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1±2.49)个、51.93%、47.19%、23.81%,对照组分别为(2.02±1.98)个、46.90%、42.42%、10.42%,治疗组获卵数、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精率、优胚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n使用量显著降低,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升高,颗粒细胞GDF-9、BMP-15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可改善POR患者IVF-ET过程中的卵巢反应性,提高获卵数并增加患者妊娠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卵巢颗粒GDF-9、BMP-1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肾精亏虚型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卵子和胚胎质量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8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8例。在进入IVF-ET前,电针组在对照组(空白等待)基础上予电针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等穴治疗12周,1次/d,每周2~3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抗缪勒管激素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清抑制素B(INHB)、卵泡液Kisspeptin的含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窦卵泡数目(AFC);显微镜下观察卵子及胚胎情况等,胚胎移植14 d后计算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SH水平均降低(P<0.05);INHB含量、AFC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SH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INHB含量、AFC、MⅡ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及血HC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微刺激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获卵率、优质胚胎率及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FSH、LH、E2、P、VEGF以及排卵6~9d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实施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中医辨证预治疗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安徽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求治的不孕女性400例,根据不孕症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症候分析。将4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预治疗,对照组仅行西医常规处理。观察对IVF-ET中促排卵过程、胚胎质量、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中,血瘀胞络证比例高达80.5%,其次是肝郁气滞证,达70.25%,肾阳虚症比例为58.5%、肾阴虚证相对较少,仅12.75%。中医辨证预治疗后,可增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优质胚胎率,增加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抱婴回家率。结论血瘀胞络证、肝郁气滞证、肾阳虚症为不孕症的常见症候,中医辨证预治疗可通过增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提高胚胎质量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疗法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性,并对手术结局进行观察。方法 将97例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针刺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46例),两组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进行IVF-ET,中药联合针刺组在超排卵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疏肝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和逍遥丸颗粒)及针刺治疗,单纯西药组只按IVF-ET进行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虚肝郁证候改善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变化;两组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卵泡膜血流阻力指数(RI),两组取卵数、优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肾虚肝郁证候、SAS、BDI评分的改善,中药联合针刺组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内膜所占比例中药联合针刺组为74.5%(38/51),单纯西药组为45.7%(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CG当日卵泡膜血流RI中药联合针刺组(0.48±0.03)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取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中药联合针刺组较单纯西药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IVF ET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改善手术结局,其作用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卵细胞质量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PCOS不孕患者分为2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及IVF-EF,其中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n=45)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妊娠结局。结果在控制性超排卵中,2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Hc 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取卵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受精率、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试验组种植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PCOS不孕患者接受IVF-ET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肾养血颗粒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对卵泡发育不良性(follicular maldevelopment,FM)不孕症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取90例FM肾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温肾养血颗粒、枸橼酸氯米芬及两药联合治疗,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抑制素B(inhibin B,INHB)、激活素A(activin A,ACTA)、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水平;监测卵泡发育及基础体温。结果各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和中药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排卵率和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西药联合组治疗后第1个月经周期第3天E2水平升高;第10天INHB和FS升高,ACT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的第3个月经周期第10天血清LH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的第3个月经周期第3天INHB与FSH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1);第10天INHB与E2、FS呈显著正相关(r=0.682、0.772,P〈0.01),与ACTA呈显著负相关(r=-0.635,P〈0.01)。结论温肾养血颗粒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可以改善FM患者的中医证候,调节FM患者卵巢局部因子INHB、ACTA、FS的表达,改善卵巢功能状态,调控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九味通窍汤进行组方拆分,并对各组进行体外抗脑胶质瘤药效学分析,对其体外药效学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为探究全方起效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君臣佐使组合原理将九味通窍汤拆分成7个组方,选用人源脑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进行体外药效筛选,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个组方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所得体外药效最佳组方Ⅳ与全方(10,4,1 g·L~(-1))作用U251细胞24 h对细胞的凋亡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全方及组方Ⅳ对凋亡蛋白p53和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影响;组方Ⅳ的醇提物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梯度萃取,采用MTT法测定各萃取部位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组方Ⅳ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经10,4,1 g·L~(-1)组方Ⅳ,全方处理24 h后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细胞经4 g·L~(-1)组方Ⅳ,全方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p5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提高(P0.01);组方Ⅳ梯度萃取后部位Ⅲ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组方Ⅳ细胞活力抑制作用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明显,并可以降低Bcl-2,并提高p53蛋白的表达;部位Ⅲ抑制脑胶质瘤细胞活力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特性,为改善红景天苷的皮肤透过性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离体昆明种小鼠皮肤作渗透屏障,采用改良直立式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特性研究。利用HPLC测定红景天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磷酸(15∶85∶0.05),检测波长275 nm。结果: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和红景天苷醇溶液组的8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4.8±0.42),(3.01±0.41)μg·cm~(-2),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组的增透系数是红景天苷醇溶液组的52倍,给药8 h后在小鼠离体皮肤中的滞留量分别为0.95,0.02μg·cm~(-2)。结论: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能明显提高红景天苷在小鼠皮肤中的滞留量和经皮透过量。 相似文献
14.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体外细胞毒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大多数中药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均处在探索和积累阶段。面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有毒中药的毒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毒性发生机制,建立评价中药毒性级别的客观实验数据和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手段和方法,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应用于中药毒性标志物挖掘和毒性机制等方面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作为传统动物模型毒性评价的替代方法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现早期、轻微和隐匿的中药毒性上具有显著优势。且基于人类细胞或细胞系的体外毒理学检测途径的定量自动化高通量检测与筛选,更是提高了中药毒理学的检测效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系统地梳理和综述关于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优势、特殊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发展和完善中药毒性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活血止痛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特性,为该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分别以半透膜和离体小鼠皮肤为体外模型,采用UPLC同时测定接收液和皮肤中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4 min,10%~90%A),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6 m L·min~(-1),进样量1μL。结果:活血止痛微乳凝胶中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在6 h内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35%,59.40%,54.64%,释放速率分别为1.138,11.57,73.54μg·cm-2·h~(-1);体外透皮试验6 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40.34%,36.34%,41.44%,透过速率分别为0.657,7.127,56.04μg·cm-2·h~(-1)。结论:活血止痛微乳凝胶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和透皮性能,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蟾酥有效成分难溶于水、血药浓度波动大、易产生毒副作用等特点,将蟾酥与灵芝联合应用后制成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改善蟾酥的副作用。方法: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硬脂酸为基质,利用熔融法制备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滴丸滴制情况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滴丸成型因素。以圆整度、丸重差异及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基质(1∶2),PEG4000-硬脂酸(5∶1),熔融温度80℃,滴距8 cm,冷凝液管口温度50~5℃;缓释滴丸在体外释放达12 h,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结论:优选的复方蟾酥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能够使蟾酥的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释放更接近于non-Fickian扩散,其释药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颗粒对肾阴虚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及卵巢颗粒细胞PI3K、pAkt和FoxO3a的影响。方法:66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高龄(≥35岁)肾阴虚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除接受相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疗外,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分别在IVF前接受六味地黄颗粒或安慰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估肾阴虚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观察获卵数、2PN受精率、成胚率和临床妊娠率。在取卵日收集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观察颗粒细胞凋亡率,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的PI3K、pAkt和FoxO3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肾阴虚证候评分从(14.82±1.16)分下降至(7.87±1.32)分,而安慰剂组变化不明显,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成胚率和临床妊娠率(57.35%和46.63%)均优于安慰剂组(48.48%和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获卵数没有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2PN受精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PI3K和pAk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xO3a表达下降。结论:对于接受IVF-ET的高龄肾阴虚证不孕患者,补肾中药可以缓解临床肾阴虚症状,提高成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颗粒细胞中PI3K、pAkt和FoxO3a的表达来改善卵母细胞发育微环境、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各组分体外抗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清除,AGEs形成抑制,α-糖苷酶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脂肪酶抑制,脂多糖(LPS)诱发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一氧化氮(NO)释放抑制建立系统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评价筛选模型,考察金芪降糖片的4个标准组分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金银花总有机酸、黄连总生物碱对以上各模型的作用。结果:黄芪总黄酮、金银花总有机酸、黄连总生物碱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和活性氧自由基活性;各组分对AGEs形成无明显抑制活性;黄芪总黄酮、金银花总有机酸对糖苷酶有抑制活性;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金银花总有机酸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活性;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金银花总有机酸对胰脂肪酶具有抑制活性;黄芪总皂苷、黄连总生物碱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有抑制作用。结论:金芪降糖片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协同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α-糖苷酶、抑制脂肪酶、清除自由基、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NO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α-细辛脑原位凝胶含量测定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58 nm,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7.4)作为释放液。结果:含量测定中α-细辛脑在10.4~104 mg·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100.6%,RSD 2.2%。体外释放度试验中α-细辛脑在2.06~82.4 mg·L-1线性较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5.83%,RSD 2.5%。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专属性好、准确和可靠的特点,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