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免疫失衡角度探讨琥珀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模型组),琥珀散组,达那唑组。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琥珀散治疗组能降低IL-4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提高IFN-γ水平,但差异不显著。IFN-γ/IL-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琥珀散组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1)模型组存在Th2偏移状态。2)琥珀散可能通过改变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h2偏移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张海峰  陈思亮  毛美蓉 《新中医》2003,35(10):19-20
目的:观察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毛美蓉教授经验方异位散(处方:血竭、三七、薏苡仁、山慈菇、没药、丹参、浙贝母、赤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痊愈20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及复发6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机理为痰瘀互结,异位散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琥珀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亦称经行腹痛。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后者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常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妇女中发病率为33.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病证结合的气滞血瘀型E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琥珀散高剂量组、琥珀散中剂量组、琥珀散低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比色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前列腺素2α(PGF2α)水平,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结果:①琥珀散高、中剂量组可降低模型鼠血清NO含量、NOS活性和血浆PGF2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孕三烯酮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琥珀散低剂量组可降低模型鼠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大鼠在位内膜腺体数量多,腺腔完整,异位内膜出现类似于在位子宫内膜的结构。治疗组大鼠在位内膜变化不明显,异位内膜体积偏小,腺体减少,腺上皮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孕三烯酮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均见腺体数目少,腺腔缩小,腺上皮细胞萎缩。结论:琥珀散可以降低EMs大鼠血清NO、NOS及血浆PGF2α水平,这可能是琥珀散有效抑制异位病灶种植、生长,缓解盆腔疼痛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种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及药物,提高本病临床治愈率。方法:用自行研制的内膜速康散治疗,每日3次,每次5 g,20 d为1疗程。设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7.5%,临床治愈率为4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膜速康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良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1]。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其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经及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是由Sampson首先提出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及我国学  相似文献   

7.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五年刊登于中外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学术研究报道,总结国内外中西医学对该病病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家族遗传因素、月经初潮延期、志贺氏菌感染、环境污染及特定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直接相关性。中医界对内异症的共识为血瘀证,并兼夹寒热痰湿等实证或气虚、肾虚证。建议国内中医学界开展针对该病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以期发现该病的关联因素和致病规律,为针对内异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性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等症状,西药对该病的治疗存在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的缺点。许多学者依据祖国医学理论研究本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常见激素依赖性疾病。痛经是EMT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归属于“血证”范畴。基于“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理论,结合EMT痛经的病因病机,指出EMT痛经的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温阳止痛为主。琥珀散有活血化瘀、温阳止痛之效,治疗寒瘀导致的妇科疾病有明显疗效,结合临床医案加以阐析。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EMS虽然有着良性的形态学表现,但在分子生物学行为上却有着种植、侵袭及远处转移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特点。近年来EMS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人工流产、宫腔镜操作、剖宫产的频次增加等密不可分。西医治疗EMS主要是通过药物、手术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等方式,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明显、复发率高、再手术的难度大、出血量多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所致[1]。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月经异常、性交不适以及子宫增大等,严重影响了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主要以丹那唑、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或CnRH-a等治疗,但副作用大,价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疾患,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EMT患者既有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又可有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增强,因而认为EMT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针对EMT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性质,以调节免疫及内分泌功能为主。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但同时由于其具有从盆腔至远处脏器种植、浸润、扩散的特性 ,又被称之为“begincancer” ,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 ,约占妇女总数的 5 %左右 ,在生育年龄妇女中 ,可高达 30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 ,关于EM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免疫、激素、遗传、环境、不同部位EM病理生理改变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笔者现作一较全面的综述。1 发病机制EM为良性病变 ,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转移和种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位散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妇科治疗的2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观察服用异位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治愈的患者有72例,比例为72.0%,好转的患者有20例,比例为20%,未治愈的有8例,比例为8%。对照组完全治愈的患者有64例,比例为64.0%,好转的患者有17例,比例为17%,未治愈的有19例,比例为1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病变机理为痰瘀互结,在治疗药物上应用异位散,治疗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琥珀散加减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疼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8例符合要求的EMs疼痛患者,采用随机区组分化,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12.5 mg/次,1次/d。观察组采用琥珀散加减辨证治疗,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个月。经期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对非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和血瘀证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癌抗原125(CA125),雌激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269,P0.05);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在6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过程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对照组=6.903,F观察组=7.632,P0.05),经配对t检验,观察组在第3,4,5,6个月经周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非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和血瘀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琥珀散加减辨证治疗EMs疼痛(血瘀证)患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降低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清TNF-α,IL-6,IL-8等因子水平,起到改善EMs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邬素珍  许焕英 《新中医》2017,49(9):147-15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取得很大的进步。笔者就近10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学者对于中医药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研究的深入,从分子层面上发现了许多可以通过中药调控的EMS的相关通路。无论是中药复方、单味中药还是中药活性成分在干预EMS的机制研究中均与文中所论述的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抑制内膜异位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炎性改变,促进内膜异位细胞的凋亡,改变疼痛阈值,减少内膜细胞侵袭,来达到抑制内膜异位组织进展、改善内膜容受性和减少卵巢损伤的治疗作用。现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莪术醇等可通过阻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淫羊藿苷等可通过阻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促进细胞凋亡;葛根素等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柚皮素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白茅苷等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白藜芦醇等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育功能的妇科疾病,目前以激素和手术治疗为主,但常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复方莪术散(CNR)由三棱、莪术、黄芪、延胡索、淫羊藿5味中药组成,有温阳助气,活血化瘀的功用,在CNR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发现,CNR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降低并发症,而且对于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风险,提高患者妊娠率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同时有着较好的药理学优势。此外,通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CNR主要通过调控增殖、转移、凋亡以及免疫微环境等相关分子机制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现将CNR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CNR的作用机理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消症止痛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碧珠 《北京中医》1999,18(5):3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