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HIV感染前后血浆CCL3水平变化、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与CD4细胞数量及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对HIV感染的疾病进展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HIV感染者54例,对其感染前和急性期感染的血浆CCL3、CD4细胞数量以及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 HIV感染前后CCL3升高倍数高组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升高倍数低组(P=0.006);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高组在感染120天和感染1年时的CD4细胞数量均低于CCL3水平低组(P=0.018 2;P=0.001 3),且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与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关系(r=-0.562 0,P=0.000 4;r=-0.614 4,P=0.000 4);ROC曲线分析显示CCL3升高倍数对感染120天的病毒载量的预测价值为75.2%(P=0.021 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L3升高倍数高于1.215的HIV感染者,其发生高病毒载量(lg拷贝/mL≥4)结局事件所用时间更短(P=0.010 3);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对感染1年的CD4细胞数量和病毒载量水平的预测价值为81.25%(P=0.035 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高于2.855 pg/mL的HIV感染者,其感染120天后发生低CD4细胞数(500个/μL)和高病毒载量(lg拷贝/mL≥4)的结局事件所用时间更短(P=0.019 2)。结论 HIV感染前后血浆CCL3水平升高倍数大及急性期血浆CCL3水平表达高预示着HIV感染者较快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状态的HIV感染者外周血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4(CXCR4)/趋化因子C-X-C基元配体12(CXCL1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97例HIV感染者,采用全自动病毒载量仪检测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分别依据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水平分组;比较患者外周血CXCR4、CXCL12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不同病情HIV感染者中表达意义。结果Ⅱ组(100 copies/mL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Ⅲ组(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CXCR4表达低于Ⅰ组(病毒载量在40~100 copies/mL),CXCL12表达高于Ⅰ组,且Ⅲ组的CXCR4表达低于Ⅱ组,CXCL12表达高于Ⅱ组(P 0.05);低CD4细胞未治疗组患者CXCR4水平低于高CD4细胞未治疗组,且CXCL12水平高于高CD4细胞未治疗组(P 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病毒载量(HIV RNA定量)与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4表达呈负相关(r=-0.856,P 0.05),与CXCL12表达呈正相关(r=0.897,P 0.05);CD4细胞水平与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4表达呈正相关(r=0.796,P 0.05),与CXCL12表达呈负相关(r=-0.871,P 0.05)。结论不同病情状态的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4/CXCL12表达差异显著,CXCR4、CXCL12异常表达可为监测HIV感染者机体状况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相关性以及动态变化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HIV感染者54例,对样本的CCL2水平、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CCL2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920,P=0.0464);急性期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存在一致的动态变化关系,在ART中断后,CCL2表达水平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增高。急性期CCL2水平与HIV感染1年时间点的病毒载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对HIV感染1年后病毒载量高低分组(高组≥4.5 Lg copies/mL,低组≤3.5 Lg copies/mL)的预测价值为80.30%(AUC=0.8030,P=0.04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急性期CCL2 high组(≥12.30pg/mL)的HIV感染者,其发生高水平病毒载量(≥4.5 Lg copies/mL)结局事件所需时间更短(P=0.0339)。结论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CL2水平与病毒载量水平呈正相关,急性期血浆CCL2高表达预示HIV感染者体内更快的疾病进展。CCL2有希望作为一个阻断靶点,限制HIV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治HIV-1感染者CD8细胞分化及激活特征,探索其与趋化因子CXCL9/10/11及CD4/CD8细胞比值的关系。方法 入组33例ART时间大于2年且血浆VL小于20拷贝/mL的HIV-1感染者以及15例健康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8细胞分化和激活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XCL9/10/11水平,随后分析CD8细胞分化、激活水平和血浆CXCL9/10/11水平以及CD4/CD8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经治HIV-1感染者幼稚CD8细胞占比(中位数9.6%vs. 28.6%,P=0.004)显著降低,而效应记忆CD8细胞占比(中位数36.9%vs.7.0%,P<0.000 1)及HLA-DR+CD38+CD8细胞占比(中位数7.4%vs. 3.3%,P<0.000 1)显著升高。在经治HIV-1感染者中,HLA-DR+CD38+CD8细胞占比与CXCL9(r=0.477,P=0.005)和CXCL11(r=0.402 9,P=0.020 1)水平显著正相关,效应CD8细胞占比与CXCL9(r=0.581 9,P=0.000 4)、CX...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方法收集玉溪市2005—2016年的ART信息库中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病人病毒学治疗效果、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变化及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 1 930例接受了ART的病人中,218例(11.3%)病毒学治疗失败,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治疗基线CD4细胞层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由13.9个/μL/月下降至6.2个/μL/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080,P0.001);不同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分层分析发现,治疗时基线200个/μL组和200~35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为12.7~18.8个/μL/月之间和1.5~16.8个/μL/月之间,组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H=13.575和9.133,P均0.05),治疗时基线CD4细胞351~500个/μL和50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171和3.110,P=0.067和0.157); ART后一年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占2.8%(54/1 930),其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均200个/μL,其中18~29岁者治疗后一年内死亡率1.7%(7/412),30~39岁者死亡率1.5%(10/650),40~49岁者死亡率3.4%(16/476),≥50岁者死亡率5.4%(2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6,P0.001)。结论年龄不影响ART后病毒学疗效,但是年龄越大CD4细胞恢复越差,一年内死亡率越高,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 HIV/HCV合并感染人群中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基线时年龄≥40岁、男性、既往有受血史、HCV持续感染时间、合并HBV感染(HBsAg阳性)、随访末时HIV RNA≥1×104拷贝/mL、随访末时HCV RNA≥1×105拷贝/mL、随访末时CD4细胞计数>200/μL、随访末时ALT≥2×正常值上限(ULN)、包含奈韦拉平的ART、随访时间、ART持续时间>5年、HCV基因1b型]与终末期肝病发生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终末期肝病对HIV/HCV合并感染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42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平均随访3.7年,55例患者(12.9%)出现终末期肝病,5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年龄≥40岁(OR=2.385,P=0.039)、ALT≥2×ULN(OR=16.374,P=0.000)、合并HBV感染(OR=2.507,P=0.042)、ART持续时间>5年(OR=3.232,P=0.010)及CD4细胞计数≥200/μL(OR=0.364,P=0.011)与终末期肝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在有终末期肝病与无终末期肝病的HIV/HCV合并感染者中,病死率分别为50.9%和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随着ART的开展,终末期肝病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仍较常见,合并终末期肝病明显缩短了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北京市西城区在2011-2015年间,开展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咨询检测服务的现状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5年西城区4个自愿咨询检测(VCT)点的HIV检测相关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为3 487人次MSM提供了VCT服务、HIV及梅毒检测,HIV阳性率为5.8%(203人次),梅毒阳性率为7.6%(265人次)。HIV感染者中95.1%(193/203)接受了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确证阳性至接受CD4细胞检测的平均时间为40天。69.0%(140/203)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从HIV确证阳性至接受抗病毒治疗平均间隔为241天。CD4细胞350个/μL、350~499个/μL、≥500个/μL组人群,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比例分别为80.5%(66/82)、73.0%(46/63)、44.8%(26/58)。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CD4细胞水平与接受ART的比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1-2015年北京市西城区MSM的HIV报告阳性率逐年增高,其中CD4细胞≥350个/μL的病人进行ART的比例仍较低,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A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2020年在市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住院治疗的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且至少随访观察1年以上患者,根据资料记载不同医生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将这些患者分为仅予ART组(A组)、ART+激素组(B组)、ART+激素+丙种球蛋白组(C组),收集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血小板、CD4细胞计数、骨髓涂片、腹部B超结果、治疗方案。结果三组患者CD4细胞50个/μL 2例,50~200个/μL 15例,200~500个/μL 12例,500个/μL以上3例。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血小板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获得完全反应(CR)率和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9,P=0.28)。结论 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与CD4细胞计数水平无明显关系。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用ART可取得良好疗效,长期ART可以使病情稳定与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进一步明确影响HIV/HBV重叠感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单独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单独HIV感染组)和合并HBV的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调定点,以及两组病人感染HIV一年内CD4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和HIV急性期/早期合并HBV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20例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43.55±197.00)个/μL(213~985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4.34±0.99)Log10拷贝/mL(1.82~5.47Log10拷贝/mL)。30例单独HIV感染组病人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97.37±121.29)个/μL(196~792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3.87±0.62)Log10拷贝/mL(2.77~5.19Log10拷贝/mL)。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重叠感染组的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高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中,HIV/HBV重叠感染者与单独HIV感染者比较,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升高,HIV病毒复制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健康对照者和ART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计数均≥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并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的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两组血清抗-HBs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抗-HBs效价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19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4.7%(18例);HIV/AIDS病人组30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3.3%(2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D_4细胞≥350个/μL组HIV/AIDS病人23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5.7%(22/23);CD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7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85.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CD_4细胞≥35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血清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51.24mlU/mL,CD_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37.6ml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37)。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ART后,CD_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AIDS病人,对乙肝疫苗接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免疫应答,因此针对严重免疫抑制的HIV/AIDS病人,为提高接种乙肝疫苗的应答效果,较好的接种时机可选择在ART后且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其右心系统病变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上述特征与不同水平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方法按CD4细胞计数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感染者分为三组:A组(CD4细胞≥500个/μL),B组(499个/μLCD4细胞≥200/μL)和C组(CD4细胞200个/μL),量化分析其右心系统病变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严重程度,并探索各组间即不同水平CD4细胞计数与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共179例HIV感染者被纳入研究,其中A组73例,B组59例,C组47例;各组病例右心系统病变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出现阳性特征,包括: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右室及右房扩大、下腔静脉扩张和心包积液,且各组间阳性特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即CD4细胞计数水平与右心系统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右心系统可产生一系列特征性病理生理改变,但其严重程度与CD4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血浆和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脱氧核糖酸(DNA)检出率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对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的202例HIV感染者的血浆和尿液标本检测HCMV核酸,分析两种类型的标本HCMV-DNA检出率的差异性,同时观察CD4细胞计数与HCMV-DNA表达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202份血浆中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29.70%(60份),202份尿液中HCMV-DNA检出率为47.03%(95份),两种类型标本HCMV-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不同CD4细胞计数的病人,其HCMV-DNA检出率也存在差异。在85例CD4细胞计数〉25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20.00%、2.35%;75例CD4细胞计数101-25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61.33%、44.00%;42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76.19%、59.52%。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尿液、血液中的HCMV-DNA检出率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P〈0.05)。结论 HIV感染者血浆、尿液HCMV-DNA检出率存在差异,外周血CD4细胞计数越低越易发生HCMV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情况,为提高CD4细胞检测及时性,推动及早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使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HIV感染者报告卡和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444 698例。在14天内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从2012年的49.2%(31 229/63 490)升高到2016年的60.0%(692 251/115 346)(趋势χ~2=2 483.0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注射吸毒、来源于医疗机构、羁押场所检测和献血员体检的HIV感染者及时检测比例较低。2012—2016年,诊断一年内进行了CD4细胞检测的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检测结果低于200个/μL的比例逐年下降(趋势χ~2=254.088,P〈0.001)。高年龄组和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的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低于350个/μL的比例更高。结论新报告HIV感染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逐年提高,CD4细胞低于200个/μL的比例逐年降低。随访管理工作中,针对年龄较大、注射吸毒传播和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的HIV感染者,应加强咨询、促进及早CD4细胞检测,有助于帮助其及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急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特点及在HIV-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26例HIV-1急性期感染者、31例HIV-1慢性期感染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样本的肠道归巢CD4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并分析HIV-1急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CD4细胞与CD4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HIV-1急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CD4细胞的比例(平均值13.5%vs 11.0%,P0.05)和数量(平均值88.1vs 61.9,P0.01)均显著减少。HIV-1慢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CD4细胞的比例(平均值11.0%vs 8.1%,P0.01)和数量(平均值61.9vs 11.9,P0.000 1)均显著低于HIV-1急性期感染者。HIV-1急性期感染者肠道归巢CD4细胞的数量与外周血CD4细胞(r=0.53,P=0.006)和CD4/CD8细胞比例(r=0.51,P=0.009)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浆中HIV-1病毒载量(r=-0.70,P=0.000 6)和机体T细胞免疫活化水平(r=-0.57,P=0.00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肠道归巢CD4细胞的丢失可能在HIV-1急性期感染的致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免疫水平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医院门诊电子系统提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初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资料,对4 336例HIV感染者人口学资料、免疫学及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336例初诊HIV感染者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群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乙型肝炎。抗体(HBe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4,P=0.01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CD4细胞300个/μL时CD4细胞越低HBeAb阳性率越低(χ~2_(100与200~299)=12.414,P_(100与200~299)0.001;χ~2_(100~199与200~299)=6.268,P_(100~199与200~299=0.012)),同时HBeAb阳性率有随CD4细胞水平增加而增加的趋势(χ~2=6.594,P=0.010),并发现CD4细胞、年龄[比值比(OR)1,P0.001是HBeAb(+)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HBeAb阳性率增加。而HBsAg(-)人群在不同CD4细胞水平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80,P0.001),并随着CD4细胞下降HBsAb(+)阳性率在下降,分析发现在CD4细胞≥300个/μL时,各组比CD4细胞100个/μL组阳性率高(χ~2_(100与300~399)=8.913,P_(100与300~399)=0.003;χ~2_(100与400~499)=7.545,P_(100与400~499)=0.006;χ~2_(100与≥500)=10.940,P_(100与≥500)=0.001)。对HBsAg(-)人群分析发现不仅CD4细胞是HBsAb(+)的影响因素,同时发现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人群中HBsAb阳性率也较高(OR_(HBeAb(+))=3.241,P_(HBeAb(+))0.001;OR_(HBcAb(+))=1.380,P_(HBcAb(+))0.001)。结论 HIV感染者CD4细胞水平影响HBV血清标志物抗体的表达,为HIV感染者HB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静脉吸毒(IDU)人群和男男性行为(MSM)人群,IgG、IgG1-4是否有差异。方法抽取652份血清/血浆样品,其中正常人315份,HIV阳性静脉吸毒者222份,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115份。HIV阳性血浆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量分为两组:〈350细胞/μl组和≥350细胞/μl组;并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IgG水平,用竞争ELISA方法检测IgG1-4水平。结果 HIV阳性IDU人群:其IgG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其IgG1和IgG2低于健康人群,IgG3和IgG4高于健康人群;HIV阳性MSM人群:其IgG、IgG1和IgG3高于健康人群,但CD4+≥350μl组的IgG和IgG1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IgG2低于健康人群,IgG4则是CD4〈350/μl组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而CD4+≥350/μl组高于健康人群。结论 HIV阳性IDU人群和MSM人群之间IgG、IgG1和IgG4的变化趋势有差异,IgG2和IgG3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