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正确指导患者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袁明华 《新疆医学》2007,37(1):172-173
在非处方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有忠告语:“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由于甲乙类非处方药可不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但患者可以要求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进行购买和使用。作为执业药师,应如何正确指导患者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或提出寻求医师治疗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非处方药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的药品,多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外包装上印有"OTC"字样的椭圆形的专用标识.根据药品的安全程度,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红底白字,可在药店买到;乙类非处方药标识为绿底白字,除药店外经药监部门批准,也可在超市、宾馆、商店等处出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探索药品分类管理.2001年2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对药晶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200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根据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将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中国现有非处方药品4727种,其中中成药品3718种,化学药品1009种,非处方药品约占上市药品数的1/4.  相似文献   

4.
药品标识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内包装(Label),是指在药瓶、铝箔袋、锡管、铝塑泡眼上贴印的标签;另一部分称外包装(Labeling),是指外盒标签和药品说明书。非处方药有专有的标识物。专有标识图案分红色和绿色,红色专有标识用于甲类非处方药,绿色专有标识用于乙类非处方药。  相似文献   

5.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楠  张亮 《医学与社会》2006,19(10):62-63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病去医院,小病进药店”成为一种当今的一种趋势。零售药店的驻店药师是药店开展经营和服务的主体,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制定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驻店药师在药品零售企业第一线的任务日趋重要,因此,有必要对零售药店驻店药师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其所应具备的执业素质及相应职责。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于部分非处方药规定:在申请上市,或者说明书内容需更正修改时,必须递交关于目标人群对这些非处方药说明书理解力的测试结果。同时,美国对参与非处方药测试的人群则规定必须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测试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通过开放式或闭合式问卷,了解被测试人群对测试药品说明书的理解程度和正确运用说明书合理用药情况,以及利用说明书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情况等。因此,非处方药说明书理解力测试在美国为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和说明书的改进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参照美国对非处方药管理,我国在药品说明书的管理上则监管缺位,所以美国对非处方药监管的经验对于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州医学》2008,21(2):F000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1月15日发出通知,自即日起将盐酸西替利嗪片等30种原按处方药管理的药品转为非处方药管理。其中化学药品13种,中成药17种,相应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也将随之变更。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导刊》2004,6(3):224-224
一、范围 按照《办法》第一百条规定的药品,在申请药品注册时可以同时提出按照非处方药管理的申请,即: (一)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非处方药的生产或者进口; (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改变剂型,但不改变适应症、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的药品; (三)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活性成份组成新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9.
张倩  林菲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77-178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本文旨在通过对药品分类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月30日正式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此次《药品目录》调整主要针对西药和中成药,调整后的新版《药品目录》的西药和中成药品种共2151个。西药部分共有药品1164个,其中甲类349个,乙类791个,另有20个仅限工伤保险用药,4个仅限生育保险用药;中成药部分共有药品987个,其中甲类154个,乙类833个。  相似文献   

11.
OTC即非处方药,我国目前正在酝酿准备实施。从药品管理角度,许多国家把药品分为两大类,即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现将有关OTC制度的演化、现状、审批立法等内容作以介绍。1 OCT的定义 处方药品(Rx)是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凭医生处方才能出售或供应给患者的药品。非处方药品(OTC)是指不需医生处方在药店或零售商店就可购买的药品(也称柜台发售药品)。OTC大多在公共药房出售,也可在零售商店出售,某些药品还可通过自动售货机出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回顾这5年来走过的历程,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强了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逐步要求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逐步建立了非处方药遴选及注册、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药品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和组织、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聂继红 《新疆医学》2001,31(1):81-82
我国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非处方药(OTC):即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使用的药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进入我国的每一个家庭,成为医药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我国OTC市场即将形成,将对药品生产、经营、销售格  相似文献   

14.
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 drug,OTC)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消费者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取的药物,我国从2000年开始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0TC的品种将逐渐扩大。OTC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价格合理、易于贮存等优点,OTC的安全性也是相对的,患者在使用0TC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患者合理使用、管理药品的重要指南,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2月28日颁布,下称《药品管理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均对药品说明…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将药品划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普遍采用。我国已成立了非处方药办公室,具体研究和制定非处方药的各方面工作。制订和实施非处方药管理制度,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大决策,是一次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具有现实意...  相似文献   

16.
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OC)与处方药管理制度即将在我国实行,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处方药是必须通过医生处方,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品。而非处方药则无需医生处方,患者可自行去药房(店)购买使用的药品,国外将此类药品称为“柜台销售药”。我国的OC品种是经过卫生部严格遴选,对药品外包装、说明书都有明确规定,患者小病小痛时,可以自行购买,按说明书服用,极为方便。我国在实施OC制度中,医院药师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非处方药(OTC)是患者依据自身状况,不用医师处方在零售药店购买的药品。它为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可靠的一般药品。  相似文献   

18.
记者王乐民12月21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经过审定,莫匹罗星软膏等66种药品特换为非处方药,其中,化学药品24种,中成药42种。至此,我国非处方药的总量达到4455种,  相似文献   

19.
<正> 所谓非处方药(英文为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就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只要按照标签规定,就可以使用的药品。 小儿湿疹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由于小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健全,生理功能还未完善,这些情况都与成年人不同,小儿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小儿用药的独特之处,而在使用非处方药时,更要谨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处方药是指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调配、零售、购买和使用或必须由医师或医疗技术人员使用或在其监控下使用的药品。如果离开执业医师对疾病的诊断、药品的选择和使用控制,离开医疗机构专门的给药工具、技术和设施,患者及其看护人无法正确选择、使用处方药物,或者难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非处方药(OTC)是指可不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调配、零售、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又称柜台发售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