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黑素细胞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也见于眼、直肠、肛门、食管和软脑膜[1]。自1992年Cannon-Albright等[1]发现p21存在黑素瘤的一个易感基因以来,对其发病分子学机制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的热点是pRb和p53对G1-S调控点的调节作用[2],作为pRb上游的重要调控点,p16INK4、p21WAF1在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标本搜集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黑素瘤标本50份,患者均来自黑龙江省肿瘤医院2002—2005年住院病人,年龄22~71岁,平均47岁。标本经10%甲醛固…  相似文献   

2.
p16是抑制CDK4和6的肿瘤抑制蛋白。高危型HPV中的致癌基因E7可使p16^INK4a失去pRb的反馈性抑制而过度表达且功能异常。低危型HPV感染相关的尖锐湿疣中p16^INK4a免疫活性表现为离散、点状分布的阳性。中高危HPV感染相关的鲍恩样丘疹病中p16^INK4a免疫活性表现为弥漫强阳性。p16^INK4a较HPV型别能更客观地推测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常细胞增殖由细胞标记、细胞周期受抑、分化或凋亡、细胞死亡几个环节控制 [1],对其中部分或全部的蛋白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经卡泊三醇治疗后皮损消退部位 Bcl- 2、 Bax、 p21WAF1及 K17的表达。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 20例,取材前至少 2个月内未经系统治疗,切取新发典型皮损。 5例经外用卡泊三醇治疗 8周后的患者,取皮损消退部位皮肤。 10例正常人皮肤取自外科手术标本。组织块经 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并经组织病…  相似文献   

4.
5.
CDK4、P16~(INK4)和P21~(WAF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皮损的角朊细胞增殖过度、分化不全,细胞周期较正常皮肤细胞明显缩短。G1期是细胞周期的关键,决定细胞继续进行增殖还是退出周期。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P16INK4和P21WAF1为三种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它们均通过作用于G1期而调节细胞...  相似文献   

6.
QS Alex 755 nm激光对黑素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激光对黑素细胞潜在恶变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QS Alex 755nm激光体外照射HTB66、Sk-mel-24和G361 3种黑素瘤细胞株,照射剂量为0.85~2 J/cm^2,24h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分别测定p16INK4a蛋白和p16INK4a mRNA在激光照射前后和不同剂量照射后的表达水平。结果激光照射后,HTB 66细胞株(p16INK4a蛋白阳性株)的p16INK4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低水平表达的Sk-mel-24和G361细胞株无明显变化。在HTB66细胞株中虽然p16INK4a蛋白的表达上调,但对其功能的测定发现它并不能阻止细胞周期从G0/G1向S/G2M转变。HTB66细胞株的p16INK4a mRNA的表达也增加。结论经研究剂量的激光照射后DNA有损伤。具有黑素瘤家族史或个人史的患者可能有p16INK4a基因的突变或丢失,不提倡用激光治疗此类患者的色素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 9000二步法检测35例PV患者皮损和20例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yclin D1、CDK4、p16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D1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6%,在对照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0%.CDK4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1%,在对照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0%.p16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4.3%,在对照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Cyclin D1蛋白在PV皮损中表达明显上调(X2=15.46,P<0.05),CDK4蛋白在PV皮损中与对照组皮肤相比表达未见明显差异(X2 =4.37,P>0.05),p16在PV皮损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X2=12.88,P<0.05).结论: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可能与PV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KC)异常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行为与p16^INK4a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失活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4例基底细胞癌、18例Bowen病、12例光线性角化病以及8例脂溢性角化病共计82例患者中具不同增生行为的KC,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p16^INK4a蛋白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以及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分别检测p16^INK4a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的缺失、突变和甲基化。结果:p16^INK4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随着KC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基因缺失和甲基化是皮肤癌p16^INK4a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p16^INK4a蛋白失表达与其基因失活是一致的。结论:p16^INK4a基因失活在KC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基因有可能成为皮肤癌诊断与治疗的一种新靶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m23与p16基因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技术对24例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皮肤标本染色。结果:nm23基因阴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均〈0.01);p16蛋白在正常标本和肿瘤标本中的表达分别为100%和54.1%(P〈0.01)。结论:nm23基因缺失和p16基因突变可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恶性黑素瘤细胞株MM8.1在8温热及某些细胞因子刺激下,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及ICAM-1的基因水平变化。结果 温热,γ-干扰素,肿瘤死因子α可使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ICAM-1的表达增加,白介素2未能影响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也未能使ICAM-1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皮肤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逐渐演进的过程。其中包括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p16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异常在多种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检测p16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在皮肤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原发性皮肤鳞癌组织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表皮角朊细胞对抗中波紫外线(UVB)损伤和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测定UVB照射后大鼠正常表皮p53蛋白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UVB单次照射后4小时即能测到p53蛋白表达,第8小时左右达到峰值,72小时后消失;p21蛋白出现时间与p53蛋白相同,但其消退较慢,第72小时仍能被检测到。两者染色主要位于表皮角朊细胞核内。结论 表皮角朊细胞可能是通过野生型p53蛋白和p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其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AP)方法检测p16^INK4a甲基化状态。结果: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2.14%(9/28)和7.14%(2/28),皮损处明显高于非皮损处(P〈0.05),正常对照组中无表皮p16^INK4a基因甲基化(0/38);②进行期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皮损(P〈0.05);③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的PASI评分明显高于甲基化阴性患者(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增高,并与皮损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关,提示p16^INK4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PDL 585nm激光在体外对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致死量PDL585 nm激光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p16INK4a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经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后,成纤维细胞p16INK4a的表达增加,细胞停留在G0/G1期。结论亚致死量的激光可引起成纤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p21WAF1和C-myc在病理性皮肤瘢痕和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皮肤、皮肤瘢痕和瘢痕癌中CyclinA,p21WAF1和C-myc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CyclinA mRNA,p21WAF1 mRNA的表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yclinA,p21WAF1及其mRNA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在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在正常皮肤、皮肤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瘢痕癌中CyclinA与CyclinA mRNA;Cy-clinA与p21WAF1,C-myc;CyclinA mRNA与p21WAF1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yclinA,C-myc的高表达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有相关性,这两种因子在瘢痕癌的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C-myc蛋白的表达可作为皮肤瘢痕癌变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p21WAF1在瘢痕癌中高表达的意义尚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细胞增殖周期较正常皮肤明显缩短。在细胞周期中 G1期变异最大,细胞周期素 D1( cyclin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 CDK4)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abitor,CKI )P16分子是 G1期的主要调控者。我们应用维 A酸霜外用治疗银屑病皮损,然后分别检测了其皮损用药前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CyclinD1、 CDK4及 P16三者的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及取材:病例选自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13例,其中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二甲双胍(25、50、75、100 mmol/L)刺激24 h,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aCaT细胞中miR-21-5p及其下游靶基因PDCD4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中PDCD4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二甲双胍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25、50、75、10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于HaCaT细胞24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43%±3.67%、19.61%±6.95%、45.93%±9.56%、61.91%±6.93%,各组细胞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90,P<0.05);25 mmol/L组与对照组(0.00%±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抑制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0、75、100 mmol/L二甲双胍实验组miR-21-5p mRNA相对表达量(2-△△Ct)分别为0.90±0.11、0.33±0.05、0.21±0.07、0.14±0.04,PDCD4mRNA相对表达量(2-△△Ct)分别为2.11±0.64、7.22±1.13、11.16±1.23、19.12±3.16,各组细胞miR-21-5p mRNA和PDCD4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99和96.26,均P<0.05);25 m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miR-21-5p及PDCD4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或上调(均P<0.05);实验组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5、50、75、100 mmol/L二甲双胍实验组PDCD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08、2.09±0.20、2.26±0.11、2.37±0.07,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7,P< 0.05).25 m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二甲双胍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下调miR-21-5p的表达,使其下游靶基因PDCD4表达上调,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黑素瘤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黑素瘤和50例色素痣患者的病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ALDH1、E-cad及uPAR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组织病理特征、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黑素瘤组织中ALDH1和uPA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00%(41/50)和86.00%(43/50),均显著高于色素痣组(P0.05);黑素瘤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38.00%(19/50),显著低于色素痣组(P0.05)。ALDH1、uPAR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厚度、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组织病理分型均无相关性,但肿瘤厚度≥4 mm、浸润深度Ⅳ~Ⅴ、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患者黑素瘤组织中ALDH1、uPAR表达阳性率均90%。浸润深度Ⅳ~Ⅴ的黑素瘤患者E-cad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浸润深度Ⅰ~Ⅲ的患者(P0.05),黑素瘤患者E-cad表达阳性率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黑素瘤在发生和进展过程中ALDH1、uPAR表达上调,E-cad表达下调,E-cad表达下调与肿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光化性角化病(AK)皮肤组织块干扰模型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对p53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AK组织块,分为5个组,第1组对照组,第2组TGFβ1培养24h组,第3组SB431542培养24h组,第4组TGFβ1培养48h组,第5组SB431542培养48h组,取材后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p53mRNA和蛋白表达及Smad2磷酸化水平。结果在TGFβ1培养24h后,与对照相比,p53mRNA表达增加(13.4968±0.9903,P〈0.05),Smad2磷酸化增多(0.700±0.023,P〈0.05);培养48h后,p53mRNA为13.38824-1.6772,蛋白为1.009±0.001,均增加(P〈0.05),Smad2磷酸化增多(0.646±0.120,P〈0.05);TGFβ1培养24h和48h相比,p53蛋白由0.634±0.040增加至1.009±0.001(P〈0.05);在SB431542培养24h后,与对照相比Smad2磷酸化变化不明显,当SB431542培养48h后,与对照相比Smad2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少(0.116±0.003,P〈0.05),其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人AK皮肤组织块培养可作为一种信号通路的干扰模型,TGFβ1在AK中可通过Smads通路调控p53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