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增加了胰岛素抵抗(IR)及代谢异常程度,显著增加了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患病风险,其特征是IR和营养过剩。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代谢调节中心,主要响应细胞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腺苷一磷酸(AMP)水平的变化,其激活后将细胞代谢模式从合成转换为分解以提高能量代谢,作用于炎症、缺血、肥胖和衰老等病理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MPK为治疗肥胖T2DM的重要靶点,中药单体/提取物、中药复方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主要影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关键信号因子,从而实现调节代谢、自噬、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种作用治疗肥胖T2DM,具有多靶点、全方位、低毒性等优势。中医药调控AMPK通路防治肥胖T2DM成为当今及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此领域尚无系统总结与归纳。该文总结了AMPK信号通路的构成与调控及其影响肥胖T2DM的机制,对中医药调控AMPK信号通路防治肥胖T2DM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肥胖T2DM的中医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学者对于中医药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研究的深入,从分子层面上发现了许多可以通过中药调控的EMS的相关通路。无论是中药复方、单味中药还是中药活性成分在干预EMS的机制研究中均与文中所论述的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抑制内膜异位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炎性改变,促进内膜异位细胞的凋亡,改变疼痛阈值,减少内膜细胞侵袭,来达到抑制内膜异位组织进展、改善内膜容受性和减少卵巢损伤的治疗作用。现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莪术醇等可通过阻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淫羊藿苷等可通过阻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促进细胞凋亡;葛根素等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柚皮素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白茅苷等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白藜芦醇等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相似文献   

3.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是引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及细胞外因子(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DN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转导作用,调控信号通路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功效。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共调控的优势,在DN的防治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调控DN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滑膜炎症为其主要特征,常对称性的累及多个关节,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残疾。RA发病机制复杂,防治复杂,彻底治愈困难。既往研究证实,控制炎症过程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维护细胞稳态的核因子E2相关因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抗炎、抗氧化、调控滑膜细胞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抗炎、调控能量代谢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与RA中的血管生成相关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均是防治RA的重要靶点与机制。同时,众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发挥上述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来防治RA,并展现了中医药调控途径多、长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兹该文通过查阅众多研究报道,阐述了上述信号通路在RA中的作用,并详细总结了以近年来中药干预上述信号通路防治RA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推动对RA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的深入研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更是为未来治疗RA的新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综述中药调控核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DN的发生伴有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中药单体(毛蕊异黄酮、小檗碱、雷公藤红素等)及中药复方(芪丹地黄汤、黄芪汤、益肾胶囊等)可通过靶向调控NF-κB相关信号通路有效防治D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KK/NF-κB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以IKK/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酶为靶点进行2型糖尿病的中药抗炎治疗。方法:介绍并总结了IKK/NF-κB信号通路系统组成及激活途径,以及IKK/NF-κB信号通路与炎症、炎症与T2DM的关系,并探索了以IK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酶为靶点,中药进行T2DM的抗炎治疗。结果与结论:IKK/NF-κB信号通路在T2DM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为治疗T2DM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病程较长,神经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DPN与体内高糖有关,还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有关,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目前DPN的治疗多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治疗DPN变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PN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DPN的机制研究较多,并发现一些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能够调控信号通路防治DPN。笔者通过对参与DPN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中医药对相关通路的调节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DPN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DM)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肾间质纤维化(RIF)是DKD进展到ESRD的主要病理基础,显著增加了DKD患者的死亡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RIF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主要与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TGF-β1/Smad)、核转录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分泌型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等多条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是DKD治疗的新型靶点。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以改善代谢的基础治疗为主,疗效欠佳,难以阻止DKD的病情进展,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中药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抑...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溃疡创面是一种以创面迁延难愈为特点的糖尿病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多见于足部、下肢的溃疡。糖尿病溃疡因其较大的治疗难度、漫长的治疗过程及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经济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如何帮助糖尿病溃疡创面快速愈合,降低致残率、致死率,保护肢体功能,提高生命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热点。糖尿病溃疡发病机制复杂,以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炎症及感染、细胞过度凋亡为主,涉及创面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再上皮化等生理过程。既往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可在中医辨证论治、内外治相结合理论指导下,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tch、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等信号通路,调节异常葡萄糖代谢,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控细胞增殖及过度凋亡,促进创面组织生长,达到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快速愈合的治疗目的。因此,该文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单体或中药复方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及关键蛋白分子表达,促进糖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神经痛(DNP)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难度大、迁延难愈的特点,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疼痛阈值降低、肢体末端神经性疼痛、异常性疼痛。既往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为最经典细胞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的释放和活性、调控炎症介导因素[如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NF-κB抑制蛋白(IκB)]、抑制神经源性炎症、破坏周围神经持续病损状态、修复病损的周围神经达到治疗DNP的效果。通过查阅大量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发现,无论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治疗DNP均与所述信号通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分子表达,达到控制神经源性炎症,保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损伤,治疗DNP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治疗DN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临床中医药保护病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治疗DNP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KOA)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学者发现诸多中药可从分子层面干预信号通路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文中所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中与信号通路有着密切关系。中药及有效成分可在不同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控相应的靶向分子水平,抑制软骨炎性因子、细胞凋亡、软骨基质降解及促进软骨细胞自噬,以达到减轻滑膜炎性水肿和延缓软骨退变的目的。现对国内外中药干预KOA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黄芩素等可通过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软骨细胞炎性因子、凋亡及促进自噬;山茱萸新苷Ⅰ等成分降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活性改善滑膜炎症、延缓软骨基质退变;丹酚酸A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磷酸化,减轻炎症与软骨基质降解;大黄素等有效成分可降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胶原蛋白与蛋白多糖分解;肉豆蔻苷等通过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木通皂苷D等可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活性,抑制软骨细胞氧化应激;牛膝总皂苷等通过增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传导,减少软骨基质降解;藏红花素通过激发河马/Yes相关蛋白(Hippo/YAP)活性抑制软骨炎症与凋亡因子增加;川芎嗪阻断Notch通路改善软骨细胞形态与异常;齐墩果酸等通过发挥雌激素信号通路,减轻软骨基质破坏与退变。以上总结旨在为今后开展KOA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当今困扰我国女性生育生活的一种疾病,以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凋亡、免疫力低下、代谢及血流变异常、菌群失衡等因素相关。该病的病理表现常以组织粘连及纤维化的慢性炎症渗出为主,炎症反应贯穿于PID发生发展的始终,因此干预炎症反应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西医治疗本病方法单一,常以抗生素经验性用药,而抗生素的使用带来的耐药问题却没有解决,患者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盆腔组织粘连持续存在。传统中医在抗炎方面疗效显著,治疗常以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等方式联合治疗,通过调控体内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影响炎症因子表达而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目前多数文章以中医药提高治疗PID效果为中心,缺乏中医药调控PID相关信号通路及发病机制的总结性记载。故该综述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5条与该病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即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TGF-β/Smads)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Hippo信号通路,通过阐述PID的发病机制,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孙境孺  李竹英 《陕西中医》2022,(7):972-974,978
NF-κB是经典信号通路,在肺部疾病中具有中心调控作用。通过查阅近年中医药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治疗炎症性肺部疾病相关文献,对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与激活、与炎症性肺部疾病的关系和中医药干预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阐述,发现NF-κB信号通路在细胞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药可调控NF-κB信号通路阻断或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可以为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心肌纤维化(M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病理过程,如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心肌顺应性下降和心功能受损,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目前治疗主要以抑制纤维化进展为主,疗效欠佳。MF的发病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在MF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药在MF信号通路调控方面的应用,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MF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自噬、增殖与凋亡、减少心肌氧化应激与损伤、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等生理作用,具有减轻甚至逆转MF的潜力。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中药复方如益心附葶饮、鹿红方、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抗纤益心方等,可通过多成分调控多条细胞通路,有效改善MF,提升心功能;中药成分如金雀异黄素、黄芪甲苷等可抑制TGF-β1的表达,阻断Smad信号通路;甘草素、大蒜素等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连翘苷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种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涉及炎症反应的调控、软骨细胞的破坏及胞外基质的降解等。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及核转位,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等基质降解酶的水平,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及软骨破坏,减缓骨关节炎进展;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减轻软骨细胞的破坏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同时上调Runt相关转录因子2及骨钙素的表达,促进骨膜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如p38MAPK、细胞外调节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等的表达及激活,降低软骨破坏;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上调TGF-β1、Smad2、Smad3、Smad4等关键蛋白及TGF-β I型、II型受体的表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作为一种患病率逐渐攀升的炎症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银屑病可受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病因刺激而发病,以细胞因子驱动的表皮增生、异常分化、炎症和新血管生成为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和皮肤细胞的相互作用,但有些发病机制仍是研究的盲点,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探寻有效治疗靶点成为研究银屑病的重要目标。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的病理机制中承担重要细胞转导作用,是调控银屑病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转导因子,是研究银屑病的热点领域。而中医药调控银屑病以其治疗通路广、作用靶点全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地位,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银屑病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银屑病已收获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瘙痒症状、减少皮损面积、改善焦虑情绪、预防并发症等,证明银屑病在中医研究领域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尽管中医药在银屑病防治方面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颇丰,但中医药对调控银屑病相关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综述暂未见刊载。因此,该综述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中医药调控银屑病相关的6条主要信号通路,即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DKD的进程与高糖激活的肾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纤维化密切相关。众多的研究表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转导参与DKD肾组织的病理进程,激活了氧化、炎症、凋亡、纤维化等多种病理机制。因此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的传导有利于缓解DKD。目前西医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降糖、降脂、降压等,以及新型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盐皮质激素受体、内皮素受体等,但是仍不能阻止DKD的进程,中医药对DKD的治疗有具有标本兼治及简、廉、便的优势,近年来中药干预DKD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许多进展,p38 MAPK是中药发挥干预DKD的关键因子,该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干预p38 MAPK信号通路治疗DKD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p38 MAPK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核转录因子B(NF-κB)等因子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激活了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病理机制,中药作用于p38 MAPK因子及其上下游因子对DKD的病理进程进行阻断,抑制了DKD肾脏的病理损伤和肾功能的恶化。以期为中药防治DK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综述澳洲茄碱(solasonine)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澳洲茄碱对于肝癌、胃癌、肺癌、白血病、胰腺癌和大肠癌等疾病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迁移侵袭、诱导铁死亡、抑制糖酵解和降低癌细胞耐药性,可以调控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Hh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等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0.
白癜风是一种皮肤基底层黑素细胞损害缺失引起的皮肤着色障碍性皮肤病,表现为头面部、毛发、乳晕、生殖器、黏膜和创伤部位边界分明的象牙白色、乳白色色素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及身心健康。该病作为一种患病率逐年攀升的损美性疑难皮肤病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已提出的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噬、氧化应激、自体细胞毒性、神经体液、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发病假说仍存在研究盲点。西医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小分子拮抗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生物制剂、维生素D衍生物、光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等缺陷。中医药调控白癜风以其治疗通路广、作用靶点全、简验廉效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给广大医患带来福音,多项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调控该病多条信号通路促进黑素细胞自噬,保护黑素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进而促使白斑复色。但目前中医药调控白癜风相关信号通路的系统总结较少,故该综述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中医药调控白癜风的主要信号通路[即分子氢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转导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