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炎前因子测定对感染性腹泻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炎前因子水平变化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7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细胞炎前因子IL-6、TNF—α、IL-8水平,并与32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细菌性肠炎还是病毒性肠炎,细胞炎前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TNF—α在细菌组增高较病毒组增高明显,有显著差异(t=7.460P〈0.01);IL-6在病毒感染时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细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073P〈0.05);IL-8在细菌和病毒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t=1.80P〉0.05)。结论 当临床不易鉴别小儿腹泻感染病原时,可借此检测来作辅助诊断,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性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24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8(IL-6、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炎性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及最大呼气流速(PEF)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组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及IL-8、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嗜酸性细胞比例与PEF呈显著负相关,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急性组IL-6水平与嗜酸性细胞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除嗜酸细胞和单核细胞外,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哮喘发作患儿的气道炎症过程,IL-6、IL-8、TNF-α可能是参与这种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诱导痰液中上述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性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稳定期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分析炎性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关系 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总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稳定组EOS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EOS比例与PEF呈显著负相关,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急性发作期IL-6水平与EOS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炎症是由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的炎症,IL-6、IL-8可能是参与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 痰液EOS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及疗效的指标之一 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其气道炎性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09—2003-12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名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及IL-8、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哮喘患儿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8、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HD患儿63例.将63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3).试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FDP.分别于术前、CPB后3 h和CPB后4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CHD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后3 h,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a<0.05),且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PB后48 h,2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较术前均仍有升高.结论 CHD患儿CPB后3 h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和IL-8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Tourette综合征(T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58例TS患儿和30名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将细胞免疫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免疫调节剂或免疫调节剂合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S组治疗前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增高(P均<0.01);TS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P<0.05);治疗8周末,单纯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组IL-8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患儿IL-6、IL-8和TNF-α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TS患儿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单纯免疫调节治疗对免疫异常的TS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IL-2I、L-15和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留取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4 d)患儿血清标本,留取同期21例正常儿童的血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15及TNF-α的含量。结果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IL-2I、L-15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或P<0.005)。其中,IL-2含量与采血当日的大便量呈负相关(r=-0.286,P<0.05);呕吐组与未呕吐组比较IL-15含量明显降低(P<0.05);重型组与轻型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比较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与腹泻次数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细胞因子IL-2、IL-15和TNF-α在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与临床症状及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了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0例合并肾脏损害)及43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分别对过敏性紫癜有无合并肾损害及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患儿IgA、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G含量下降(P<0·01),IgM无明显差别(P>0·05);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IgA、IgM、Ig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组的IgE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8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524,P<0·01)。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6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670,P<0·01)。结论HSP/HSPN的发病过程存在细胞因子和异常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参与,HSPN的发生与TNF-α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其中细菌性痢疾16例,病毒性肠炎10例。结果:腹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菌痢组明显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01);急性期组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提示IL-6参与了腹泻的发病过程,其含量随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而改变,测定血清IL-6含量,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5例HSP患儿(其中20例并肾脏损害)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比较有和无并肾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4、-6、-8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 1.HSP患儿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4、-6、-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3.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4无相关(r=0.278 P>0.05);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 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6正相关(r=0.670 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4、-6、-8和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12月住院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11个月,平均年龄(1.56±0.89)岁.按照病情分组: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危重症组22例.对照组为22例健康儿童.检测各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手足口病各组患儿外周血中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均升高.重症组及危重症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01.45±133.42)ng/L、(220.37±117.54) ng/L,均比普通组(118.12±112.05) ng/L明显升高(P<0.05),IL-1β及IL-6水平在危重症组分别为(651.77±538.45) ng/L、(88.02 ±50.76) ng/L,均较重症组[(551.75 ±252.75) ng/L、(59.25 ±28.80) ng/L]及普通组[(270.18 ±249.79) ng/L、(55.76±28.68) ng/L]明显升高(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在普通组升高最明显,为(137.53±72.07) ng/L,而重症及危重症组仅轻度升高,分别为(57.07±55.02) ng/L及(73.37±56.01) ng/L(P<0.05).IL-13水平重症组为(507.53±210.86) ng/L,危重症组为(489.67±168.99) ng/L,均比普通组(387.16±157.43) ng/L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在手足口病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同时参与的炎症反应,其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随病情的加重反而降低,因此促炎因子的升高、抗炎因子的下降是疾病恶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急性感染性腹泻儿血清一氧化氮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透射比浊法对5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及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NO和IgE、IgA、IgM水平的测定。结果: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且NO水平与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感染性腹泻的IgG、IgA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有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NO与IgG、IgA、IgM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NO、IgG、IgA、IgM与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组为住院HFMD患儿37例,均已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其中轻型病例21例,重症病例16例;对照组为本院同期唇腭裂治疗中心的先天性唇腭裂、非感染择期手术同龄患儿10例.应用液相芯片分析平台检测病毒阳性患儿的血清标本及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2、IL-6、IL-8、IL-12亚单位P40(IL-12P40)、IL-12亚单位P70(IL-12P20)、IFN-γ、IL4、IL-10、IL-13]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重症组IFN-γ、IL-10、IL-12 P40、IL-1 α、IL-1β、IL-4、IL-6、IL-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2);重症组细胞因子INF-γ和IL-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均<0.02);轻症组IL-10、IL-12P40、IL-1α、IL-1β、IL-4、IL-6、IL-8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2);轻症组IL-13和IL-12P7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2).2.病情严重程度与INF-γ(Rs=0.654)、IL-10(Rs=0.517)、IL-lα(Rs=0.575)、IL-1β(Rs=0.413)、IL-4(Rs=0.508)、IL-6(Rs=0.446)及TNF-α(Rs=0.409)中度相关(P均<0.05),与IL-2(Rs=0.351)及IL-8(Rs=0.392)呈低度相关(P均<0.05),与IL-13(Rs=-0.304)呈负相关(P<0.05),与IL-12P40、IL-12P70及白三烯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HFMD患儿在感染病毒后其病情发展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多数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过度表达可能是发生重症HFMD的免疫病理基础.IFN-γ、IL-10、IL-12P40、IL-1 α、IL-1 β、IL-4、IL-6、IL-8、TNF-α及IL-2的高表达可能促进HFM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与恢复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MPP患儿60例,正常对照儿童60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8、IL-10、IL-13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IgM,补体C3、C4,TNF-α,IL-8,IL-13水平均高于恢复期或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患儿急性期IgG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IL-10水平均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检测MPP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及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联动效应及其意义。方法将2002-10—2004-03就诊于武汉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31例重症感染患儿与25名健康儿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所选的重症感染患儿均合并MODS。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及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血清瘦素与IL-6及TNF-α水平变化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儿科重症感染合并MODS患者的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联动效应是宿主抗感染的重要防御反应。监测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对儿科重症感染的进程分析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IL-6、TNF-α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根据小儿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本院儿科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非脓毒症组46例和脓毒症组40例,同期选取3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PCT、IL-6、TNF-α水平,比较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的差异。轮状病毒肠炎肠外脏器损害的41例中根据是否伴有脓毒症分为非重症感染组(肠外脏器损害+非脓毒症)18例和重症感染组(肠外脏器损害+脓毒症)23例,比较2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1.非脓毒症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脓毒症组血清PCT、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脓毒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a<0.01),但血清PCT水平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水平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重症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后血清PCT、IL-6、TNF-α水平升高,临床表现为脓毒症时血清PCT、IL-6、TNF-α升高更明显,尤其是PCT升高时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外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IL-1、IL-6、IL-8及TNFα与N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23例NS患儿在活动期和缓解期(21例)以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诱生IL-1、IL-6、IL-8、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NS活动期血清和PBMC上清液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6和TNFα增高显著,缓解期上述细胞因子仍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总CD3+、CD4+、CD4+/CD8+细胞比值、CD(16+56)+细胞均降低,CD8+细胞增高.相关分析发现NS活动期IL-1、IL-6、IL-8和TNFα与CD3+、CD4+、CD4+/CD8+和CD(16+56)+细胞呈负相关,与CD8+细胞呈正相关.结论NS患儿在活动期多种细胞因子失调,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N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IL-2、IL-6、IL-8、TNF-α及IFN-γ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HPS患儿血清IL-2、IL-6、IL-8、TNF-α及IFN-γ水平变化,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2例HP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IFN-γ水平均升高。IL-6、TNF-α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IL-2、IL-8、IFN-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细胞因子IL-2、IL-6 IL-8、TNF-α、IFN-γ在HP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细胞因子对于HP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43例AL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前、化疗后、缓解及复发时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内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期还以32例非AL患儿骨髓作对照研究.结果 无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缓解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和复发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较多,TNFα和TGFβ1的表达较少,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有关.在治疗儿童AL时,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可作为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GMP-140)和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分析丹参酮IIA(TanIIA)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61例。将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TanIIA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GMP-140,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结果 KD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GMP-140和血小板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5~7d血小板数量明显升高,血清IL-6、IL-8、IL-1β、TNF-α、GMP-140显著降低,其中TanIIA加常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GMP-140、IL-6、IL-1β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IIA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KD患者血清IL-6、IL-1β、GMP-140,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