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女煎出自《景岳全书》,由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和牛膝组成,主治“头痛,牙痛和消渴等属胃热阴虚证之疾病”。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玉女煎降糖疗效明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并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其组方灵活,形式多变,有玉女煎原方应用、玉女煎加减方应用、玉女煎与其他方剂合用(六味地黄汤、沙参麦冬汤、参芪散精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增液汤、增液白虎汤等)、玉女煎与西药(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糖适平等)联合应用。以玉女煎为基础的化裁方可用于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牙周炎等的治疗。实验研究发现,玉女煎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是改善糖尿病的重要途径,该方能通过提高自噬相关2B(Atg2B)、泛素样结合酶(Atg3)、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和选择性自噬蛋白(p62/SQSTM1)等的表达水平,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同时可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降低胰岛β细胞自噬基因(Beclin)的表达,进而在胰岛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对维持胰岛细胞的数量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玉女煎对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胃泌素(Gastrin)和促进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mRNA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同样也是发挥保护胰岛β细胞作用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系统梳理玉女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述玉女煎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应用玉女煎、挖掘玉女煎新用提供指导,对科学阐释玉女煎现代内涵,拓展其临床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郁血虚型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观察组用酸枣仁汤联合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浆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HAMD和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ADL显著提高(P<0.01);血浆5-HT,NE,GDNF和BDNF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1),HAMD评分和PSQI均显著降低(P<0.01),ADL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浆5-HT,NE,BDNF和GDNF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NSE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其机制可能酸枣仁汤对氟西汀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协同作用,并与促进BDNF和GDNF的分泌,增加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行为学,海马突触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素Ⅰ(SynⅠ)的影响,探讨酸枣仁汤改善PCPA失眠大鼠行为学的机制。方法 取72只SD大鼠,每组12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生理盐水),PCPA(0.35 g·kg-1·d-1)组,艾司唑仑(2.7×10-4 g·kg-1·d-1)组,酸枣仁汤低、中、高剂量(3.25、7.5、15 g·kg-1·d-1)组。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与酸枣仁汤和艾司唑仑共7 d,采用Moriss水迷宫和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旷场检测焦虑样行为。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GAP-43、PSD-95、SynⅠ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CPA组大鼠Moris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延长,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下降,Y迷宫交替正确率显著下降,旷场运动距离、平均速度和中心区停留时间显著提高(P<0.01),海马病理损伤明显,海马GAP-43、PSD-95、SynⅠ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PCPA组比较,酸枣仁汤低、中、高剂量组及艾司唑仑组大鼠Moris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降低,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提高,Y迷宫交替正确率提高,旷场运动距离、平均速度和中心区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病理损伤有所改善,海马GAP-43、PSD-95、SynⅠ mRNA和蛋白表达提高(P<0.05,P<0.01)。结论 酸枣仁汤可能通过上调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AP-43、PSD-95、SynⅠ 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PCPA失眠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逍遥散作为中医调治情志活动异常的经典名方,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其可用于抑郁、焦虑症及多种躯体疾病继发的抑郁状态,如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或其他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上伴随抑郁症发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评分,疗效良好,患者依从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目前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等,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食欲素、胃饥饿素、瘦素等,进而调节机体神经生化机制、内分泌机制、免疫机制和脑区结构异常等达到防治抑郁症的目的,但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和基础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逍遥散临床防治抑郁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也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通路探讨酸枣仁汤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5.4×10-4 g·kg-1·d-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4.59 g·kg-1·d-1),酸枣仁汤高剂量组(18.36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构建睡眠剥夺动物模型,造模与给药同时进行,连续给药30 d。应用水迷宫评价小鼠学习记忆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则显著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不同程度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艾司唑仑组变化不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艾司唑仑组大鼠海马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量也有所减少,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酸枣仁汤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与抑制海马NLRP3炎性小体通路,减轻神经炎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法对心脾两虚型颈源性失眠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64例心脾两虚型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1~2 mg睡前口服,治疗4周,观察组给予酸枣仁汤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法治疗4周。观察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差异。结果 164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中4例脱落,余160例每组各80例。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74/80),高于对照组的80.00%(64/80)(χ2=5.27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P<0.01),快波睡眠占比、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MFV)、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增高(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降低(P<0.01),快波睡眠占比、椎动脉Vd、Vs、MFV、血清BDNF、GDNF水平增高(P<0.05,P<0.01)。结论 酸枣仁汤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颈源性失眠可更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增加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酸枣仁对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3 d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同期给药。给药组分为酸枣仁乙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d–1)和低剂量组(5 g·kg–1·d–1)。给药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HPA轴相关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HPA轴组织中的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PCPA致失眠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给药酸枣仁提取物可改善失眠引起的大鼠行为异常,缓解模型大鼠HPA轴组织病理改变,抑制模型大鼠血清及HPA轴组织中CRH、ACTH、CORT水平升高,促进模型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量的回调。结论 酸枣仁可通过调节HPA轴功能达到干预失眠症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四妙散加减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患者T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因痛风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二氟尼柳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四妙散加减方,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尿酸、T细胞亚群、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沉(ESR)、红细胞电泳(EE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3,P<0.001)。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关节急性红肿、关节功能障碍、口渴、发热、心烦不安、尿黄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尿酸、TNF-α、hs-CRP、IL-1β、IL-6、IL-8、IL-17、CD4+、CD4/CD8、ESR、EEP、ηb、ηp、Fi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D3+、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四妙散加减方治疗AGA的临床效果较好,能降低血尿酸,改善临床症状,预计与改善T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促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32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20 mL·kg-1)、多奈哌齐组(Donepezil,0.92 mg·kg-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L-SZRD,12.96 g·kg-1)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H-SZRD, 25.92 g·kg-1),8只相同月龄和相同品系的C57BL/6JNju小鼠设为空白组(Control,20 mL·kg-1)。灌胃30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对小鼠海马中5-溴脱氧尿苷(BrdU)、肾上腺皮质激素(DCX)、神经元核抗原(NeuN)进行标记,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fo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ontro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染色均匀,细胞数量较多且细胞连接紧密。Mode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稍整齐,细胞核固缩减少,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 < 0.01,P < 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P < 0.05),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P < 0.05)。结论 酸枣仁汤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改善神经营养促进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酸枣仁汤对老年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大鼠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舒乐安定组(0.18 mg·kg-1·d-1),酸枣仁汤低、高剂量组(6.48,12.96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于末次给药后进行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造模结束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 d。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线粒体形态,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肝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还原型辅酶Ⅰ(复合物Ⅰ),琥珀酸氧化还原酶(复合物Ⅱ),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物Ⅲ),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Ⅳ)活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负责编码ATP合成酶F0亚基的一段核基因(ATP5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内线粒体损伤较严重,线粒体发生肿胀、变形,嵴断裂并且数量有一定的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舒乐安定组、酸枣仁汤高剂量组线粒体损伤减轻,肿胀、变形情况显著减少,嵴断裂减少,其中酸枣仁汤高剂量改善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ATP含量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IDH,CS,ATP5F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肝脏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IDH,CS,ATP5F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舒乐安定组肝脏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显著升高(P<0.01),CS,ATP5F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ATP5F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酸枣仁汤可以改善老年慢性睡眠剥夺引起的肝脏能量代谢异常,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线粒体电子链酶活性,CS,IDH及ATP5F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二仙汤治疗焦虑障碍的潜在分子机制,并借助母婴分离结合束缚应激动物模型进行疗效及机制验证。方法 利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二仙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疗效药靶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和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获取焦虑障碍相关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基于拓扑参数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母婴分离结合束缚应激建立焦虑小鼠模型,在第21天(PD21)离乳至第97天(PD97)束缚完成期间给予二仙汤药混饲料干预。通过开放旷场实验、高架O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焦虑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浆皮质酮(COR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蛋白激酶B(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获得二仙汤活性成分97种,作用靶点227个,焦虑障碍相关靶点3 86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61个,其中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mTOR等核心靶点可能与焦虑障碍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二仙汤治疗焦虑障碍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仙汤可显著增加小鼠中央区活动时间及穿越次数、开放臂停留时间及穿越次数、明显上调p-Akt1、p-mTOR、BDNF、PSD95、Syp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二仙汤调治焦虑障碍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机制可能与二仙汤通过影响Akt1、mTOR、IL-1β、IL-6、TNF等核心靶点及调控PI3K/Akt、MAPK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改善神经炎症与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慧汤对APP/PS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246E)小鼠海马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产物昼夜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雄性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痴呆模型组、褪黑素治疗组(0.78 mg·kg-1·d-1)、生慧汤高剂量组(27.0 g·kg-1·d-1)、生慧汤低剂量组(13.5 g·kg-1·d-1),每组14只;对照组为14只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给药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检测不同时间段取出的海马组织sAPPα含量。对海马β淀粉样蛋白1-40β淀粉样蛋白1-42表达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CA1区Aβ1-40蛋白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上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不同剂量组上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sAPPα总量、各时间段(12:00、24:00)sAPPα含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不同剂量组sAPPα总量明显增多(P<0.01、P<0.05),生慧汤高剂量组仅能增加12:00 sAPPα含量(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仅能增加24:00 sAPPα含量(P<0.05)。对照组sAPPα含量具有明显昼夜差异(P<0.01)。模型组sAPPα含量的昼夜差异性消失(P>0.05)。生慧汤高剂量组sAPPα含量具有昼夜差异(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sAPPα含量不具有昼夜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1-40、Aβ1-4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高剂量组Aβ1-40、Aβ1-42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仅能减少Aβ1-40蛋白的表达(P<0.05),对Aβ1-42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1-40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慧汤不同剂量组Aβ1-40表达不同程度减少(P<0.01、P<0.05)。结论 生慧汤能够改善5月龄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恢复海马内APP代谢产物sAPPα的昼夜节律性表达、从而减少Aβ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其功效为解表清里,协热下利,是众多医家治疗湿热痢疾所推崇的经典方剂。该文以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除葛根芩连汤原方外,其加减方同样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可与西药(美沙拉嗪、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其他方剂(痛泻要方、白头翁汤、芍药汤、香连丸等)、中医针刺等疗法联合应用。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及其加减方能显著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结肠黏膜炎症(Baron)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降低1年内复发率。药理学实验证明葛根芩连汤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的分泌,加强IL-10抑炎因子的释放来减轻肠道炎性活动;可通过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干预通路上下游连接表达,抗氧化应激,并防止细胞凋亡;可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调控免疫蛋白正常表达恢复免疫功能;可调节肠道内有益菌群的丰富度,刺激肠上皮细胞再生,保护和修复肠黏膜屏障。葛根芩连汤主要药物成分如葛根素、小檗碱、黄芩素、甘草苷等可起到抗菌、消炎、调节代谢等作用。为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加味桔梗元参汤配合常规疗法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肺气郁闭证患者术后黏膜水肿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在鼻腔镜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疗法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鼻喷糠酸莫米松联合克拉霉素,观察组同时给予加味桔梗元参汤内服和鼻腔冲洗,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鼻内窥镜黏膜形态(Lund-Kennedy),患者生命质量评价量表(RQLQ),中医证状,血清及鼻分泌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蛋白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5(AQP-5),纤维连接蛋白(Fn)。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安全性及随访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χ2=4.726,P<0.05)。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32.35%(11/34)(χ2=4.129,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SNOT-20,Lund-Kennedy,RQLQ,中医证状,TNF-α,IL-1β,IL-5,IL-17,AQP-5明显降低(P<0.05),AQP-1,AQP-3,Fn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7%(1/44),低于对照组的57.14%(24/42)(χ2=5.243,P<0.05)。结论 加味桔梗元参汤可明显改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肺气郁闭证患者术后黏膜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及鼻分泌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香连化浊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香连化浊方治疗CAG的可能作用靶点和通路,采用水杨酸钠、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及饥饱失常多因素诱导大鼠CAG模型,给予香连化浊方和摩罗丹干预60 d。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苏木素-伊红(HE)法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SI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各组胃黏膜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抗凋亡因子(Bad)、细胞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最终获得香连化浊方潜在活性成分241种,核心靶点53个。香连化浊方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反应、DNA代谢过程的调控、细胞对氧化还原的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癌症及癌症相关等多个信号通路。动物模型验证结果,香连化浊方能够降低CAG大鼠血清中IL-6、TNF-α、IL-1β、VEGF水平;降低胃组织中Bad、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香连化浊方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CAG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参白解毒方基于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参白解毒方有效部位进行冻干粉制备;体外培养HCT116细胞,用参白解毒方(2、4、8、16 g·L-1)对HCT116细胞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PTEN、PI3K、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c-核蛋白类基因(c-Myc)、生存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磷酸化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PTEN)、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c-Myc、Survivin、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入核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各质量浓度均可以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处理细胞后PTEN、GSK-3β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I3K、Akt、c-Myc、Survivin、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细胞PTEN、p-PTEN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I3K、Akt、p-Akt、GSK-3β、p-GSK-3β、c-Myc、Survivin、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β-catenin的入核。结论 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TEN/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CB-DOCK在线平台(http: //clab. labshare. cn /cb-dock /)预测小陷胸汤与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NFAT)分子对接。使用质量浓度为10 μg·L-1的TGF-β1建立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模型,将MGC-803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陷胸汤组(0.1、0.2、0.4 g·L-1),为进一步探讨Wnt5a/Ca2+/NFAT信号通路在小陷胸汤抑制胃癌中的关键参与作用,将Wnt5a过表达质粒转染MGC-803细胞,分为空白质粒组、Wnt5a-OE组、空白质粒+小陷胸汤(0.4 g·L-1)组和Wnt5a-OE+小陷胸汤(0.4 g·L-1)组。分别使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MGC-803细胞活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蛋白(Snail)、Wnt5a/Ca2+/NFA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5a、钙调神经磷酸酶(CaN)、NFAT1、磷酸化(p)-NFAT1和NFAT1核蛋白表达以及细胞Ca2+浓度变化。结果 分子对接提示小陷胸汤作用于Wnt5a/Ca2+/NFAT信号通路。与模型组比较,小陷胸汤(0.1、0.2、0.4 g·L-1)能明显促进MGC-803细胞活力的丧失,可通过基质凝胶侵入Transwell下室抑制细胞,并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缓细胞划痕愈合,并促进E-cadherin的表达,抑制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P<0.05,P<0.01)。进一步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小陷胸汤可以抑制Wnt5a、CaN、NFAT1和p-NFAT1的表达,降低NFAT1核表达和NFAT1介导的转录活性,从而降低细胞Ca2+浓度,且可逆转Wnt5a的作用(P<0.05,P<0.01)。结论 小陷胸汤可通过Wnt5a/Ca2+/NFAT通路减弱人胃癌MGC-803细胞的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从而减弱TGF-β1诱导的促瘤作用。这提示小陷胸汤可能通过调节胃癌的侵袭、转移和EMT来预防和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18.
李丽  顾文燕  姜红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133-1136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Wnt/β-连锁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10、20、40 μmol/L萝卜硫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萝卜硫素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萝卜硫素对Wnt/β-catenin通路中淋巴增强因子/淋巴腺黏连因子(TCF4/LEF)转录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萝卜硫素对SGC-7901细胞中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c-Myc及半光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萝卜硫素组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萝卜硫素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相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并且萝卜硫素还能明显抑制TCF4/LEF报告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萝卜硫素组SGC-7901细胞内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而GSK-3β及Caspase3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萝卜硫素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年灵汤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MPS)(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方法:将86例MPS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适当心理辅导治疗,进行膳食和运动指导。对照组采用口服坤泰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更年灵汤,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K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1.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K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病情轻、重程度分级较治疗前减轻(P<0.01),观察组病情轻、重程度分级比对照组轻(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SH和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SH和LH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β-EP,5-HT及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年灵汤能调节肝肾阴虚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固本解毒方对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固本解毒方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分为空白组、固本解毒方组(2.5%、5%、10%含药血清)、PI3K/Akt通路激活剂(SC79)组、固本解毒方+SC79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2.5%、5%、10%、20%、40%)A549细胞活力降低(P<0.05),选择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10%、5%、2.5%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A549细胞迁移力降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A549细胞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5%、10%)A549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固本解毒方组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SC79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10%)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10%)比较,固本解毒方+SC79组(含药血清10%)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固本解毒方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EMT,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