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估患者颅外段血管路径因素中的牛角弓、主动脉弓型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分型,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病人18例(MCA闭塞9例,ICA闭塞2例,BA闭塞6例,ICA合并MCA闭塞1例)。分析即时取栓效果、术后24 h出血情况及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17例血管再通,其中有5例再通后存在明显狭窄,予支架植入及球囊扩张;1例未开通;1例术后24 h颅内出血;2例死亡,死亡病例为颈内动脉闭塞取栓后出血及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未成功;出院90 d后MRS评分2分的10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相对安全、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血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在同轴导管系统下,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对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结果 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取+抽的血栓长度3 cm,术后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良好,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术后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另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左侧椎动脉造影示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完全再通,TICI 3级。结论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技术,初步显示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远端栓塞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FR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血栓负荷重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5例患者,统计手术时间,评价取栓后即刻血流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改善及术后90天随访mRS评分。结果 5例患者均通过双支架并联取栓术获得闭塞血管良好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为2b-3级,其中完全再通4例(mTICI 3级)。无明显与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术前减少10分。术后90天随访,2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残疾,1例患者死亡。结论使用Solitaire FR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血栓负荷重的部分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血管再通率高,相对于溶栓治疗出血转化少的优势,尤其对于溶栓治疗效果较差的颅内大血管栓塞,如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的闭塞,机械取栓是开通血管有效的补充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选择和研究热点。但取栓装置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后,能否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械取栓治疗。依据责任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将405例患者分为前循环组(335例)和后循环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收缩压]、手术相关资料[发病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一次再通、支架置入、卒中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病因不明)]、术后(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完全再通)和结局终点(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进行对比分析。术后血管成功再通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血管完全再通为mTICI分级3级。主要结局终点为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次要结局终点包括其他临床结局(取栓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及安全性结局(住院期间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 ...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闭塞直接影响脑干的供血,并且直接累及穿支动脉,因侧支循环代偿较差,故常被视为致命性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然而,最初对于老年人群的研究认为,基底动脉闭塞属于少见疾病,而后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本病并不少见。对于基底动脉闭塞,若采取传统方法,如降纤治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通常难以及时使基底动脉的血管再通,病死率高达80%~90%。因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溶栓治疗才得以逐步开展和不断完善。我们回顾20余年基底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治疗的相关文献,初步探讨血管再通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依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49例),无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 C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较高的血清Cys C水平(OR=1.00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936)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该两指标均有预测无效再通的应用价值(AUC=0.922,AUC=0.884;P<0.05),联合两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0.962,P<0.05)。结论 血清Cys C水平和NIHSS评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6 F Sofia取栓装置治疗颅内动脉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fia导管取栓(或)联合支架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14例,其中单纯抽吸取栓患者10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患者4例。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抽吸导管目标血管到位、闭塞血管再通及术后1周NIHSS评分及抽吸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目标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标准评估血管开通程度(m TICI0~2a级为闭塞血管未开通,2b~3级为成功再通)。结果所有病例中抽吸导管均能顺利到达病变目标血管,闭塞血管总有效开通占比为13/14。10例单纯抽吸患者闭塞血管均成功开通,其中m TICI 2b级2例,m TICI 3级8例; 4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患者中,3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其中m TICI2b级1例,m TICI 3级2例。单纯抽吸和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的平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分别为(34±10) min和(57±9) min。术后2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其余12例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平均为(4. 6±2. 3)分,较术前明显下降[(15. 5±6. 1)分; Z=-3. 061,P=0. 002]。除1例发生血栓远端移位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抽吸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6 F Sofia抽吸导管有很好的血管通过性,使用6 F Sofia抽吸取栓术后1周效果较好,但其有效性、安全性尚需更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基底动脉远段闭塞3例,近段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闭塞2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20(15~24)分。②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2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0(4~22)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NIHSS评分改善≥5分。④4例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良好,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可改善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针对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病因需要个性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静脉溶栓和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12h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23例,家属知情同意下予2种治疗分为静脉溶栓组10例,根据患者体质量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mg/kg;联合机械取栓组13例,给予rt-PA 20mg静脉溶栓同时送至导管室,进行机械取栓,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再通10例,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2例(92.3%vs 20.0%,P0.05);联合机械取栓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6.5(4,12)分、溶栓后14d为2.5(1,8)分、溶栓后90d为0.5(0,8)分,静脉溶栓组分别为12.5(8,16)分、6.5(2,12)分、4(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07、0.019)。联合机械取栓组溶栓治疗后14d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40,95)分、溶栓后90d为100(40,100)分,静脉溶栓组分别为47.5(20,85)分和62.5(20,100)分。联合机械取栓组患者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7例,静脉溶栓组2例(53.8%vs 20.0%,P0.05)。结论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既可以实现治疗启动迅速,又能得到高的血管再通率,预后明显优于单纯行静脉溶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颈动脉或颅内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患者预后差[1]。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方法,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我们就机械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综述如下。1机械取栓装置根据作用机制可将机械取栓装置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血压、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病变血管部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核心梗死及低灌注体积、术前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时间指标(包括发病至就诊时间、门诊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给药至动脉穿刺时间、门诊至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方法、取栓次数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术中末次造影血管mTICI分级(mTICI分级≥2b级定义为良好再通)、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5.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病率低,却伴随着高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再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及降低患者病死率,然而其临床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发病机制、发病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等。作者就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治疗及临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锁骨下动脉完全性闭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锁骨下动脉(28支)近端完全闭塞合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上肢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为56岁。根据DSA显示闭塞段形态,应用导丝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股动脉穿刺为顺行方式,经病变的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为逆行方式。结果通浏顷行方式开通19例,逆行开通9例。25例开通成功并置入自膨式支架,失败3例,成功率为89%(25/28);25例患者置入支架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20舢心,恢复至术后〈10mmHg;术后TCD显示,椎动脉血流均由逆向转为正向。25例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中,术后随访23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为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有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予以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血管内机枕眭再通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15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1例,大脑前动脉4例。观察取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脑卒中再发以及病死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90d,比较取栓前与取栓后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5例患者均血管满意再通,均为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以上。2例患者有症状性颅内出血,90d时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术前[4.0(0.0,18.0)分vs 13.0(10.0,28.0)分,P0.01]。其中1例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死亡。90d随访时,mRS 0~2分8例(53.3%)。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与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提高AIS治疗效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机械碎栓到机械取栓,颅内大血管的再通率显著提高~([1-3])。特别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治疗AIS的新方法~([4-5])。血管内机械取栓术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2分,平均(14±4)分;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醒后卒中4例,院内卒中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穿刺时间(DPT)、穿刺至再通时间(PRT),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的改变,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结果 17例患者中,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5例,单纯动脉取栓12例; ODT为1. 0~5. 5 h,中位时间3. 0(2. 0,4. 7) h; DNT为26~35 min,平均(30±4) min; DPT为79~276 min,平均(152±53) min; PRT为27~134 min,平均(57±33) min;支架取栓次数为1~3次,中位次数1(1,2)次。取栓后即刻行DSA检查,17例患者中,TICI 2a级2例,TICI 2b级5例,TICI 3级10例,血管再通占比为15/17,一次取栓成功占比为11/17。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远端栓塞,经再次取栓后血管再通;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取栓后NIHSS评分2~20分,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759,P 0. 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者12例,预后良好占比为12/17。结论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穿刺入路对复杂手术路径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均为复杂手术路径下采用颈动脉穿刺入路行Solitaire FR支架技术行动脉机械取栓术。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流再通时间、穿刺至血流再通时间、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资料。采用取栓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脑出血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颈动脉穿刺取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1) 6例复杂路径患者行颈动脉穿刺后均成功实施取栓术,血管均再通,mTICI 2b级,其中4例达mTICI 3级;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术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夹层及血肿。术后24 h NIHSS评分2~22分,中位NIHSS评分12. 5 (9. 8,13. 8)分,低于入院时[评分8~22分,中位NIHSS评分18. 5 (13. 5,19. 8)分;Z=-2. 032,P=0. 042]。(3) 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3例,其中死亡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对于复杂路径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使用颈动脉穿刺入路取栓治疗可快速建立手术通路,实现闭塞血管的有效再通,可尝试作为解决前循环复杂取栓路径、改善该类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