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 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 (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 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癌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 (P< 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 (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 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6例,采用LC+LCBDE术132例、EsT+LC术12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 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6例,采用LC+LCBDE术132例、EsT+LC术12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 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4.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6例分别采用LC+LCBDE和EST+LC治疗,其中LC+LCBDE术治疗132例、EST+LC术治疗124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结果:两种术式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LC组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LC+CLBDE组(P<0.0l)。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患者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应首选LC+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 L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LC+ LCBDE)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LC+ LCBDE术和EST+ 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 LCBDE术者127例,行EST+ LC术者105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种术式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 LC组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LC+ LCBDE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 LC术式;对于胆总管直径>1.0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 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组,87例)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组,69例)治疗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LC+LCBDE组手术成功率为100%(87/87),EST+LC组为91.30%(63/69)。LC+LCBDE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EST+LC组(P0.05)。LC+LCBDE组术后发生1例胆汁漏,EST+LC组共发生6例并发症,其中2例胰腺炎、1例黑便、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2例结石残留,LC+LCBDE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ST+LC组(P0.05)。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数目3枚及结石直径1.5 cm时,LC+LCBDE组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EST+LC术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术后随访至少1年(12~35个月),LC+LCBDE组有1例发生胆道感染而无结石复发,EST+LC组共有13例发生胆道感染、8例结石复发,术后胆道感染发病率和结石复发率LC+LCBDE组均明显低于EST+LC组(P0.001)。结论从本研究有限的病例数据来看,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优先考虑LC+LCBDE,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数3枚及结石直径1.5 cm时;但对于0.6 cm胆总管直径1.0 cm时选择LC+LCBDE宜慎重,需权衡利弊;而对于胆总管直径0.6 cm时可优先选择行EST+LC。  相似文献   

7.
夏天  刘志苏  何立  邹传胜 《腹部外科》2011,24(6):357-358
目的 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1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2.8%,平均住院费用为1.4万元,平均住院时间为9.8d,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优、缺点。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5年间诊治的19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结果ERCP组(99例)中有6例患者手术失败,32例合并胰腺炎,1例出现十二指肠壁穿孔。3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LCBDE组(98例)中无手术失败,8例放置T管,无胆总管结石复发,无严重并发症。LCBDE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ERCP组[(5±2) d vs (3±1)d, (2.23±0.85)万元 vs (1.73±0.43)万元]。 结论ERCP+EST和LCBDE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都是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大多数患者应首选LCBDE,对于特殊患者可选择ERCP+EST+LC方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 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对1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78例采用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49例采用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 +LC治疗.比较二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随访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4.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EST+LC组:手术成功率95.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5年,平均(3.2±0.8)年,LCBDE+LC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积气发生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ST+LC组(P<0.05).结论 LCBDE+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16例)和EST组(94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1%vs.95.74%,P=0.175),但LCBDE组一期治愈率高于EST组(97.4%vs.90.4%,P=0.038);两组残余结石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EST组一期治疗后9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2次EST治疗,6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3次EST治疗;首次EST失败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花费明显增加;LCBDE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ST组(均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EST相关并发症。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一期治愈率高于EST,且并发症率低于EST组,能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可同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病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LCB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