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国内外对干细胞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包括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和血管再生,修复神经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疗法存在细胞存活、迁移及分化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中医药治疗中风已有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统中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近年来又有研究发现,中药对体内外多种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理活动有促进作用,中药联合干细胞疗法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可激活缺血损伤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神经自我修复,并对移植干细胞在体内的一系列生物活动有协同作用。笔者对近几年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干细胞疗法角度对中药复方、单味药以及有效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中药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孟庆琦  米妍  侯悦 《中草药》2021,52(17):5445-5454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极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脑卒中的治疗从单一的神经元保护转变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组成部分的保护。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在脑卒中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与“风”“痰”“瘀”“火”“气”“虚”密切相关,其中“虚”“瘀”“痰”贯穿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始终。研究表明,从“虚”“瘀”“痰”论治的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中药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各组成部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项重大挑战,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具有神经保护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基于其多靶点模式发挥多重有益作用,包括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对IS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42-45
缺血性脑卒中,祖国医学又称"中风",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痰瘀互结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证候,是缺血性卒中病情加重的标志。传统中药医治疗缺血性卒中源远流长,痰瘀同治之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已经是得到肯定的,目前对其疗效机理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该文将对国医大师沈宝藩痰瘀同治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经验及其疗效机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缺血性卒中占比更高,而其后遗症较为复杂,往往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其中认知功能恢复与改善往往容易被忽略,随着病情进展,演变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超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治疗卒中后认知减退以药物疗法为主,所用药物包括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抑郁药物、脑保护剂等,以及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高压氧、重复经颅电刺激等。其中,针灸疗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防治手段,能够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历年研究提示针灸治疗中风及认知障碍均具有确切疗效,而对于脑源性疾病,头皮针疗效独特。目前科室研究头皮针联合中西药对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磁共振波谱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头皮针选穴以四神聪穴、百会穴、头维穴、神庭穴、本神穴、风池穴、风府穴为主。文章从选穴中医理论以及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机制出发,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经络理论与血流神经分布、大脑皮层功能相联系,探讨课题所选用头皮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理论,以期打好基础,为中医治疗卒中后认...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等引起脑血管病变形成的斑块堵塞血管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房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引发。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导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如能量衰竭,兴奋性中毒,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我国传统单味中药和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治疗。因此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相关机制,并且开发有针对性的药物,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归纳了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中药和复方,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讨针刺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科学依据。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早期炎性级联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极大潜力,但实际转化却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如何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效率是增强其疗效的首要问题。通过梳理文献总结针刺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抑制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炎性级联反应的可能机制,并提出假说:针刺可促进缺血灶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调控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从而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归巢效率,发挥其神经保护功能,提高临床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早期康复、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重点.头针已广泛用于卒中后偏瘫的治疗,疗效确切,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促进脑功能重塑、改善神经电生理、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炎症反应6个方面对近年来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动脉突然阻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为主要特征,是世界上神经系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细胞代谢、生长、凋亡等生理活动的经典通路。近年来,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小、作用靶点广泛等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改善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有关学者广泛关注,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和提取物可依据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来治疗相关疾病。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药物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此期间发挥关键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等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通过综述PI3K/Akt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中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及胶质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NVU治疗策略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具有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NIHSS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改变了单纯恢复脑组织血供是治疗卒中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这一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缺血性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NVU中的各组成成分,而神经保护的目标应从之前传统观点中对单一的神经元保护扩展为对多组成成分的全面保护,药物保护的靶点也应该针对各种有害因子。真正认识到全面保护会使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与神经血管单元治疗策略的要求相吻合。现主要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治疗不同病机的中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及方案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目前多采用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及预后作用,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明确中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特归纳了其有效成分在疾病研究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其中黄酮类、皂苷类、酚类、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醌类等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TOR、ERK、SIRT1、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抗兴奋性毒性、抑制自由基、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等作用,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系统整理,为深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挖掘更为丰富的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思路,也为开辟新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龙宇  张羽璐  万金艳  刘松雨  倪丽  李楠  杨明 《中草药》2021,52(7):2106-2116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可引发包括心、肝、脾、肺、肾在内的多个器官损伤,该类疾病是由多个病理环节组成,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者可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目前任何针对单一环节、单一靶点的治疗都不足以应对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可经多途径、多靶点,参与疾病的多个环节干预疾病。中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能量代谢等对CIS引发的多器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CIS后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祖国医学的治疗作用和治疗范围,为中药临床干预脑血管类合并多器官损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或疾病后功能缺陷是复杂的病理过程,仅依靠传统的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方式使血管再通改善脑循环的治疗手段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抗氧化、扩张脑微血管、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等方面符合NVU治疗和保护策略的要求。本文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的不同途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望为中医药对NVU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天,客观评价两组之间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中风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征积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继而激活血管内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反应,在脑损伤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中性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脑损伤,又能释放神经营养物质和抗炎因子产生脑保护作用。通过整理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内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机制,以及中医药对相关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证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对大鼠脑缺血区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组.于造模后7,14,21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缺血后7,14,21 d,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较模型组均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均优于BMSCs移植组(P<0.05).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治疗组高于BMSCs移植组(P<0.05).微血管直径、面积联合治疗组>BMSCs移植组>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促进缺血区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促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及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灶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内源和外源途径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组织,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故神经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方法。针灸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干细胞作用机制以及针灸对内源和外源神经干细胞的积极辅助作用,为针灸联合神经干细胞疗法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