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客观评价中西医协同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临床研究检索由两名专业文献检索人员分别单独完成,两名评价人员分别单独完成筛选文献、研究偏倚风险评价及数据提取三方面工作,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总样本量为1 079例患者的9篇随机对照试验,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7.92,95%CI:12.62~43.21),治疗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5.31,95%CI:-2.78~53.41),治疗6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7.45,95%CI:7.09~47.81),治疗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7.34,95%CI:6.31~48.37);治疗组免疫功能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1.94,95%CI:1.42~2.65);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的CD45RO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37,95%CI:-6.71~31.45);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的CD45RA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67,95%CI:-3.00~14.35)。结论中西医协同治疗在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免疫功能重建有效率和CD4细胞计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西医协同治疗组的CD4细胞计数以一种持续稳定的方式促进免疫功能的重建,但临床医师对于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中医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应进一步行系统评价,以给出最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HIV/AIDS患者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HIV/AIDS患者HAART免疫重建不良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经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以及Stata 16.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研究,包括21 4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OR=1.19,95%CI:1.14~1.24,P<0.000)、年龄(OR=1.91,95%CI:1.41~2.60,P<0.000)、性别(男性)(OR=1.62,95%CI:1.47~1.78,P<0.000)是HIV/AIDS患者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CD4细胞计数、性别(男性)和年龄是HIV/AIDS患者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和读秀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2月24日,纳入关于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5.4和S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合计26 753名患者,共涉及18个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2%[95%CI(10%~15%];CD4细胞<200个/μL(OR=2.14,95%CI:1.69~2.71)、高龄(OR=1.13,95%CI:1.09~1.18)、抑郁(OR=1.20,95%CI:1.13~1.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31,95%CI:1.67~3.20)、神经认知障碍(OR=2.44,95%CI:1.91~3.14)、女性(OR=1.73,95%CI:1.49~2.00)、吸烟史(OR=1.60,95%CI:1.43~1.80)是HIV/...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中药复方制剂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并进行系统评价,评估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对于HIV/AIDS病人免疫构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相关检索式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维普生物医药数据库、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有关中成药联合HAART治疗HIV/AIDS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估,并利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价标准制作漏斗图评价出版偏倚。分别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交叉核对。采用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药物能够改善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MD)=32.17,95%可信区间(CI):5.95,58.40,P=0.02];同时对于改善CD8~+T淋巴细胞计数(MD=-45.91,95%CI:-88.13,-3.68,P=0.03)以及卡洛夫斯基积分(MD=5.33,95%CI:0.16,10.49,P=0.04)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还能改善HIV/AIDS病人的一些临床并发症,诸如皮疹、腹泻、乏力等,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能否促进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了CBM、CNKI、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4月的相关研究,对纳入的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OR=1 316.57,95%CI:33.72~51 410.39,P=0.000 1)、身体健康状况(OR=69.17,95%CI:18.45~259.34,P0.000 1)、亲人知晓(OR=8.96,95%CI:1.84~43.74,P=0.007)、社会情感支持(OR=1.68,95%CI:1.29~2.18,P0.000 1)、HIV/AIDS相关知识(OR=2.66,95%CI:2.05~3.46,P0.000 1)以及年龄(OR=1.14,95%CI:1.00~1.28,P=0.04)是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结论非性或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将感染情况告诉亲人、获得更多情感和信息支持、HIV/AIDS相关知识丰富以及年龄较大的HIV/AIDS患者,感觉本人较少受到歧视。因此,应针对HIV/AIDS患者中存在的可控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减少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评价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西医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通过题目或摘要检索主题词等,由两名专业人员独立完成从建库至2020年10月的文献检索,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Review Manager5.4软件分析提取的数据。结果本研究对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1 467例患者)进行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SMD=-0.48,95%CI:-0.75~-0.21)、有效率(RR=1.20,95%CI:1.09~1.32)、白细胞计数(MD=-1.02,95%CI:-1.43~-0.61)及治疗后肺部影像学正常率(RR=1.26,95%CI:1.02~1.55)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医试验组;在改善C-反应蛋白(CRP)水平(SMD=-0.35,95%CI:-0.79~0.10)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能够降低其炎症水平,并改善肺部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中成药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相关检索式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维普生物医药数据库、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有关中成药联合HAART的HIV/AIDS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估,并利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价标准制作漏斗图评价出版偏倚。分别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交叉核对。结果中成药联合HAART药物能够改善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差(MD)=0.70,95%可信区间(CI):0.21~1.19,P0.005];同时对于卡洛夫斯基积分的提升(MD=8.93,95%CI:3.83~14.03,P=0.0006)以及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面(MD=2.35,95%CI:1.46~3.78,P0.0004)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还能改善HIV患者的一些临床并发症,诸如皮疹、腹泻、乏力等,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是对于CD8+T淋巴细胞计数改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MD=-13.97,95%CI:-163.11~135.17,P=0.85)。结论由于文献质量均较低,方法学较为简单,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含量、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量表得分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CA),探索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降低HIV/AIDS患者人群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者人数分布抽取泸州市四县三区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44份。采用LAC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分类,对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组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09人(69.6%),年龄为(53.38±16.93)岁,抑郁检出率为20.0%(89人),焦虑检出率为14.2%(63人)。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可分为: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无抑郁/焦虑症状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焦虑症状组相比,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54,95%CI:1.043~3.662)、不吸烟(OR=2.567,95%CI:1.261~5.228)的HIV/AIDS患者属于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周锻炼频率≤2次(OR=1.730,95%CI:1.038~2.881)的HIV/AIDS患者属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的可能性更高;感染时长≤2年(OR=1.995,95%CI:1.036~3.841)、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86,95%CI:1.128~3.495)、年龄<50岁(OR=7.150,95%CI:3.859~13.248)、月收入<1 000元(OR=2.477,95%CI:1.224~5.011)和月收入位于1 000~3 000元(OR=2.939,95%CI:1.418~6.089)的HIV/AIDS患者属于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存在4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可根据不同类别抑郁合并焦虑倾向的影响因素,对HIV/AIDS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估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提取从建库至2021年11月关于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Studi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包括34项病例对照研究和3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标准化均数差(SMD)=0.71,95%CI:0.46~0.95]、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SMD=0.66,95%CI:0.43~0.89)、颈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SMD=1.09,95%CI:0.77~1.41)、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SMD=1.32,95%CI:0.90~1.74)均增快。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SMD=0.90,95%CI:0.60~1.20),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OR=2.59,95%CI:1.83~3.6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家庭步行锻炼(HB-WE)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筛选自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为止的HB-WE对ASO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提取所需数据。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475篇文献中,最终纳入11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HB-WE可提高ASO患者的步行能力[6 min步行距离(MD=22.03,95%CI:3.56~40.49,P=0.02),步行障碍问卷—距离(MD=9.49,95%CI:2.89~16.08,P=0.005),步行障碍问卷—速度(MD=6.63,95%CI:0.65~12.60,P=0.03),步行障碍问卷—爬楼梯(MD=7.72,95%CI:0.65~14.79,P=0.03)],但两者生活质量量表身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6,95%CI:-4.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中国MSM HIV自我检测(HIVST)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17日。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样本量16 6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OR=1.672,95%CI:1.394~2.004)、多性伴(OR=1.598,95%CI:1.161~2.201)、双重性角色(OR=1.354,95%CI:1.149~1.595)、商业性性行为(OR=2.063,95%CI:1.533~2.779)、使用新型毒品(OR=1.701,95%CI:1.315~2.199)、有HIV检测史(OR=3.105,95%CI:2.010~4.797)、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3.245,95%CI:2.596~4.055)和认同生理性别(OR=2.593,95%CI:1.545~4.354)是MSM HIVST的促进因素,而年龄>30岁(OR=0.683,95%C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28日。检索收集关于疏血通注射液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检索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文献命中共1288篇,纳入31个RCT试验,共2781例患者,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与常规基础治疗相比,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NHISS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中,未报道不良反应情况发生。Meta分析结果显示:(1)NHISS评分: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和常规基础治疗对患者NHIS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MD=-3.71,95%CI:-4.42~-2.99,P<0.01)。(2)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和常规基础治疗对降低患者全血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手机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检索VIP、WanFang Data、CBM、CNKI、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应用手机干预与传统干预HIV/AIDS病人依从性的比较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如有分歧,则由第三位研究员参与讨论解决,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8篇,样本量共917例,其中干预组467例,对照组4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依从性[均数差(WMD)=7.00,95%可信区间(CI):5.75~8.24,P0.000 01],CD4细胞数量(WMD=32.60,95%CI:9.55~55.65,P=0.006)和HIV病毒载量(WMD=-0.55,95%CI:-0.75~-0.34,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机干预可以提升HIV/AIDS病人依从性,但还需做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干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正念减压(MBSR)对缓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压力、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提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4年10月关于MBSR应用于HIV/AIDS病人的临床试验,按照统一标准完成文献检索、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工作。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448例HIV/AIDS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BSR干预组心理压力得分[标准化均数差(SMD)=-0.27;95%可信区间(CI):-0.58~-0.05)],抑郁水平得分(SMD=-0.28;95%CI:-0.49~-0.0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7)。MBSR组CD4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47;95%CI:0.14~2.79,P=0.03)。MBSR组在焦虑及缓解HIV/AIDS病人功能评估等指标上与对照组的干预效果相同。结论 MBSR能够缓解HIV/AIDS病人的心理压力及抑郁情绪,并能提高其CD4细胞水平,但不能改善焦虑水平及身体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发表的以糖皮质激素为干预措施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1148例肝衰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比,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RR=1.42,95%CI(1.27,1.58),P<0.00001]、降低TBIL[MD=-84.36, 95%CI(-115.70,-53.02),P<0.00001]、升高PTA[MD=16.96, 95%CI(3.46,30.47),P=0.01]、降低早期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RR=0.29, 95%CI(0.20,0.43),P<0.00001],但在降低ALT、感染、出血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漏斗图结果示图形对称性一般,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较一般治疗疗效好,可减少早期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合理使用激素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WANFANG、VIP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与左卡尼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采用Review Manger5.0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计684例患者,文献中8篇为B级,3篇为C级。Meta结果显示:在治疗终点时左卡尼丁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3.78,95%CI:2.50~5.74,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WMD=3.70,95%CI:3.52~3.88,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WMD=-3.18,95%CI:-4.53~-1.83,P〈0.01);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WMD=0.75,95%CI:0.61~0.89,P〈0.01)。结论左卡尼丁能显著提高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由于纳入文章质量有限,建议临床审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在传染病定点医院门诊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3年3月8日至4月30日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和血浆HIV RNA,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PV23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的967名HIV/AIDS患者中,既往知晓PPV23疫苗124例(12.8%);认为自己需要接种PPV23疫苗320例(33.1%);近3年接种过PPV23疫苗者9例(0.9%);本次愿意接种PPV23疫苗651例(67.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776,95%CI:1.063~2.969)、吸烟(OR=1.828,95%CI:1.294~2.582)、交通便利(OR=2.809,95%CI:2.059~3.834)、COVID-19疫苗接种两针次以上(OR接种两针次=2.081,95%CI:1.134~3.820、OR接种三针次=2.766,95%CI:1.594~4.799、OR接种四针次=3.963,95%CI:1.445~10.871)是HIV/AIDS患者接种PPV23疫苗意愿的保护因素,未感染新冠(OR=0.607,95%CI:0.381~0.967)或不清楚新冠感染(OR=0.567,95%CI:0.387~0.831)、最关注PPV23疫苗来源地(国产或进口)(OR=0.307,95%CI:0.137~0.688)是HIV/AIDS患者接种PPV23疫苗意愿的危险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在定点医院门诊接种PPV23意愿率较高,文化程度高、吸烟、交通便利、新冠疫苗接种两针次及以上及既往感染新冠是PPV23疫苗接种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1995年至2012年6月间公开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Analyst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4项病例-对照研究,1821例MI患者和1951例对照。总体人群和亚组Meta分析结果均表明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MI相关性密切相关,携带D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MI的易感性[Ivs.D:OR=0.56,95%CI:0.49~0.64;IIvs.DD:OR=0.37,95%CI:0.29~0.46;IDvs.DD:OR=0.48,95%CI:0.39~0.59;(ID+II)vs.DD:OR=0.43,95%CI:0.34~0.53;IIvs.(DD+ID):OR=0.57,95%CI:0.50~0.66]。有轻微的发表偏倚存在。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MI发病风险相关,但并不能证明I/D多态性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亦不能证明D等位基因为致病基因、I等位基因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5-2019年贵阳市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结果,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5-2019年贵阳市共报告2 151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其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2.6%和27.4%。HIV/AIDS患者确证后14天内检测CD4细胞所占的比例为4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地是外省(OR=1.54,95%CI:1.16~2.03)和本省其他地区(OR=1.55,95%CI:1.25~1.91),初中及以下(OR=1.34,95%CI:1.01~1.76),2005-2009年(OR=2.86,95%CI:2.08~3.93)和2010-2014年(OR=2.13,95%CI:1.75~2.59)报告的病例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低;来源于咨询检测病例(OR=0.44,95%CI:0.36~0.53)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高。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比例为5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44岁组(OR=2.05,95%CI:1.16~3.64)和45岁以上组(OR=2.57,95%CI:1.32~5.02),在婚(OR=1.71,95%CI:1.12~2.62)、来源于医疗机构(OR=1.92,95%CI:1.21~3.05)、2010-2014年(OR=1.41,95%CI:1.02~1.93)和2015-2019年(OR=1.95,95%CI:1.44~2.65)报告的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更高。结论贵阳市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数多,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低,晚发现的比例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应继续扩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检测覆盖面,做到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