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颖 《西部医学》2005,17(5):462-463
目的探讨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至2003年几所综合医院治疗的Ⅰ-Ⅱ期宫颈癌92例,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绝经前宫颈鳞癌30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2例;绝经后鳞癌44例,腺癌2例。宫颈浸润深度大于2/3的74例,占80.43%。结论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与绝经与否及患病年龄有关;宫颈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宫颈癌临床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就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18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住杂交法检测HPV18在60例宫颈癌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未见HPV18表达,宫颈上皮内瘤变组(8%)和宫颈癌组(15%)发现有HPV18表达;HPV18与宫颈鳞癌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HPV18表达与否可能是预测宫颈癌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之一,可以将其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8~2008-04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并于术前行阴道超声检查的宫颈癌患者177例,分析其阴道超声的声像图特征,总结阴道超声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情况. 结果 177例宫颈癌患者中86例患者呈现正常宫颈声像图,91例患者呈现异常宫颈声像图,主要以宫颈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宫颈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增大以及界限欠清的不均质回声为主.对照手术病理分期,经阴道超声对于宫颈癌总的阳性预测值为51.41%(91/177),Ⅰ期为45.21%(66/146),Ⅱ期以上(含Ⅱ期)为80.65%(25/31).其中仅2例提示宫旁组织结构模糊,1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提示宫体下段受累,余各病例均未提示周围脏器浸润情况;有63例(35.59%)患者阴道超声符合宫颈癌的彩色血流动力学声像图表现. 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的诊断中,尤其是宫颈的分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张巍 《当代医学》2016,(20):45-46
目的:探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宫颈癌患者8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16层螺旋CT容积增强扫查,获得宫颈癌多平面图像,评估比较16排螺旋CT扫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及手术结果。结果 CT分期Ⅰ期25例,准确率为96.0%;Ⅱa期30例,准确率为85.7%;Ⅱb期19例,准确率为78.9%;≥Ⅲ期为6例,准确率100.0%,与手术和随访后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Ⅰ期可为假阴性;Ⅱa期为癌细胞累及阴道上2/3;Ⅱb期癌细胞与盆壁肌肉距离超过3 mm,显示子宫旁结节影或不规则性非血管性条索,Ⅱb期为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癌细胞浸润;≥Ⅲ期为侵入直肠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宫颈癌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侵犯和生长特点,可用于指导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情况,探寻影响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高危临床病理因素。方法调取5家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患者29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55例,主韧带浸润20例(2.3%)。Ⅰ A2期无主韧带浸润发生,Ⅰ B1期主韧带浸润率1.7%、ⅠB2期1.2%、ⅡA1期5.7%、ⅡA2期2.9%,随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分期增加,主韧带浸润率无明显增加( P=0.269)。(2)ⅠA2~ⅡA2期宫颈癌左、右侧主韧带浸润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FIGO分期不同的左侧主韧带浸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6),而右侧主韧带浸润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其中ⅡA1期最高(4.3%)。(3)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脉管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体浸润、阴道穹窿浸润是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P<0.1);多因素分析确定宫体浸润(OR=11.858)、盆腔淋巴结转移(OR=6.359)及阴道穹窿浸润(OR=6.012)为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发生率低,宫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穹窿浸润是影响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43例宫颈癌组织标本、20例宫颈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高于宫颈原位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病理分期为Ⅰ期者显著低于Ⅱ期者(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及淋巴结转移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提示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Survivin可能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4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73例,占29.6%。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宫颈间质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例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临床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家利 《中外医疗》2011,30(17):57-5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发生率极低。临床表现多为阴道流液、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明确诊断的时间分别为术后、产后。手术病理分期:l例IIA期、2例IB期。2例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例1~2产后宫颈癌术后还追加了体外放疗。结论对所有早孕妇女或孕期阴道出血的患者应常规作阴道窥器检查及宫颈刮片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早发现妊娠期宫颈病变及宫颈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中核异质细胞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我科1989-2001年间共检查宫颈利片25000张,通过初检,发现核异质细胞及癌阳性涂片共360张,对其中300张有核异质细胞,且资料较完整的病例进行了定期跟踪复查。结果:跟踪复查病例中,宫颈光滑60例,宫颈轻度糜烂90例,中度糜烂105例,重度糜烂45例。本组历经3次细胞学复查发现癌细胞阳性有23例,占复检病例的7.67%以上;153例停留在原状,占复检数的47.67%;124例核异质消失,占复检人数的41.33%。结论:阴道核异质细胞的跟踪复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