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子宫位置及胚囊大小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共接纳合格妇女198例,将人选对象按子宫位置和胚囊大小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98例,对人选对象均进行全程随访,观察其排出后阴道出血时间和阴道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阴道出血≤15d干净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量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前屈位、后屈位阴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位、前倾位、后倾位,胚囊直径越大,持续出血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术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锦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5):104-104,106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术成功率是否与子宫位置有关,为临床提高药物流产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80例要求行药物流产术的健康妇女,按子宫位置不同,分为4组,即子宫前倾位,子宫前屈位,子宫后倾位,子宫后屈位。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法行药物流产术,计算4组药物流产成功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80例中完全流产775例,不全流产205例,子宫前倾位组药物流产成功率最高,93.80%,其次为子宫后倾组,87.79%;再次为子宫前屈组,76.01%;药物流产成功率最低的是子宫后屈组,57.98%。结论: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术成功率有着密切关系。子宫前倾位者药物流产成功率最高,子宫后屈位者药物流产成功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条件、年龄≤39岁,自愿选择药物流产的729例妇女分组进行分析。结果729例药物流产妇女中,以子宫水平位及前倾位的完全流产率最高,分别达96.35%、95.58%,后倾位次之为94.33%,前屈位及后屈位最低为80.41%、75.23%。子宫水平位、前倾位或后倾位药物流产成功率高,与子宫前屈位及后屈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成功率有着密切关系,水平位及前倾位药物流产率高,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影响药物流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徐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815-1815
药物流产(以下称药流)作为对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之一,是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对早孕孕妇施行流产,本研究随机选取在本院施行药流的孕妇337例,分析子宫位置与药流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药物流产胚囊排出后子宫持续出血的超声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子宫持续出血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80例药物流产胚囊排出后10~20d以上子宫持续出血者进行经腹部+阴道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结果药物流产胚囊排出后子宫持续出血患者的超声检查如下表现:①宫腔内有不规则的高回声或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与正常肌层分界不清;②经腹二维超声检查图像仅表现为内膜回声稍不均匀,呈不均质低回声斑,无明显宫腔内异常回声团,经阴道扫查不均质回声斑局部回声减低,与子宫肌层无明显界限;③子宫内膜粗糙,部分增厚,与肌壁分界清,部分伴宫腔内少量积液。结论超声检查能根据声像图表现特征的不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以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终止子宫出血,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胚囊滞留是指完成流产用药剂量6h-7天期间内,胚囊未能自行排出并在B超下证实其仍在子宫内。为解除流产者的焦虑,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采取口服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加清宫术给予及时处理后果理想,现将我院1996-1998年所诊治的98例观察结果做一总结,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机制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蒋燕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6)
目的:探讨孕囊的大小对药物流产的影响。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要求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383例早孕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全组对象完全流产者354例(占92.4%)。结论:早孕妇女孕囊平均直径〉20mm,药物流产失败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药物流产中孕囊排出与子宫位置的关系,现将2003-01~2005—12在我院门诊自愿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45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采取药物流产治疗效果,分析研究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采取瘢痕子宫药物流产的患者60例(实验组),并抽取同一时期正常子宫药物流产的患者60例(对照组),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流产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以及阴道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可以采取临床药物流产,可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要注意掌握相关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于云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8-98
目的:研究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瘢痕子宫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要求终止妊娠瘢痕子宫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人工流产,观察组进行药物流产,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出血时间、组织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患者采用药物流产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组织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超声在药物流产子宫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在药物流产后子宫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频率3.5MHz的超声诊断仪对460例药物流产子宫和附件作常规检查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91%一次性药流成功,而对9%一次性药流不成功者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分析,从而指导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超声是药流子宫检查最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孕囊大小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测110例需药物流产的孕妇,测量其孕囊大小。根据孕囊平均直径(D)分为3组:A组(0.5cm≤D<1.0cm)、B组(1.0cm≤D<1.5cm)和C组(1.5cm≤D<2.5cm)。各组均按医嘱分次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观察并分析各组服药后流产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68.4%、90.0%和65.6%;各组间比较,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大小的孕囊,其药物流产效果不一,平均直径为1.0~1.5cm的孕囊行药物流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16.
17.
药物流产是计划生育中既无痛苦,又安全可靠流产方式,但完全流产后,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漓不断阴道流血,如不及时治疗,可持续20余天。患者即而出现腹部下坠腹痛,虽经抗炎治疗,但疗效不佳,经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15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终止早孕方法[1 ] ,已被绝大部分避孕失败者所接受。作者对 1 996年 1月~ 1 998年 1 2月来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正常子宫与疤痕子宫的疗效进行观察。1 资料与方法接受药物终止早孕者 1 39例分为 2组 ,第 1组为正常子宫者 ,共 1 0 8例 ;第 2组为疤痕子宫组(有剖宫产史 )共 31例。两组年龄均 40岁 ,停经天数≤ 49d。经尿hCG、妇科检查、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早孕 ,无药物流产禁忌症 ,白带检查正常 ,Hb >90 g/L ,未使用宫内节育器。服药方法 :两组服药方法相同 ,选用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陆杏娟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5):32-33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流产在国内外已广泛展开,各家对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均有不同报道。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因非病理性原因要求终止妊娠。经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者600例,现就孕次、孕周及胚囊径线对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32岁,因人工流产术后2小时。阴道大量流血,失血性休克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5年1月1日.于2005年2月1日,自行在家做尿HCG(+)后,于药店买口服流产药1份(具体口服方法不详),口服3天后出现阴道流血,伴血块,自认为药流成功。并认为血块为胎囊,阴道流血淋漓不尽约10天停止,现口服药流药后1个半月仍未见月经来潮.故于2005年3月15日来院于门诊检查。B超提示:宫内妊娠,胎儿双项径1.8cm,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清宫顺利。清出物见胎儿及绒毛组织,术后宫缩欠佳,给予缩宫素20单位静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