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缺血性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将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的31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例)、B组(100例),C组(90例),A组在发病后3天内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B组采用头体针治疗、C组采用体针治疗,且B、C组分别在2周后进行治疗。2个疗程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4.0%,65.6%。A、B组差异比较P<0.01,B、C组差异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优于体针治疗,且早期治疗可缓解中风患者病情发展,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八段锦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例,经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2组均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联合八段锦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WMS-R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以及WMS-RC各项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ADL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八段锦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赵广平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0,(4):286-287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2周、4后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2周、4周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病程在1个月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平均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20 mg/次,每日3次,治疗8周,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针、项针、体针联合治疗,每天1次。14 d后休息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以头、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以单纯头针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汉语失语症检测法(草案)"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更优.提示:头体针结合能提高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的失语评分,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3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加头针治疗;高压氧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头针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结合头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指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MMSE评分与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或P0.05);高压氧头针组患者MMSE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高压氧组、头针组(P0.05或P0.01)。高压氧头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头针组、高压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头针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精神和认知能力,效果优于单一使用高压氧或头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体针治疗,治疗组予以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提升(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和采纳。 相似文献
8.
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对中风共济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本院神经内科会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以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以自拟共济失调积分评价标准进行两组疗效观察。结果:中药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总有效率89.9%,明显优于对照组(60.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地黄饮子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胃热型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头体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胃热型呃逆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11.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足运感区、天枢、水道、归来、外水道、外归来,并加用电针,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每次取3~5 g番泻叶冲泡服,每日1次.2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偏瘫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悬吊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悬吊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头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分期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患者周围性面瘫的效应,作者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对40例单纯体针与头体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性对照观察。结果:头体针结合线总显效率93%,而单纯体针总显效率为85%。头体针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体针治疗组。认为其补益气血作用可能是共取得的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中风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是临床常见病 ,自1 998年以来 ,本人运用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住院病人 ,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 ,或脑出血者 ,经内科治疗 ,病情稳定 ,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 ,要求进行针灸治疗 ,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共 96例 ,其中男性 5 1例 ,女性 45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80岁 ,以 60~ 70岁病者为多数 ,脑溢血者 39例 ,脑血栓、脑栓塞者 5 7例 ,左侧偏瘫 5 4例 ,右侧偏瘫 42例 ,将其分为头针加体针观察组 5 8例 ,单纯体针对照组 3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神经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口服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治疗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种病症,为临床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呃逆78例,并与传统体针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中风后呃逆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二组,即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3.1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脑梗死后抑郁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0例)采用头、体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西药组(40例))口服盐酸氟西汀每天20mg,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基本无不良反应,西药组表现为恶心、厌食、腹泻等。结论:头、体针相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与服用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头体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遗症,俗称偏瘫,其致残率、复发率极高,如不及时康复治疗,多留有后遗症。笔者以头体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