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2年7月我院实施的33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肝脏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包括:胆道并发症36%(n=12),术后早期肝内胆汁淤积30%(n=10),急性排斥反应54%(n=18),血管并发症30%(n=10),感染并发症57%(n=19),药物毒性反应24%(n=8)以及原发病复发24%(n=8)。结论:临床上出现黄疸应首先进行病因鉴别。其中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胆道并发症是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血管并发症所致的黄疸必须重视,尤其是肝脏流出道梗阻是一种容易忽视的原因。此外感染与胆汁淤积有明显相关性,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必须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探讨梗阻性黄痘胆道感染患者术后MODS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回顾分析近15年手术治疗的299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痘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因胆道感染出现SIRS者101例(33.77%).SIRS者术后易发生MODS(P<0.01).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53.43%).术后共发生MODS73例(24.42%),MODS患者死亡率为43.83%.SIRS至MODS是一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是SIRS,降低梗阻性黄痘患者手术后MODS,需要:预防胆道感染、早期认识SIRS,手术应择期在SIRS缓解后内环境稳定时进行;降低胆红素水平,控制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3.
探讨梗阻性黄疸胆道感染患者术后MODS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回顾分析近15年手术治疗的299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因胆道感染出现SIRS者101例(33.77%)。SIRS者术后易发生MODS(P<0.01)。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53.43%)。术后共发生MODS73例(24.42%),MODS患者死亡率为43.83%。SIRS至MODS是一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是SIRS,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MODS,需要:预防胆道感染、早期认识SIRS,手术应择期在SIRS缓解后内环境稳定时进行;降低胆红素水平,控制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使用思美泰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阻黄)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淤积,肝细胞损害及全身各系统生理病理变化。常导致肝硬化、感染及内毒素血症、门脉高压、出血倾向[1]。本文将本院收治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总结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1999年收治的51例阻黄术后患者中,随机选择31例作为治疗组,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在32~74岁,平均53岁。其中胰腺癌5例,胆囊癌4例,胆管癌3例,壶腹部癌2例,胆管狭窄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3例。良性阻黄与恶性阻黄之比值为1.22(17∶14)。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外科处理的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5例非外科处理或外科处理无效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占我科同期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例(532例)的0.9%,5例病人入院时碱性磷酸酶(ALP)平均值为(242.1±80.1)U/L,谷氨酰转肽酶(GGT)平均值为(520.5±259.4)U/L,总胆红素(TBIL)平均值为(216.1±97.9)μmol/L,结合胆红素平均值为(120.5±64.7)μmol/L,均符合胆汁淤积的诊断。其中,1例病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内胆道淤积,左半肝切除胆肠吻合术后黄疸不退;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梗阻做了胆道探查手术黄疸不退,其余3例病人经过药物治疗缓解。结论肝外胆道梗阻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病人外科手术效果不佳;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首选非手术药物治疗,多学科治疗可能是一种适宜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机制及治疗。总结该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阻塞性黄疸行手术治疗后并发8例(3.9%)肝内胆汁淤积病例的病因及治疗体会。结果 在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组中,有术前,术中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无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病例的病因及治疗体会。结果 在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组中,有术前,术中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无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组。8例肝内胆汁淤积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利胆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阻塞性黄疸术后有可能并发肝内胆汁淤积,其原因可能为胆汁细菌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乙肝病毒感染。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胆汁细菌感染可能起主要作用。治疗上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利胆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30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93.33% (28/30),未成功2例,1例未能成功插管,1例单纯行鼻胆管引流.术后5d复查血生化指标,谷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13.33% (4/30),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1例,症状经治疗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在1910年,Clairmant和vov Haberest首先认识到梗阻性黄疸和肾机能障碍之间的联系.1930年,Helwig等提出了“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以描述肝脏病人发生的无任何其它肾衰原因的肾机能障碍.据文献报告,约60%~70%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发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的总发生率平均为8%.黄疸病例术后总死亡率平均14%.其中30%~40%死于肾衰.另据报告,伴肾衰的黄疸病死亡率平均68%,有的高达100%.可见梗阻性黄疽症常伴发术后肾衰,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梗阻性黄疸时肾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1.1 内毒素血症Wardle等在1970年首先揭示了梗阻性黄疸和内毒素血症之间的联系.此后,许多证据显示肠源性内毒素是胆道梗阻病例发生肾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告,至少50%黄疸病例可证实术后有全身性内毒素血症,而无内毒素血症病例很少发生肾机能障碍.多数发生肾衰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肾脏有广泛的组织学改变,可发生显著的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纤维素沉积.肾脏的这些变化与动物腹腔内注射内毒素诱发的Sanarell:——Schwartzmann反应所见相似.研究还显示,术前口服胆盐可预防内毒素血症,特别是经过这种治疗的动物术后可维持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癌,又称Klatskin瘤。手术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方法。许多患者确诊时存在明显的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包括:(1)胆汁不能正常进入肠道所致营养不良和内毒素血症;(2)胆汁淤积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和胆道感染。这些变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机能障碍、胃黏膜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损害。手术后易发生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病死率高[1]。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其中胆管癌17例,胰腺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10例。梗阻部位:肝总管肝门区20例,胆总管12例。结果金属内支架植入成功率100%(32/32)。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道出血1例。28例术后血清胆红素3~4周降至正常,黄疸完全消失率87.5%(28/32)。生存期3~18个月,平均8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6、8、13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再梗阻发生率9%(3/32)。结论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