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对血液透析(血透)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预防并发症及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8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对他们加强心理、导管出1:2处、封管的护理及出现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及时处理,观察导管使用≤3个月、3-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因动、静脉内瘘成熟90天后拔管,21例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做动、静脉内瘘继续使用,导管均使用6个月已上(2例患者9个月内因并发症拔管,1例导管内感染,1例导管堵管溶栓失败,占置管者4.16%;导管应用9.个月以上19例,占置管者39.6%)。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的护理,能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尚未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前,以及肾移植患者和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及不能适应动-静脉内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病人或危重病人抢救和慢性病人支持治疗,都可采取临时性血管通路.常见的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等,我们通过对128例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大、给病人造成痛苦小,操做简单易行、临床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开展以Seldinger技术及方法改进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以来 ,对提高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操作方法及其护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现仅就本技术操作过程的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以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自 1995~ 1999年底 ,经笔者及护理骨干为我院住院病人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共 5 2 8例次 ,其中男 30 3例次 ,女2 2 5例次。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80岁。穿刺置管成功 5 0 5例次 ,其中有 11例次穿 1侧颈内静脉失败而改穿对侧颈内静脉获得成功 ,总的成功率为 95 .6 %。穿刺…  相似文献   

4.
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血液透析中较常用、安全和有效的暂时通道。颈内静脉管腔粗大 ,位置固定 ,行走较直 ,由于置管过程安全 ,成功率高。且置管皮肤部位易保持清洁 ,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导管可留置数周之久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科自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7月有 2 6例均行颈内静脉置管透析治疗护理。无 1例发生并发症 ,这与悉练的护理措施密不可分。现将 2 6例留置导管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6例 ,男 1 5例、女 1 1例、年龄 1 7~ 58岁 ,急性肾功能衰竭 9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未建立内瘘者 1 7例 ,其…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急症应用2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措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近年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中。现就我科实施的 2 1 8例作一分析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ICU住院患者 ,共 2 1 8例。其中男 1 1 6例 ,女1 0 2例 ;年龄 1 0~ 94岁 ,平均 48 4岁。抢救病种及实施目的为 :严重创伤及失血表 1  2 0 3例成功穿刺置管路径及并发症例 穿刺路径例数局部血肿穿刺点感染导管外脱落导管血栓高热败血症右锁骨下静脉 76 85314左锁骨下静脉 2 12 10 10右颈内静脉 52 7 114 2左颈内静脉 6 0 0 0 0 0左右股…  相似文献   

6.
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斌  孙爱春 《中国医刊》2003,38(8):50-50
自 1995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笔者共施行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32 0例 ,其中右侧 30 5例 ,左侧15例 ,98%一次穿刺成功 ,最多穿刺 3次 ,无一例穿刺置管失败及并发症发生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适应证①病人需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 ;②休克病人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和监测中心静脉压 ;③衰竭病人外周静脉不易穿刺输液 ;④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而桡动脉穿刺困难。2 穿刺方法2 1 穿刺点的确定 患者仰卧位 ,头颈保持正中 ,以头低 15° ,肩部垫高为佳。若病情不允许 ,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亦可。操作者右手示指放在颈部环状软骨水平 ,胸锁乳突…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置管术在急危病人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置管术在急危病人的抢救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我科 1998年至 2 0 0 2年底实施 2 2 6例 ,现将其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并发症及其护理配合等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2 2 6例中男 14 5例 ,女 81例 ,年龄 5岁~ 83岁 ,平均年龄 4 2岁 ,抢救病种为 :多发复合外伤 98例 ,失血性休克 6 4例 ,慢性重病长期监护补液 4 1例 ,复苏抢救 2 3例 ,置管时间为 10 d~ 5 8d,平均置管时间为 36 d,穿刺置管径路为锁骨下静脉 12 8例 ,左锁骨下静脉 3例 ,右颈内静脉 93例 ,左颈内静脉 2例。1.2 方法 选用美国 Aarrow公司生产的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9.
张英建  李宏岩 《当代医学》2009,15(13):77-77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11月35例应用颈内中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其中局部出血、血肿2例(5.7%),误穿动脉1例(2.9%),局部红肿感染1例(2.9%)。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0 1/ 2 0 0 2 0 7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 4 0例 ,平均年龄 (4 7± 18)岁 .颈内静脉置管 110例 ,平均年龄(4 7± 18)岁 .股静脉置管 116例 ,平均年龄 (4 7± 18)岁 .锁骨下静脉置管 5例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 9例 ,平均年龄 (6 6± 5 )岁 .2 4 0例中留置导管时间 3~ 2 4 5d,平均 31d ;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 18~ 90d ,平均 35d ;股静脉 3~ 2 4 5d,平均 2 8d .1.2 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1h后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 38.0℃以上 ,最高达 39.8℃ ,急查化验示血象高 ,排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超声声像图,二维超声观察血管走行、内径、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及置管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的方向、走行及充盈情况.结果 21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有12例(57.1%)形成血栓,其中8例(66.7%)静脉管腔因血栓完全闭塞.结论 血栓形成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共100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同时时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平均导管留置时间22.6±3.3天;共发生导管阻塞7例,置管口感染3例,Ⅰ级、Ⅱ级静脉炎各2例,液体外渗2例,置管口出血7例.结论: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患者,可提倡推广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术.护理人员要做好宣教工作,让更多病人认识使用颈内静脉置管术,以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痛苦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对127例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法74例和颈内静脉置管法53例。结果127例置管者中,共发生并发症1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者出现10例,颈内静脉置管者出现3例。两种置管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急危重病人急救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作好置管后护理,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孟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815-1815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的终末治疗方法之一。当患者做动静脉瘘失败又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时深静脉置管就成了血液透析的唯一通道。深静脉置管技术要求较高,存在气胸、血胸、损伤血管神经,形成动静脉瘘等并发症。而此类患者普遍存在一般情况差,往往合并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血透又需要使用肝素等不利因素,所以深静脉置管相对风险较大。从2003年止今,我们采用颈动脉三角旁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完成了17人21人次血液透析管的置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肾衰竭患者17人,年龄平均72岁,2人术前曾因肱动脉反复穿…  相似文献   

15.
400例次直接动脉穿刺血液透析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增玉  张玉芬 《中国医刊》2002,37(11):54-54
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需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本院自 1994年以来 ,对急诊血液透析病人及无内瘘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采用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 ,共进行4 0 0例次血液透析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男性 1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5~ 70岁 ,中位数年龄 4 8 2岁 ,急性肾衰竭 2例 ,重症药物中毒 3例 ,慢性肾衰竭 2 5例。1 2 方法 采用BAXTER16 # 侧孔穿刺针 ,以浅表动脉 (足背动脉、桡动脉、肱动脉 )搏动最强处下方 0 5~ 1cm为穿刺点进针 ,边进针边抽吸 ,并用消毒的左手食指触摸动脉…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 ,颈内静脉置管入上腔静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颈内静脉管径为 1.3cm,较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粗大 ,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 [1 ] ,同时穿刺的方法技术及材料不断地更新 ,减轻了病人因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文就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科共行颈内静脉置管195例 ,置管时间最长 2 7d,最短 1d,平均 14 d;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17岁 ,平均 4 7.5岁。其中发生导管感染 5例 ,占总例数 2 .6 %。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  相似文献   

17.
刘琨  陈小园  孟俊 《安徽医学》2003,24(4):44-45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 1998年 1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通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人 14 8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共置管15 6例次。结果  14 8例置管 15 6例次 ,其中股静脉置管 12 2例 ,颈内静脉置管 2 4例 ,共行血液净化 6 6 4次 ,导管留置时间 1~ 5 7天。绝大多数病例置管一次成功 ,少数穿刺失败者 (股静脉置管 2例 ,颈内静脉置管 1例 )更换部位穿刺后均成功 ,成功率 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成为血液净化治疗中最重要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具有操作简便 ,使用迅速 ,血供丰富 ,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无严重并发症及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静脉置管术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颈内静脉置管术应用最为普遍 ,虽然颈内静脉具有体表标志相对明显 ,操作简单方便 ,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等优点 [1 ] ,但对于食管癌、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化疗病人 ,由于局部淋巴结存在 ,并发上腔静脉压迫征 ,放疗部位禁作穿刺点放疗后局部皮肤、抗组织纤维化等原因 ,限制了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为此 ,笔者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 10 0例胸部联合放、化疗的病人进行股静脉置管输液 ,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0例胸部肿瘤病人中 ,男性 73例 ,女性2 7…  相似文献   

19.
对于必须给予静脉营养的病人 ,如疗程较长 ,可予颈内静脉置管。作者近年曾对 5 1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营养 ,收到满意效果。现就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患者中 ,需予静脉营养的共5 1例 ,男 33例、女 18例 ,年龄最大 82岁、最小 14岁。 5 1例中外伤 12例、急性胰腺炎 3例、胃癌 15例、食道癌 8例、胰腺癌 2例和大肠癌 11例 ,均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营养。颈内静脉穿刺点选择中位穿刺点 ,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9%。置管时间最长 3个月 ,最短12d ,平均 2 3d。无一例因置管发生感染 ,拔管后穿刺…  相似文献   

20.
李卉 《重庆医学》2011,40(11):1098-1099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396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77例,经股静脉置管319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局部渗血 5例,血肿 2 例,导管阻塞4例,感染6例.结论加强置管术中的无菌操作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深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