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生命。强化中医思维、夯实临床技能是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医思维培养的“弱化”、“西化”和“僵化”问题较为突出。文章梳理中医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国学基础;强化经典学习、注重临证体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重视基地建设,拓展课外实践”等方面入手,思考并探索中医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全过程进阶式的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提升学生中医经典能力,以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 构建“通识入门-精学强基-融合临证”的全程贯通、分段进阶的中医经典课程体系,完善中医经典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读诵研悟用”中医经典能力提升途径,创新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课程课堂贯通,理论实践联通,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升中医经典学习成效。[结果] 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和中医水平测试中,中医经典课程的掌握率名列全国前茅,理解和应用层次上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结论] 课程为核心、课堂为关键、实践为重点的全过程进阶式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中医思辨思维,最终助力学生提高运用中医经典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效推动中医人才传承经典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解决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普遍存在的“中医药传统特色衰减”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照搬西医的教学模式,使得基础与临床、临床与临床各科之间知识割裂,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中医临床思维,导致临床能力弱化,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人才培养中医药传统特色衰减。提出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当中通过构建“中医特色临床诊疗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规范的中医临床思维;在“只有爱中医,懂中医,才能用中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医临床人才素质培养体系”,将中医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专业技能,让学生“受益中医爱中医”“理解中医懂中医”“三通一会用中医”,培养“心中爱中医、脑中懂中医、临床用中医”的中医药传统特色鲜明的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F0002-F0002,I0001
基层社区是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也是中医大学生培养医学人文情感、掌握医患沟通能力、强化中医临证思维和提升中医临诊能力的最佳场所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社区中医教学团队,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学重点学科,由学校、医院、社区的相关师资组成,突出中医药学术发展中的全科优势,立足发挥基层社区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改革教育理念、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区中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医临证思维特色的分析探讨,从其所具有的反馈性,宏观多元性“舍”“从”性及动态可变性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力求使初淑临床的同道,正确把握中医理、法、方药,提高临疗效。  相似文献   

6.
加强中医经典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建立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引入古今临证医案,并介绍全国各地名家学习四大经典的思路方法与宝贵经验,以发扬经方之临证魅力。邮购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引入古今临证医案,并介绍全国各地名家学习四大经典的思路方法与宝贵经验,以发扬经方之临证魅力。邮购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引入古今临证医案,并介绍全国各地名家学习四大经典的思路方法与宝贵经验,以发扬经方之临证魅力。邮购联系  相似文献   

10.
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的特殊规律,以学校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基准,适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更富实效。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及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基础之上,在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前提下,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与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紧密结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模式的改革带动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意识的建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一、高水平临床型中医人才的培养学校将传统中医师带徒培养方式与现代中医药教育方式相结合,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重经典、通人文的中医教育特色。采取班级授课制与导师制相结合、集体带徒与个人带徒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学术讲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系统学习中医、西医必修课的同时,让学生跟随指定的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学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正确的中医理论思维、熟练的中医临床技能、较高的中医...  相似文献   

11.
培养中医临床经典思维及应用能力是提高中医学生临床胜任力的关键。目前临床能够熟练运用经典理论与方药的学生较少,因此形成有效提升中医经典思维和实践运用能力的中医经典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提高学生胜任力的强助力。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在明确以中医经典临床思维的应用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比例、开展“经典晨读”等途径,增加技能性知识和价值观的引导,夯实记忆性知识的精熟度;同时采取“对分课堂”为核心的渐进式三阶段教学法。结果发现学生的中医经典识记和应用能力获得明显提高,临床胜任力达到一定的提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四部经典著作是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的根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大经典”是中医药学独特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基石和导向,其学术渊源已逾数千年,是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形成的标志,古今医学名家学习中医药学,皆推崇以“四大经典”为本,来指导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它最具有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其特色和优势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继承了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就能发扬临床实践的优势,正本清源,有源有根;所以,“四大经典”著作是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的根柢,现今仍然指导着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加强四部经典著作的学习,注重临床应用的研究,是百年大计,乃至千年大计。否则,不以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为主流,反而用西医来替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科学文化的独特理论,中医的发展就将会失去其特色,中药的应用就会失去其本来的特性,使其脱离了本土文化而陷入泥潭、步入误区,带来的就会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滞后、步履艰难和无奈的困惑;进而,将来中医药的发展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更难堪言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飞跃发展。中医药必须现代化,但绝不是“西医化”,只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能发挥其长,使之更好地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据统计我国从业中医人数只有40万人左右,而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中医高校肩负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人才的培养既要符合中医药学科人才自身发展规律,又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具有中医思维和临床临证能力及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然而,现行高校的临床课程教学与考试现状并非能适应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高校的临床课教学和考试现状提出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医界普遍存在着中医信念不足、中医思维西化的现状。这是由于在西医思维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下,许多中医师在临证时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的思维模式: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熄风,遇到冠心病就用葛根、丹参等具有扩冠作用的药物,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脱离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临床疗效可想而知。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国家政策要对中医大力扶持以及加强各环节的监管以外,本人认为还需要从源头做起,即从中医药的教学改革开始。本文就目前中医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方法入门”课程建设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方法人门”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涵盖中医证候发展史、证候模型建立方法、证候模型应用概况、方证相应理论与应用,以及方证相应的经典实验。课程设置贴近中医经典理论、体现中医研究思路、融汇药学基础知识与中药制备技术,对培育学生辨证技能与科研思维、实现“医药互通”有积极的作用,可望成为一门完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16.
"心主血脉"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理论,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诊疗。人们在临证时往往从活血化瘀方面理解"心主血脉",却忽视中医经典著作从阳气方面对"心主血脉"的论述,这限制了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故该文从扶阳理论方面探讨这一命题,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起着连接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金匮》的主动性,夯实学生对《金匮》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中医临床,把握临证中的基本思维,近年来我们在《金匮要略》教学中实施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级考核制度,并通过考核认定授予学生相应的证明中医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的"等级认证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金匮》课程的教学实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继柏教授是国家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与中医临床50余载,对中医经典理论十分熟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临证问疾,善于抓住主症,详辨舌脉,长于辨证施治,因证立法,因法处方,因方遣  相似文献   

19.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名老中医群体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临床认知和应用方法。[方法] 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收集14位名老中医有关“形神一体”的认识应用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 围绕主题,共归纳出“中医思维方法”“生理病理阐释”“疾病治疗原则”“临证应用”四个核心类别。名老中医认为,“形神一体”以“五神脏”为中医思维方法,并基于“形”“神”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提出了“形神同调、补虚逐邪”的治疗原则和“药食针灸”与“疏导乐动”相结合的临证方法。[结论] 老中医群体将“形神一体”观视为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不同疾病类型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和应用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