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血管在各种危险因子的作用下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些年As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但其发病机制依旧不明。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As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小RNA(miRNA)作为关键的信号传导和分子调控途径参与As的形成。所以本文对外泌体内含物miRNA在As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在生理性或病理性超负荷下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通过携带蛋白质、DNA以及microRNA在细胞通讯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就外泌体生物起源以及其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潘益凯  孙喜庆 《心脏杂志》2018,30(4):469-472
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细胞可分泌包含有特定内含物的外泌体至细胞外环境中。其中,来源于外泌体的微小RNA(miRNA)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号转导。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外泌体及其相关的miRNA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外泌体的基本特征及外泌体来源的miRNA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外泌体来源的miRNA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进行性血管狭窄和平均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常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其中肺血管重塑是PH的关键病理变化,包括肺血管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异常,远端肺动脉的肌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血管周围的炎症。目前治疗PH尽管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仍不足以逆转PH的进展并提高生存率,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不同功能和调节活性的非编码RNA,已经在许多疾病中进行了大量研究。外泌体(exosomes,EXOs)是纳米载体,能够将不同的货物(例如miRNA)转移至受体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外泌体是由各种体液分泌的膜性囊泡,其中包含有脂质、核酸、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等多种物质.外泌体包裹下的miRNA拥有更好的生物稳定性.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能分泌更多的外泌体,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miRNA在肿瘤的进展、转移、耐药等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外泌体源性的mi...  相似文献   

7.
8.
<正>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性的冠状动脉缺血导致的严重疾病,可以导致心肌坏死及心肌细胞的丧失,引发心功能不全、猝死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这些手段能够缓解急性期的最初心肌损害,但是,梗死的心肌不可再生;此外,心梗急性期后,心脏重塑造成的心衰、心源性休克等问题依然影响着后续治疗。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以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代表的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发生是从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到临床显性疾病的多步骤链式进程.利用外泌体作为IHD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大量证据表明外泌体在很大程度上参与IHD的演变,包括内皮功能障碍、脂质沉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本篇综述将系统地描述在IHD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由18 ~ 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可通过完全或部分结合到靶基因mRNA互补序列并使之降解或阻止其翻译而发挥基因调控作用.miRNA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miRNA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和卒中后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由18~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可通过完全或部分结合到靶基因mRNA互补序列并使之降解或阻止其翻译而发挥基因调控作用。miRNA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miRNA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和卒中后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miRNA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长期刺激,如酒精、代谢异常、病毒、自身免疫反应、胆汁淤积等,导致肝实质内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大于降解[1]。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2]。肝纤维化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在房颤微环境下携带不同DNA、RNA,尤其是非编码RNA等,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调节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参与房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的发生。此外,血浆中的外泌体可能成为房颤临床生物学标志物,将外泌体应用于房颤的临床治疗有可能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心血管病人数高达2.9亿,其死亡率高居首位,心血管病负担日益加重[1]。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数据(2019版)》显示,预计到2035年,近一半美国人口将患心血管病,相关总费用将达到1.1万亿美元[2]。尽管心血管病治疗已取得较大突破,但鉴于心血管病所造成的沉重负担,不断探索新型心血管病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心肌供血量不足,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各种心脏功能障碍.促血管新生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媒介,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现对各种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促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减少循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减轻炎症。然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识别未知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的来源于晚期核内体(也称为多囊泡体)的膜性囊泡。外泌体内含有与来源细胞相关的蛋白质、rRNA和微小RNA,并能够通过生物屏障,从而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外泌体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给药途径及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缺乏是CVD防治不佳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证实,外泌体微小RNA(miRNA)与冠心病、心房颤动及心衰等多种CVD密切相关,在CVD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就外泌体miRNA与CVD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外泌体miRNA在CVD早期诊断及防治...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内含多种成分的微囊泡,在细胞间传递各种信号和分子,对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非编码RNA作为外泌体内的重要成分,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泌体非编码RNA在乳腺癌的发病、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免疫抑制、耐药性产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非编码RNA稳定的结构进一步赋予其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的潜力。同时,外泌体非编码RNA也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