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蝶鞍尺寸并探讨其与颅面部各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矢状骨面型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按垂直骨面型分为均角组、低角组、高角组。测量颅面部相关硬组织数据以及蝶鞍尺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患者蝶鞍尺寸无显著差异(P>0.05);(2)矢状骨面型组中,各组患者的蝶鞍尺寸无显著差异(P>0.05);(3)垂直骨面型组中,高角组蝶鞍直径、深度、面积最大(P<0.05),均角组与低角组的蝶鞍尺寸无显著差异(P>0.05);(4)蝶鞍长度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P<0.05);直径、深度、面积均与全面高、下面高、下颌体长、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蝶鞍尺寸与垂直骨面型存在相关性,即蝶鞍直径、深度、面积越大,高角型趋势就越明显,可为正畸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不同骨面型成人颏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探讨研究。 方法 选择拍摄CBCT影像的骨性Ⅰ类、骨性Ⅱ类、骨性Ⅲ类患者各20例,利用Dolphin Imaging 11.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的3D图像进行定位,建立三维参考系,定位硬组织颏前点(Po)、软组织颏前点(Pos)的三维坐标等,利用公式计算颏部软组织厚度即(Po-Pos)之间的距离及在各个坐标轴上的差异。 结果 颏部软组织厚度在骨性Ⅰ类、骨性Ⅱ类、骨性Ⅲ类的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颏部软组织厚度计算数值在骨性Ⅰ类、骨性Ⅱ类、骨性Ⅲ类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在三维坐标系中,硬组织颏前点Po (x1,y1,z1)在Z轴上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和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X轴的线距上,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不同骨面型人群颏部软组织厚度在三维坐标系中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水平面上的差异,硬组织颏前点在冠状面上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和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间有一定的差异,这对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骨面型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β角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西安地区汉族错牙合患者245例,按照性别、牙龄、骨面型分组,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β角,对性别、牙龄、骨面型的测量结果进行组间t检验,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β角在性别与牙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骨面型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Ⅰ类骨面型组β角为34.99°±2.68°。ROC曲线显示β角<31°和β角>39°作为鉴别Ⅱ类骨面型和Ⅲ类骨面型的标准,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结论:西安地区汉族Ⅰ类骨面型人群β角参考值范围为31°~39°。相应β角的余角α角参考值范围为51°~59°。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汉族青年颅面部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西安地区汉族青年正常He颌面部水平,垂直各的比例指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Farkas建立的面部形态直接测量法,对100例(男,女各50名)西安地区身体健康,颅颌关节协调,牙齿排列整齐,I类He关系,正常覆盖,覆He,无牙病治疗史及外伤史的年满18岁的汉族高中生,进行颅面部软组织23项测量,建立36项水平,垂直向比例指数。测量结果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男女两组的t检验。结果 男,女之间面部高度的比例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涉及眼,鼻的比例,男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两眼内眦宽略小于鼻宽,略大于眼裂宽,鼻宽稍大于1/4面宽,约为4/5眼裂宽。结论 男,女之间面部比例不同,古典面部比例标准不适合西安地区汉族青年正常He颌面部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描述年轻恒牙期前牙开牙合的三维颅面结构特征。方法  2 7例 11~ 16岁开牙合少年作为实验对象 ,通过三维头影测量系统 ,计算出各指标的实际测量值 ,与同年龄段正常牙合、安氏Ⅱ1分类非开牙合少年采用同一技术所得的测量均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 ①长度方向 :Ⅱ类开牙合中Ⅱ类牙合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下颌的后缩。同时下前牙的前突在Ⅱ类开牙合中表现明显。②宽度方向 :Ⅱ类开牙合的宽度发育不足。③高度方向 :Ⅱ类开牙合的前面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女性Ⅱ类开牙合更表现出高角的Ⅱ类面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线参考平面法评估中国年轻成人不同骨面型侧貌特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临床病例资料中随机选择47名骨性Ⅱ类患者和41名骨性Ⅲ类患者,在头颅侧位片上建立垂直于自然水平面并经过软组织鼻下点的垂直参考平面,分别比较骨性Ⅱ、Ⅱ和Ⅲ类患者13个垂直间距的差异,对比不同骨面型的侧貌特点.结果三种不同的骨性矢状关系体现了明显不同的颌面特征,其主要差别表现在面下1/3的部位.女性Ⅲ类患者的上颌发育不足,但下颌过度发育的现象不明显;Ⅱ类患者中,男性比女性的下颌发育更趋于正常,且男性具有较佳的软组织代偿能力.结论利用垂线参考平面评估软组织侧貌及颌骨前部硬组织突度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西安地区汉族青年正常(He)颅面部颏、唇区垂直向的比例关系。方法:采用Farkas建立的面部形态直接测量法,对100例(男、女各50名)西安地区身体健康、五官端正、颅颌面关系协调、牙齿排列整齐、Ⅰ类稽关系、正常超覆稽、无任何牙病及外伤史的年满18岁的汉族高中生,进行面下部软组织14项测量,形成15项垂直向比例指数。测量结果经SPSSl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男女两组的,检验。结果:男、女组间颏、唇区垂直向的比例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上唇红高度约占上唇的1/3;下唇的皮肤部分占整个下唇的1/3多。颏占下颌高度的60%多。结论:研究结果与Farkas等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4,(3):192-196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高角组舌咽段的长度、体积及腭咽段Spns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垂直骨面型的增大,Lpns、Lu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1类错软硬组织面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安氏Ⅱ1 类错软硬组织面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覆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 11~ 16岁之间的安氏Ⅱ1 类错儿童 12 1名 ,男 5 9名 ,平均年龄12 .6 6岁 ,女 6 1名 ,平均年龄 12 .73岁 ,选择能反映软硬组织面型特征的指标 31项 ,搭配成 17对 ,一一对应 ,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 ,所得数据做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安氏Ⅱ1 类错软组织覆盖厚度的一般规律与正常基本一致 ,这种覆盖特点有加重Ⅱ类面型的趋势。安氏Ⅱ1 类错中骨面型构成了软组织面型的基础和支架 ,但软组织面型有它的独立性 ,软组织覆盖的个体变异较大 ,软硬组织面型的不一致较为普遍 ,因此安氏Ⅱ1 类错的诊断分析和治疗设计中 ,软组织面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描述年轻恒牙期前牙开的三维颅面结构特征.方法 27例11~16岁开(牙合)少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三维头影测量系统,计算出各指标的实际测量值,与同年龄段正常(牙合)、安氏Ⅱ1分类非开(牙合)少年采用同一技术所得的测量均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长度方向 :Ⅱ类开(牙合)中Ⅱ类(牙合)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下颌的后缩.同时下前牙的前突在Ⅱ类开(牙合)中表现明显.②宽度方向:Ⅱ类开(牙合)的宽度发育不足.③高度方向:Ⅱ类开(牙合)的前面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女性Ⅱ类开(牙合)更表现出高角的Ⅱ类面型.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1类错He软硬组织面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安氏Ⅱ^1类错He软硬组织面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覆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1~16岁之间的安氏Ⅱ^1类错He儿童121名,男59名,平均年龄12.66岁,女61名,平均年龄12.73岁,选择能反映软硬组织面型特征的指标31项,搭配成17对,一一对应,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所得数据做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安氏Ⅱ^1类错He软组织覆盖厚度的一般规律与正常He基本一致,这种覆盖特点有加重Ⅱ类面型的趋势。安氏Ⅱ^1类错He中骨面型构成了软组织面型的基础和支架,但软组织面型有它的独立性,软组织覆盖的个体变异较大,软硬组织面型的不一致较为普遍,因此安氏Ⅱ^1类错He的诊断分析和治疗设计中,软组织面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比较Ⅰ、Ⅱ、Ⅲ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颌窦大小的差异,探讨上颌窦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 将60例12~16岁的青少年患者按ANB角大小分为Ⅰ、Ⅱ、Ⅲ类三种矢状骨面型组,每组男、女各10例,垂直骨面型皆为均角型.患者接受颅面部CBCT扫描,对上颌窦的长度、宽度、高度、截面积及容积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以CBCT生成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颌面部骨骼形态,对上颌窦大小与颌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的上颌窦长度、高度、宽度、截面积和容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窦容积Ⅱ类大于Ⅰ类,Ⅱ类大于Ⅲ类.上颌窦容积与前颅底长、全颅底长、ANB角、上中切牙一前鼻嵴点距离及前上面高呈正相关关系,与SNB角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Ⅱ类骨面型患者具有较大的上颌窦容积,青少年患者上颌窦大小与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及颅底长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宽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37例高低角骨面型成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角骨面型17例低角骨面型20例,拍摄后前位X线片,使用W inceph 8.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象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Perason相关分析。结果:高低角骨面型中面宽与整个颅面部横向发育关系都较密切;上颌基骨宽度与面型协调一致;高角骨面型鼻宽受整个颅面宽度的影响较大;下颌升支上下部分的宽度是相互关联的,髁突的宽度与邻近骨骼的宽度有关。结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宽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微种植支抗矫治成人骨性Ⅱ类突面型,观察矫治前后矢状向牙齿突度和唇突度变化.方法 选取36例治疗结束的成人骨性Ⅱ类突面型患者,所有患者均是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自攻型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的切牙、软组织等测量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上切牙内收(5.98±3.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 ,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 :选择 4 0例正常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 ,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 :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结果显示样本的面部软组织在个体和总体上都存在不对称性 ,面部中下部的不对称性更为明显。结论 :三维摄影测量是研究面部不对称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飒  许天民  林久祥 《口腔医学》2007,27(6):281-283
目的观察不同骨面型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非手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21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及拔牙与否分成3组,分别对各组16项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后骨骼变化有限,咬合关系的改善主要靠牙齿的代偿移动。牙齿的代偿与患者颅面形态和拔牙与否有关。结论不同骨面型或不同类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拍摄3dMD,利用3dMD vultus软件对颌面部软组织进行重建,然后选取面部软组织有代表性的17个三维标志点并测量线距和角度,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面凸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长度,鼻翼宽度及鼻基底宽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3dMD提供了三维测量软组织的一种方法。②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型改善。  相似文献   

18.
Ⅱ类与Ⅰ类错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分别进行了 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 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与Ⅰ类错牙合相比 ,在线距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 ;在角度方面 ,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 ,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 ;在比率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 /前面高较小 ,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 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 ,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 ,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 ,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CBCT探究不同矢状骨面型后牙区植入微种植体的安全区域特征.方法:纳入骨性Ⅰ、Ⅱ、Ⅲ类患者各20名的CBCT数据,运用InVivo 5.0软件重建,选择上下颌第一前磨牙远中至第二磨牙近中区域,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2、4、6、8、10mm处的近远中向宽度,采用SPSS 19.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距牙槽嵴高度4~8mm,下颌距牙槽嵴高度超过4 mm根尖间隔区域是安全适宜的微种植体植入部位.上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骨量在骨性Ⅰ、Ⅱ类组>骨性Ⅲ类组(P<0.05),其它测量部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下颌后牙区各根间骨量多数表现为骨性Ⅲ类组>骨性Ⅰ、Ⅱ类组(P<0.05).结论:上颌距牙槽嵴高度4~8 mm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下颌距牙槽嵴高度超过4 mm的第一和第二磨牙间的根尖间隔区域是相对安全的植入部位,不同骨面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欢  丁寅 《口腔正畸学》2007,14(3):106-108
目的比较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骨性Ⅲ类青少年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恒牙早期各组髁突形态测量值髁突上部高度h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升支高度R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h/RH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H/W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