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客观评价中药汤剂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为中西医协同治疗HIV/AIDS患者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所有关于中药汤剂联合HAART HIV/AI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两名研究员独立负责文献筛选、信息提取、质量评价,最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4以及Stata 1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785例患者。相比单纯HAART,中药汤剂联合HAART显著提高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MD=48.96,95%CI:30.94~66.99,P<0.000 01),治疗6、9和12个月,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纯HAART组。中药汤剂联合HAART显著改善CD45RO细胞计数(MD=19.93,95%CI:5.92~33.94,P=0.005)、改善CD45RA细胞计数(MD=16.14,95%CI:4.94~27.34,P=0.005)及改善CD8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24个月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计调查755例HIV/AIDS病人,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8.7%(66/755),以单项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为主,轻、中度肝损害占84.8%(56/66),发生异常的时间为30-485天,中位数75天。其中含奈韦拉平(NVP)方案治疗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7.1%(33/467)、含依非韦伦(EFV)方案发生率为11.5%(33/288)。肝损害级别:1级34例,2级22例,3级10例。结论 HIV/AIDS病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轻中度肝损害常见,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保证HAART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能够恢复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并大大降低感染者的死亡率。然而,一些HIV感染者接受HAART后,重建的免疫系统又导致了新的病理性炎症反应,称为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它可导致大量的患者在短期内发病甚至死亡。文章对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口腔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为保证HAART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全部病人均使用国家免费艾滋病HAART药物,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要求,全部病例均在HAART后1、2、3、6、9、12个月随访1次,统计病人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数据分析用SPSS 1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5例病人中90例出现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3例一线治疗失败、2例因药物配伍禁忌更换抗病毒药物。其中90例病人因AZT、NVP、D4T不良反应更换抗病毒药物。另有3例初始HAART方案包含EFV的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自行缓解,未更换药物。将初始HAART方案包含AZT、NVP、D4T的病例分为未换药组和换药组,将两组病人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ART的主要换药原因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在包含AZT、D4T、NVP的HAART方案中,治疗前3个月着重监测AZT、NVP的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着重监测D4T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基线CD4细胞计数无关。同时须及早发现耐药,并须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CD4+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的中短期变化规律。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AIDS病人HAART后3、6、12、18、24个月,CD4+T细胞数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12.186个/μL、6.917个/μL、32.081个/μL、36.654个/μL、41.431个/μL;病毒载量平均log下降了2.475拷贝/mL、0.893拷贝/mL、0.140拷贝/mL。结论接受HAART的AIDS病人,中短期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红河州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体内HIV基因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2011年入组的、抗病毒治疗超过1年的在治病人3371例,于2010-2012年间检测血浆HIV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扩增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结果治疗1年以上的3371例病人做过血浆HIV病毒载量检测,HIV毒株总耐药率为4.5%(152/3371),对核苷类反转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率为3.1%(105/3371)、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为3.7%(121/3291)、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率2.5%(2/80),对NRTIs、NNRTIs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PIs类(χ^2=94.791,P〈0.05)。最为常见的耐药基因位点有M184V、D67N、T215Y、K219R、K70R、K103N、Y181C、G190A、K101P。经静脉吸毒感染者,HIV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性接触途径感染者(χ^2=10.898,P〈0.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近期吸毒、无固定性伴、不规范服药与耐药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云南省红河州进行HAART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HIV毒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对PIs耐药率极低,PIs仍可作为非核苷类药物耐药后的替代药品。应加强吸毒、无配偶或无固定性伴病人的随访,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时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有利于降低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血小板的复常特征,探讨影响复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2003年6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32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HAART 4周和24周后血小板的复常率及基本特征。结果 1 132例患者中血小板轻度减少99例(75.00%),中度减少19例(14.39%),重度减少14例(10.61%)。患者HAART 4周、24周后血小板的复常率分别为63.9%、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单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通过血液传播(OR=4.632,P=0.024),合并HBs Ag阳性(OR=3.829,P=0.024)及合并抗HCV阳性(OR=6.476,P=0.020)是影响血小板复常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合并HBs Ag阳性(OR=4.345,P=0.027)是影响血小板复常的因素。结论 HAART为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最有效的方法,尽早HAART可避免血小板持续降低。HBs Ag阳性是影响血小板复常的主要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给予重视,尽早做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情况,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以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致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HAART时间及不同方案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情况。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住院病人中,已经进行HAART的共1 115例,出现高乳酸血症者74例,占6.64%;发生乳酸酸中毒的病人23例,发生率2.06%。所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病人都采用含司他夫定(D4T)的方案。经过综合治疗的18例治愈,死亡5例,总死亡率21.74%(5/23)。HAART 6个月以上及应用含D4T方案的病人发生率最高,为4.41%(23/521)。结论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虽低,致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女性、合并HCV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的病人、以及同时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病人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了CBM、CNKI、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4月的相关研究,对纳入的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AIDS患者ART后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建立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及南宁市马山县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随访的AIDS患者336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免疫重建不良预测模型,并建立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客观评价中西医协同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临床研究检索由两名专业文献检索人员分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南省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耐药等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湖南省2003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HAART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558例HIV/AIDS病人接受了HAART:1)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按照基线CD4细胞水平划分为≤99个/μL、100~199个/μL、200~350个/μL三组,然后做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治疗后7-12个月,64%的病人体内病毒复制得到了完全抑制,病毒载量检测值〈50拷贝/mL;在治疗后7-12个月,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及病毒载量常用对数值lgVL变化幅度最大,12个月以后下降趋势减缓,约3年后进入平台期。3)服药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口改变、恶心呕吐、皮疹及疲倦等,因不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的病例占总换药病例的70.1%(1719/2451),因不良反应停药占总停药病例的33.6%(178/529)。4)最近一次病毒载量检测〈50拷贝/mL的2739例病人中,连续2次CD4细胞计数较基线水平增幅〈20%,或治疗一年以上未达200个/μL的共375例,免疫无应答比例13.7%。5)2011及2012连续两年耐药监测显示,总耐药率为2.6%,处于较低水平。结论湖南省艾滋病HAART在免疫学和病毒学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需进一步加强不良反应、免疫无应答及耐药情况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观察灵芝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重建不良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门诊92例既往灵芝联合HAART的HIV/AIDS病人,95例单纯HAART的HIV/AIDS病人,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9、1...  相似文献   

14.
HAART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短期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生活质量有无变化.方法 给予安徽省两地4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应用病历报告表的形式收集参加治疗病人的人口学信息、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同时采用MOS-HIV量表,对病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平均年龄(42.2±8.8)岁(26~62岁),治疗前CD4平均为(197±41)个/μl(94~271),治疗6个月时体重平均增加(5.1±4.5)kg(t=7.24,P<0.01),CD4平均增加(122±109)个/μl(t=7.07,P<0.01).采用MOS-HIV量表评定,病人躯体状况及精神状况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维度分析显示,在健康感知、认知功能、疼痛、精神健康、精力与劳累、健康压力、生活状况、健康的变化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病人CD4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及精神状况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HIV/AIDS患者免疫治疗和免疫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生  张政 《传染病信息》2005,18(4):151-153,167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中国已超过100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虽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但长期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日益突出,特别是HAART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完全恢复免疫重建。近年来,抗艾滋病毒免疫治疗,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和细胞因子、中和抗体等新型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这一临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中医药干预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并对影响免疫功能重建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已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HIV/AIDS患者109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成中药干预组和非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采用ART+中药治疗,非中药干预组采用ART+安慰剂治疗,疗程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对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药干预组患者50例,非中药干预组59例,两组人口学特征及ART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12个月后,中药干预组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为34.0%(17/50),非中药干预组为16.9%(10/59)。多因素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中药干预组是非中药干预组的4.048(1.300~12.606)倍,ART时间大于5年是ART时间小于5年的17.619(3.591~86.457)倍,血液和母婴传播是同性性传播的11.343(1.213~106.04)倍。结论 中药干预治疗、ART时间长短及HIV传播途径是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排除其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接受和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描述和比较,探讨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WHOQOL-HIV-BRIEF中文简表、Berger耻辱量表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55份。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除精神支柱/个人信仰维度外,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除总体生存状况和健康状况外,均低于未治疗组,并且在独立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5,P<0.01);治疗组HIV耻辱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未治疗组(t=2.208,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是否因艾滋病住过院以及HIV耻辱总分,均与生存质量有关(P<0.05),其中HIV耻辱得分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加强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症状管理,倡导减少艾滋病相关歧视,建立理解、宽容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最初3个月的免疫重建综合征问题. 方法 对收治的HIV/AIDS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前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CD 4 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进行描述. 结果 27例接受HAART的HIV/AIDS病人中,治疗的前3个月CD 4 T淋巴细胞均上升,病毒载量下降有的甚至检测不到,出现免疫重建综合征12例;并发肺炎6例(细菌性4例、霉菌性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3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结核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例,肠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血行播散型结核并脑膜炎1例),带状疱疹1例. 结论 HAART可使免疫重建,包括CD 4 T淋巴细胞功能上升、病毒载量下降和其他的治疗益处,同时也会激活一些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凉山州布拖、美姑、越西、昭觉四个重点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四县截至2019年底报告,在2005-2020年接受治疗,年龄≥15岁的患者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温州市艾滋病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今后开展HAAR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相关信息,对2005-2013年接受艾滋病免费HAART的974例病人的免疫改善状况、病毒抑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持续上升,以治疗3个月时增幅最大,治疗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基线CD4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增长的水平也越高。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的比例达84.7%~87.3%。56.6%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有6.0%病人因不能耐受严重不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结论温州市艾滋病免费HAART的疗效显著,可显著地抑制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复制,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早启动HAART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