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大部分患者不能及时发现、早期诊断,约9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无法手术。这些患者绝大多数接受中医药治疗,或在姑息性治疗中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肝癌症状、体征,属中医“脾积”、“肝积”等范畴。中医认为,肝癌的产生,是由于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肝脏,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其中扶正中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理尤其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扶正方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的研究,总结扶正方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可归属"积聚""癥瘕"等范畴,多正虚邪实。正气不足,肾精不足,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是肝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针刺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生成和表达有一定影响,可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使肝癌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艾灸功效独特,操作简便、安全,适应证广,毒副作用,有提高免疫力作用。中药治疗基本原则是祛邪扶正,不同阶段,应掌握祛邪与扶正时机:早期正气充足主要祛除邪气;中期机体正气不足,不能抵抗邪气,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耗损严重,应补虚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抗癌;包括资生丸等健脾化瘀药内服及逐水药、止痛贴等外敷。  相似文献   

4.
免疫逃逸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编辑指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的模式,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重塑与编辑,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改造”成免疫抑制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五期演变是李杰教授对肿瘤病机发展的总结,认为肿瘤的渐次发展遵循“虚-寒-毒-闭-衰”的核心病机,其中“郁”贯穿始终,癌毒是核心。该文以免疫编辑为切入点,将肿瘤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李杰老师的五期演变核心病机相结合,揭示恶性肿瘤五期演变的生物学基础,分析从虚到寒阶段的突出变化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从毒到闭阶段的突出变化是免疫逃逸,而五期演变的最终阶段——衰,是机体免疫衰竭的最终结局,郁是肿瘤免疫编辑的助推剂。以此提出扶正解毒法调控免疫编辑截断肿瘤的五期演变,益气温阳扶正气,恢复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解毒宣闭转毒势,逆转免疫逃逸;以和为法,维持免疫细胞/免疫抑制细胞的动态平衡;解郁之法,截断肿瘤免疫编辑,为中医药的微观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对益气温阳法、解毒宣闭法、两者联合及解郁法对免疫编辑调控的具体机制进一步地探索,寻找出特异性的中药及作用靶点,为中医药调...  相似文献   

5.
徐巧笑  胡振斌  莫莎莎  张臻 《陕西中医》2023,(10):1431-1434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中医学认为虚毒瘀致病是阐释PLC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机体正气亏耗、外邪入侵所致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代谢等功能失常,痰浊、瘀血、癌毒内生结聚肝内形成肿块而发本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免疫微环境是正气亏虚的延伸,且炎症微环境、肿瘤外泌体、肠道菌群紊乱均为癌毒重要来源,现从“病机观”及“治疗观”出发,在阐述肝癌病机的同时对其治疗进行深度剖析,探讨瘀、毒、虚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致病机制及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为纲的治法治则,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治疗肝癌,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健脾化瘀中药逆转肝癌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归宿取决于肿瘤细胞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障碍.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而产生免疫逃逸.健脾药物可提高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化瘀药物可改善肝癌局部微环境紊乱状态,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健脾化瘀治疗可治理肝癌患者微环境,纠正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改变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逆转肝癌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是机体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并且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和预后的全过程.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而最突出的就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近年来,中医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出发,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笔者现就近几年此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近几年来采用中医药以扶正法为主配合祛邪治疗肿瘤,收益不少。肿瘤的形成多因正气不足,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扶正法即补益法,也就是"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意思,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抗病能力,抵御和控制肿瘤的发展。中医药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抗突变作用,抗肿瘤细胞的转移发挥临床功效。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PLC)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西医对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切除、移植、肝动脉化疗栓塞、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射频毁损治疗等,然而晚期肝癌往往伴有血管侵犯甚至远处转移,无手术切除等适应证,选择合适有效的全身治疗可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命质量。中医学认为PLC病机是本虚标实,正气亏虚是根本,癌毒入侵是关键。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对肝癌微环境多靶点、多环节、多通路的调节,其中扶正补益类方药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凸显了优势,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机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调控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延缓肿瘤的侵袭与迁移、缓解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等发挥作用。现对近年来开展的扶正补益类方药抗肝癌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为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吕文良教授治疗肝癌立足于中医,擅长运用中医思维,详辨病机,在肝癌不同阶段找准扶正与祛邪的时机,配伍用药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重调理体质偏颇以改变肿瘤滋生的“土壤”。重视防治结合,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以期为肝癌的防治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达到行使防御的功能。“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离不开的最重要物质是卫气,卫气的分布与免疫细胞活动范围、运动轨迹、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组成、功能和指标均密切相关。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损伤。中医药是辅助肿瘤放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减毒增效作用。因此,基于“脾为之卫”阐释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玉婵 《新中医》2022,54(24):189-192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其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的核心病机,邪气强盛则为外在直接原因。中医药在防治院内感染过程中,应扶正与祛邪并行。临床中不仅需 要使用中药汤剂内服及中医外治法防治恶性肿瘤院内感染,还需从饮食调理、情志调护及空气消杀管理等各方 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扶正固本"和"祛邪"为原则,调和阴阳,创立了健脾、化瘀等治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痛苦,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研究表明,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凋亡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这与阴阳的制约互用关系极其相似。肝癌发生时,往往伴随细胞自噬的失调,说明中医治疗肝癌的机制与调节细胞自噬水平相关。结合细胞自噬,为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微观机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多种因素导致当前常规疗法杀菌失败率逐年增加。鱼涛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邪气侵袭机体,常规西药杀菌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相当于中医“祛邪”,“祛邪”虽强但“扶正”不足,正气亏虚于内,无力驱邪,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失败。因此采用中医“扶正祛邪”法,从提高人体正气入手,再根据“湿、热、瘀”等不同邪气,给予相应的利湿、清热、活血等祛邪治疗,标本兼顾,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肿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是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肺癌的恶性进展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其中,M2巨噬细胞的数量、活性及功能与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与免疫逃逸。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作用,降低化疗和放疗的毒性,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该文旨在总结TAMs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依据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探讨中医药调控TAMs募集、极化表型、活性、相关因子和蛋白的表达以及相关信号通路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靶向TAMs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达疾病晚期,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共同进化是导致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阴阳平衡是机体健康的标志,即“阴平阳秘”状态,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与转化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关键。卵巢癌在中医学中属“癥瘕”“积聚”“肠蕈”范畴,其发生、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抗争,正虚邪盛,阴阳失衡的结果。而机体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以及炎性微环境中的相关因子也处于对立制约、相互转化的状态,表现出动态发展的“阴阳”关系,二者高度契合。目前,中医药对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多从信号通路传导角度出发,体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对癌细胞的作用优势,未能从中医阴阳平衡角度阐释其意义。因此,笔者以“阴阳平衡观”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探讨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改变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述其与中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调整阴阳平衡”为卵巢癌的防治原则,扶正与祛邪兼顾,以期为中医理论阐释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现代研究中奠定基础,以及在中西医结合指导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跃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第四位[1],以结直肠恶性肿瘤为主的消化道肿瘤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其中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世界前列,将会成为中国癌症治疗的巨大负担[2-3]。许多医家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多以病体虚弱为由,强调以补益正气为主,祛邪清热散结为辅,或辨肿瘤分期而施治,虽用祛邪解毒之药,仍尚忌伤机体正气。林才志教授师从桂派中医大师秦家泰先生,从事中医药治疗相关肿瘤疾病已有二十余载,临床上主张祛邪以扶正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肿瘤微环境这一概念,其中的免疫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起的作用也越发受到重视.肝癌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而健脾益气药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以中医健脾法为根本大法,配合肝癌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生物治疗,适当结合放化疗,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肿瘤防治的重点.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试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临床中的体会做一报道,以期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