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药联合针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取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来我县中医院骨科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针灸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颈椎活动度积分、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VAS评分与颈椎活动度积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而言,中药联合针灸综合治疗方案效果满意,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全面改善,颈椎活动功能恢复,疼痛症状也有显著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该病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以退行性病变和颈部周围软组织劳损为病因。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多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多为单侧发病,好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新洲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VAS评分、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8%,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治疗后,2组MDA水平低于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病情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和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推拿和牵引综合治疗,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推拿和牵引综合治疗和单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对照组单纯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登  胡雪梅 《北方药学》2016,(3):192-19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研究组使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与常规组60例,干预组对针灸与牵引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情况,探讨护理方法。结果(1)常规组与干预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98.3%(59/60),100.0%(62/62),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x^2=8.345,P〈0.05)。(2)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t=2.137,P〈0.05)。结论针灸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做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颈椎曲度、椎间孔大小、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椎体棘突与中线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一种症状复杂的临床常见多发病,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年轻化的趋势,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将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单纯针灸或者推拿、联合针灸推拿并用、针推与药物并用、火针电针等为主治疗等综合疗法以及针灸取穴、方法的不同分类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脊柱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岑溪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8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解除肌肉、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玉侠 《北方药学》2011,8(8):20-21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治疗,治疗组使用通络饮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颈痛颗粒,通络饮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推拿科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针灸推拿组、针灸组和推拿组,每组34例,比较三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灸推拿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显效率略高于推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良好,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法或推拿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透痹丸与针灸联合应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9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透痹丸联合针灸治疗,7 d为一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随访观察6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8名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两种治疗方式。结果:中医疗法的治愈率高达95%,西医的治愈率为72%,由于两组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可比性。结论: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是由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所致,此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往我科治疗方法单一,其效果不明显,现我科采取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程丽敏 《黑龙江医药》2003,16(3):238-238,F00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颈椎病患者备受疾病的折磨,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我们自从1996年开始采用中药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椎间盘、椎周筋肉退变引起的脊柱平衡失调,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分为6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部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笔者自1995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按摩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9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