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发现并证明大分子杂质是影响注射用聚山梨酯80安全性的因素,测定去大分子聚山梨酯80的主要物理常数.方法 理论分子量为1310 Da的注射用聚山梨酯80原液用超滤膜得到组分A(>100 kDa)、组分B(10~100 kDa)和组分C(<10 kDa).各组分冷冻干燥后获得各组分在原液中的比例.各组分用生理盐水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去大分子物质后,澄明度方面的稳定性能否明显提高。方法用不同孔径(3k、10k、30k)分子筛去除4种上市中药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大分子物质分别制备不同的去大分子中药注射液。检查各去大分子注射液蛋白质和缩合鞣质杂质后,分别取10mL 4种去大分子注射液和原液于60℃恒温放置30d,动态观察其颜色变化,以可见波长(400~800nm)吸收曲线下面积反映综合颜色变化。第30天取0.5mL用30k超滤膜截留沉淀,拍照观察。结果去大分子注射液的蛋白质和缩合鞣质杂质明显减少,4种不同条件去大分子中药注射剂的颜色明显浅于相应的原液,在30d 60℃恒温条件下其变色程度均较原液浅,产生的沉淀明显较原液少。结论去除大分子物质后,这4种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种肥大细胞(Ku812、RBL-2H3和P8l5细胞)激活后脱颗粒反应的差异,寻找适宜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检测几种常见的中药注射剂(TCMI)以探讨肥大细胞体外研究过敏及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以10μg/mL C48/80激活细胞0~60 min,采用液质联用法(LC-MS)检测组胺释放量,比色法检测氨基糖苷酶释放率,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C48/80刺激P815、RBL-2H3、Ku812细胞0~60 min后组胺释放率、氨基糖苷酶释放率和细胞脱颗粒率均有明显增加,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P815细胞活化后脱颗粒现象出现更早、程度更高(P<0.05)。故选择P815细胞对数种TCMI的致敏性进行体外检测,正常P815细胞出现较少脱颗粒现象,而清开灵、血塞通、双黄连、肿节风、香丹等注射液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结论】相对于RBL-2H3和Ku812细胞,P815细胞更适合作为一种早期、稳定、敏感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其对几种常用TCMI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P815细胞具有评价TCMI致过敏及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邵卿  丁亚军  乔红群  刘晶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2):22-23,161
目的探索注射用海洋真菌多糖YCP在静脉给药后产生的血管刺激性以及豚鼠的全身主动过敏反应,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血管刺激性试验:实验兔耳缘静脉给予18mg/10(mL·kg)海洋真菌多糖YCP,每日1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48h取兔耳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高、低剂量海洋真菌多糖YCP.隔131次,共3次,末次致敏14d后进行抗原激发,并观察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结果血管刺激性试验期间各组兔耳注射部位未见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致敏期间和激发后给药组和阴性组豚鼠无异常症状。阳性组豚鼠出现明显过敏症状。结论注射用海洋真菌多糖YCP无血管刺激性,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上寻找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一直是中医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口服药物吸收规律较系统地分析了不能直接吸收的大分子杂质是导致其安全性问题的重要因素,可能通过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发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而引发(类)过敏反应,最后提出去除大分子杂质是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清开灵、丹参、双黄连、灯盏细辛4种注射液的大分子富集液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中药注剂大分子物质的潜在毒性。方法 采用分子筛将注射剂原液制备成10K大分子富集液。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原液组、大分子富集液组,用红外耳温仪每天测量静脉给药前和给药后2h耳温,称量体重变化,连续观察5d。将动物进行取血液检测血常规、血生化、体温、体重,其中3只处死检测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切片;余下动物停药继续观察5d。结果 给药5d,大分子富集液组动物的体重下降;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生化指标(GPT和GOP)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体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家兔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停药5d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 中药注射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对家兔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RBL-2H3、P185、Ku812和RPMC 4个细胞系在过敏和类过敏反应评价中的敏感性。方法实验中选用了RBL-2H3、P185、Ku812和RPMC等4种细胞系。在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中药注射剂(临床有过敏反应或者类过敏反应的注射液)或者阳性对照药C48/80,然后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脱颗粒率、组胺释放水平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在进行过敏反应评价时,中药注射剂可引起Ku812细胞和RBL-2H3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并引起培养液中组胺释放量增加;在进行类过敏反应评价时,中药注射剂可引起RBL-2H3细胞,RPMC细胞和Ku812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在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出IL-10。结论 RBL-2H3、RPMC以及Ku812细胞可用于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评价,但是不同的细胞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浓度为5、10、20、40、80 μg/ml的PAF液各0.2 ml从耳后切口注入豚鼠右侧中耳鼓泡,左耳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依文思蓝染液测定法测定了中耳粘膜的血管通透性。结果 各PAF注入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通透性均有所增加,其中10~80 μg/ml组增加显著。结论 PAF在本实验注入浓度的水平(10~80 μg/ml)确可引起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的增高。PAF引起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其引起中耳积液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血塞通致RBL-2H3细胞与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血塞通注射液等在类过敏试验中致RBL-2H3细胞与大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异同,以评价2种细胞在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试验中的意义。【方法】选用已经明确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3种供试品即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分别与RBL-2H3细胞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共同孵育1 h,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率、释放量等的检测,分析比较脱颗粒特性的异同,同时观察了不同浓度血塞通注射液对脱颗粒程度的影响。【结果】2种细胞在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的直接刺激下均出现脱颗粒现象,脱颗粒程度与血塞通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原代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组胺释放量和释放率均显著高于RBL-2H3细胞,2种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类过敏反应脱颗粒试验中,RBL-2H3细胞和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相同趋势,均可用于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评价,RBL-2H3细胞应用方便,而肥大细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通过平衡透析除去大分子后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性试验、透析获得的大分子物质的敛敏性试验、通过LC-MS分离鉴定致敏透析物以及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绿原酸致敏研究的文献,综合研究并论证了绿原酸是否具有致敏原性.方法:以豚鼠和SD大鼠为受试动物,分别采用了主动和被动过敏试验验证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注射用绿原酸及经平衡透析后的透析内液和外液、过期和降解后的注射用绿原酸等受试药物;采用LC-MS法(Kromasil C-18 150×4.6mm,5μm,300A;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5:5(v/v);流速:1μl/min;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喷雾电压:2.8kv)鉴定了透析内液中1 000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残留物的分子量范围;对比分析了从60年代初期至今绿原酸致敏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纯度高于92%的绿原酸提取物、注射剂、过期注射剂、降解后注射剂、透析外液和透析内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纯度低于40%的绿原酸提取物及其透析内液均被LC-MS鉴定出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试验结果证明了绿原酸没有致敏原性,与文献最后结论绿原酸无致敏性相吻合,同阐明引起致敏性的主要原因与提取物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临床作用显著。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不断推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最大障碍。在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中,类过敏反应为数众多。文章对近年来的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机制、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肤痒宁软膏止痒和抗过敏的作用。方法观察肤痒宁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抗过敏作用。结果肤痒宁软膏中剂量、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组织胺所致豚鼠致痒阈,并能抑制磷酸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结论肤痒宁软膏具有止痒作用,对致炎性物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Ⅳ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病因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耐,外感毒热,热毒发斑;禀赋不足,外感风热,风热伤营;素体阴虚,虚火内动,热迫血行;素体脾虚,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治法为疏风清热,凉血止血,解毒消斑,滋阴清热,健脾摄血等。常用方药为犀角地黄汤、银翘散、六味地黄汤、归脾汤。结论: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罗祈康 《右江医学》2012,40(2):168-170
目的观察丹参地黄汤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早期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降低血管通透性、抗过敏、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0.5mg/(kg.d)晨顿服,病情稳定后递减至维持量,疗程8周。第1周同时给予西咪替丁1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第2周改为5mg/(kg.d),分2次口服;维持治疗至第3周末停药。观察组口服丹参地黄汤,每日2次,每次50~100ml。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肾脏损害发生率、肾脏损害开始发生时间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肾脏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脏损害开始发生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红细胞、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均<0.01),并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IB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PT则显著延长(P<0.01),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gA、IgM、IgE水平及对照组血清IgM、Ig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且观察组IgA、IgM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丹参地黄汤可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脏损害几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7年12月输血不良反应236 302张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及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6 302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卡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60例占0.23%,成分输血率达94.1%.结论成分输血是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大力提倡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同时应积极开拓创新,早日寻找到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实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例,三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方式分别为:A组为单次股神经阻滞,B组为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C组为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观察三组患者TKA后在静息及活动状态下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当晚及次晚因疼痛引起的睡眠中断次数,镇痛泵自控次数,术后因疼痛剧烈加用止痛药物的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在TKA后各不同时间点的静息、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B两组;术后当晚及次晚因疼痛引起的睡眠中断次数C组少于A、B两组;镇痛泵的自控次数,C组低于A、B两组;三组患者在TKA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两组在各观察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宿颖岚 《海南医学》2012,23(18):30-3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75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5),A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0 mg+0.15%盐酸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 ml.B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ml.C组:负荷剂量:吗啡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吗啡3 mg+0.15%罗哌卡因100ml.镇痛泵输注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h、4h、8h、12h、24h、48h各时点的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h、8h、12hA组VAS评分高于C组,C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B组,患者满意度B、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5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10ml为负荷剂量,10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复合液行PCEA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