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有一个古老的神话,称为昂迪氏咒语(Ondine's curse),讲述Ondine是一位美丽的女水神,与一人世间男子热恋,如果发现这个男子对她不忠实,Ondine诅咒他不能睡眠,否则将在睡眠中死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遇到了这样的患者,在睡眠中呼吸暂停,严重时昏迷,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方能维持生命,与常见的呼吸异常模式不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1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乏力及麻木,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后循环缺血;影像学检查能确诊该病,同时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合理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3牟12月至2005年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发病48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根据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38例)及非狭窄组(28例).狭窄组中按狭窄部位分为颈内动脉组(18例)、主干组(8例)、分支组(7例)、椎基底动脉组(5例),结合NIHSS评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狭窄组中NIHSS评分高于非狭窄组.颈内动脉组的NIHSS评分高于分支组(P=0.004)与椎基底动脉组(P<0.01),而与主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支组NIHSS评分高于椎基底动脉组(P=0.02).ROC曲线分析可将NIHSS=8分作为区分是否伴有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决策点.结论 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及血管分布有关.NIHSS≥8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脑动脉狭窄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耿万里 《山东医药》2001,41(19):46-47
以往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缺乏客观指标。椎基底动脉造影虽可确诊 ,但操作复杂 ,有一定创伤及危险性 ,尚难普及。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了 2 31例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同方向运动时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供血情况 (头部位置试验 ) ,并探讨 TCD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组为 2 31例动脉硬化患者 ,男 12 7例 ,女 10 4例 ,年龄 6 0~ 82岁 ;临床上有脑动脉硬化或脑梗死、眼底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动脉硬化证据 ,并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 (如眩晕、…  相似文献   

5.
1974~1984年我院对临床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402例患者作了脑血流图,并探讨其诊断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临床资料测定仪器用国产JX-74-A型脑血流仪,全部描记枕乳导联。临床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随着PCI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对PCI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际上已经用PCI(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取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其定义很明确,就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TIA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和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PCI常见于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20%是由PCI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之间的关系,以及椎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SAHS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椎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填写Epworth嗜睡程度量表.按照成人SAHS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判断其严重程度及缺氧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结果 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狭窄患者合并SAHS者17例,其中轻度10例、中度3例、重度4例,临床类型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后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0(1.6~12.7)次/h]、最长呼吸暂停时间[(19.5±12.4)s]、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2.3(0.6~9.8)%]、每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的次数[5.8(2.7~17.0)次/h]明显低于治疗前[11.3(6.3~23.6)次/h、(31.5±18.6)s、6.9(2.6~14.3)%、10.1(5.3~29.0)次/h],治疗后患者的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86.1±3.3)%]明显高于治疗前[(83.6±7.1)%].结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睡眠效率降低.患者具有较高的SAHS患病率,主要造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椎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及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志华  张秀清  唐吉友 《山东医药》2009,49(13):115-115
2005~2008年,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者6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1]。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对20例频发TIA患者进行DSA及CTA对照研究,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频发TIA的诊断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取我院5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将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4.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复发率为16.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一年复发率为2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复发率相比较,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避免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2年3月-2006年7月应用尼奠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多因头位改变诱发,以急性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2006年以来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眩晕发作,取得较满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是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和丘脑、内囊一部分的供血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将会导致这些重要结构的缺血性坏死,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大约有15%的脑梗死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其预后十分差,病死率超过80%。因此,早期进行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获得再通,可提高本病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及残疾率。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溶栓的安全性、血管再通、预后等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干血供来源于椎-基底动脉,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以远场电位反应脑干径路的电活动。本文报道对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101例患者测试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时程的变异,反应出脑干血供不良的各部定位,准确提示早期病变的存在,而临床合理治疗后的复测又显示了病变部位的好转与痊愈。这种无痛无创伤性的安全检测手段用于早期发现、定位诊断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疾病,预防脑卒中及中风预报,较CT及EEG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5.
<正>1概述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综合征(central 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病症,最早多见于婴幼儿。此类患儿出生时,可发现其睡眠中有换气不良,对高碳酸血症没有反应,称为先天性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 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1962年Severinghaus和Mitchel[1]首先把该病称为翁丁咒语综合征(Ondines curse syndrome)。其名取自欧洲神话传说中的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长基底动脉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7例巨长基底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巨长基底动脉为一少见病 ,无特异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部分可以表现为脑干及颅神经或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被牵拉的症状 ,CT及CTA可以发现巨长基底动脉。结论 巨长基底动脉无特定的临床表现 ,CT及CTA可以明确诊断 ,疑诊时应进行相关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黄子钦  黄永昌  何俊明 《内科》2010,5(1):28-30
目的观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临床常见病,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的血流,同时分出内听动脉供应内耳前庭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A组,34例)和载瘤动脉闭塞组(B组,6例),并根据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A组患者改善29例(85.3%),稳定1例(2.9%),进展4例(11.8%),4例进展患者死于脑梗死并发症(术后1周至半年);B组6例患者均较术前改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变以及血黏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视物昏花或视物旋转、跌倒发作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规治疗中,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药及对症治疗为主,但对急性发作的顽固性眩晕、呕吐等症状见效较慢、复发率高。我院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门诊及住院的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