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华胜 《大家健康》2016,(12):111-112
目的:针对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患有直肠癌并行根治手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35例行单纯全身麻醉。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根治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杨茜芳  张晓艳  袁建虎 《北京医学》2021,43(10):961-964,969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北京市肛肠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艾司氯胺酮组(ES组),每组30例.SF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从2012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21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86例患者,实验组有1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式,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MES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MM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12 h和24 h MMES评分分别为(27.6±1.2)分、(27.0±1.5)分和(29.2±0.9)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睁眼时间(11.3±2.2)min、拔管时间(13.3±2.8)min和应答时间(15.0±3.3)min,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缩短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上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而对照组则仅施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上的麻醉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小,给患者手术带来更好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采用.  相似文献   

6.
王霞 《当代医学》2022,28(2):165-167
目的 分析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31例.实验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而常规组实施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起效时间、麻醉过程中血压、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8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A)组和全凭静脉全麻(B)组两组,每组24例,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观察两者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及全麻药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时段HR、HCO2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安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呼吸循环功能平稳,术后苏醒快且平稳,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完善.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试验组给予以IVC-CI36%为阈值的导向补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min (T2)、麻醉后10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总补液量、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T0、T1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 PIH)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与多种不良结局相关。提前识别PIH高危人群,可以通过预防性的措施尽量避免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自主神经功能与PIH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本文对现有的关于自主神经功能对PIH预测作用的研究及其有效性进行综述,帮助麻醉医生在临床中早期识别PIH高危患者,并通过术中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方案预防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骏萍 《浙江医学》2011,33(12):1854-1858
传统开腹手术根治结直肠恶性疾病,需要在腹部做一较长切口,术后疼痛明显且时间长,而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相比,术后疲劳小,恢复快,且患者内环境较稳定,易于被患者接受。但腹腔镜手术存在CO2气腹所致的腹腔内高压和CO2吸收入血所致高碳酸血症以及手术结束时腹内压骤降引发的类似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本文从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的手术方法、技术优势、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无瘤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纯的全身麻醉术。麻醉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即患者入室10分钟后)、实施麻醉插管后、手术切开后、术后(即拔管15分钟后)四个时间点的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者使用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的量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动脉压、心率及麻醉药物的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质量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不仅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还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恢复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subclavian vein collapsibility index,SCV-CI)用于预测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价值.方法 选取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单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97例,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记录基础无创动脉血压,并依次在仰卧位和45°半卧位下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引导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全身麻醉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拟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基于超声引导的TAP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Riker镇静和躁动(SAS)评分,术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即刻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oll样受体2(TLR2)水平、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超声引导的TAP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围术期麻醉、镇痛及术后恢复效果,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可以实现早期气管拔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和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全麻组(73例)和联合组(75例)。全麻组患者术中接受传统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手术开始后、拔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额外镇痛药物给药次数。术前及术后1、3、7 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状态。比较两组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两组HR和MAP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联合组插管时、手术开始后、拔管时的HR和MAP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12、24、48 h,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额外镇痛药物给药次数均少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1、3 d的MMSE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vena cava inferior,VCI)直径对老年脊柱麻醉(spinal anaesthesia,SA)后低血压(hypotension after spinal anesthesia,HASA)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91例SA的髋/膝关节手术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超声测量呼吸末静脉直径(end-expiratory vena cava inferior,expVCId)与老年SA患者HASA的关系。结果 91例SA患者中34例发生HASA,发生率为37.36%,其余为非HASA组。HASA组和非HASA组患者美国麻醉协会分级、expVCId、正性肌力药、血乳酸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expVCId预测HASA的敏感度、特异性、cut-off、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CI分别为85.3%、64.9%、1.69mm、0.770和0.670~0.852。结论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VCI对老年SA后HASA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容量治疗下,下腔静脉(IVC)管径和下腔静脉呼吸衰减指数(IVC-CI)的变化及其与中心静脉压(CVP)的关系,为快速无创麻醉前容量判断和液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30例拟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结直肠癌组),入手术室后记录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超声下测量IVC管径的最大值(IVCe)和最小值(IVCi),计算IVC-CI,局麻下行中心静脉穿刺测量CVP.然后在30 min内输入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8ml/kg,分别在液体治疗达4ml/kg和8ml/kg时再次测量并记录HR、SpO2、MAP、IVC管径和IVC-CI及CVP的数值.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的成人(健康体检组)做基础值对照,测量HR、MAP、IVCe、IVCi和计算IVC-CI.结果 结直肠癌组液体治疗前测得基础HR[(90.3±8.6)次/min]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75.8±9.8)次/min],结直肠癌组液体治疗前MAP[(65.6±7.3) mmHg]、VCe[(t.25±0.12)cm]、IVCi[(0.73±0.21) cm],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MAP(85.7±8.9) mmHg,IVCe(2.05±0.18) cm,IVCi(1.62±0.23)cm],结直肠癌组液体治疗前IVC-CI[(39±8)%]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IVC-CI[(1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4ml/kg液体治疗后,HR逐渐下降到(82.4±6.5)次/min,MAP增加到(74.5±7.2)mmHg,IVCe增至(1.56±0.21)cm,IVCi增至(1.12±0.34)cm,而IVC-CI明显降低至(29±7)%,CVP由(3.5±1.1)mmHg上升至(5.3±2.1)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8 ml/kg液体治疗后,HR下降至(77.2±5.8)次/min,MAP增高至(83.7±8.6) mmHg,IVCe增加至(1.88±0.22)cm,IVCi增加至(1.52±0.27)cm,而IVC-CI降低至(21±5)%,CVP增加至(7.4±2.3)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液体治疗前和液体治疗后,IVCe和IVCi均与CVP呈正相关(治疗前r=0.782,r=0.721,P=0.000;治疗后r=0.825,r=0.796,P=0.000);IVC-CI与CVP呈负相关(治疗前r=-0.732,治疗后r=-0.774,P=0.000).结论 IVC管径和IVC-CI能够指导结直肠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胃肠激素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探讨TEAS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TEAS处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胃肠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特异性(S100β)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情况。  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明显高于A组(P < 0.05)。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 < 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P < 0.05)。机体S100β蛋白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先降低后升高(均P < 0.05),且B组术后1、3、7 d时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均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均高于A组(均P < 0.05)。术后1、3 d,B组POCD发生率低于A组(37.78% vs. 68.89%,24.44% vs. 51.11%,均P < 0.05)。  结论  TEAS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及麻醉对胃肠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