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创伤休克传统的复苏方法是主张积极快速复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复血压,即所谓的积极(正压)复苏(aggressive/norntotensive resuseitation)或即刻复苏(immediate resuseitation)但近年来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组织体液和氧代谢的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休克液体复苏概念正受到挑战,提出了一些新的复苏方法,包括限制性(低压性)液体复苏(limited/hypotensive fluid resuseitation)、延迟性液体复苏(delayed fluid resuseitation)和低温复苏(hypothermie resuseitation)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供理想的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使烧伤患者减轻水肿,平稳度过休克期。 方法 根据经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的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和蛋白质平衡的数学模型,利用系统控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实验组的31例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并与采用传统经验补液公式复苏的对照组29例患者复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新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补液总量比传统方案治疗者减少约15%~20%,患者尿量满意,水肿(净体重增加)较轻,更易平稳度过休克期,且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感染并发症也较少(P<0.05)。 结论计算机模拟设计的湿性医疗技术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能更好地满足采用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的患者休克期复苏需要,比传统经验公式更科学、 合理, 既能使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又可减轻水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有关战(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一些新概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组织体液及氧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战(创)伤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时机、液体复苏方法与原则、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上都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概念。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烧伤休克是创伤休克的特殊类型,它既不同于失血性休克,也不完全相同于创伤休克,有着特定的规律性和时限性。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有关再生疗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液体复苏资料,分析了胶晶型公式(通用公式)和再生疗法公式(荣祥公式)的临床应用情况。认为这两个公式均可采用,其计算量仅是参考值,关键在于根据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 ml尿量调整或控制液体输入量,在排出尿液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液体输入过剩或亏欠现象。  相似文献   

5.
儿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方法。方法计算170例烧伤患儿的体表面积中间值,以烧伤面积均为60%TBSA作为伤情指标,分别采用传统儿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与体表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计算患儿第1个24 h的液体输入量,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以患儿体重18.14 kg(170例患儿体重中位数)、体表面积0.71 m~2(170例烧伤患儿平均体表面积)为基数,传统儿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计算出的第1个24 h液体输入量为2177.29 mL,比体表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计算量(2582.42 mL)少405.13 mL。结论体表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第1个24 h计算量略多于传统儿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计算量,克服了以体重和烧伤面积作为参数估算补液量所存在的某些偏差,强调计量总量在24 h内均匀输入,简化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的创面治疗方法对烧伤休克期体液变化及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烧伤面积为30%TBSA~90%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分别采用烧伤再生医疗技术(A组,30例)和传统的磺胺嘧啶银霜抗炎疗法(B组,30例)治疗,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两组患者休克期体液变化及液体复苏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休克期补液量、净体重增加量(水肿)、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情况和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A组患者尿量多于B组、休克征象发生率低于B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度烧伤治疗中,不同的创面治疗方法对烧伤休克期患者体液变化、复苏及预后均有影响,烧伤再生医疗技术比磺胺嘧啶银霜抗炎疗法更有利于减轻烧伤对患者体液的影响以及液体复苏、稳定有效血容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因严重创伤而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系指机体受外界有害致病因素和(或)受机械性创伤,而引起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和神经一体液因子失调,以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使重要器官组织灌流不足,导致以急性缺血、缺氧为特征的全身性伤害。目前,对采用何种液体复苏治疗,如何选用合适的复苏液体等问题,业内意见尚不一致。近日,我们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近年研究进展进行了疏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创伤出血性休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法。比较两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救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烧伤液体复苏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方法。 方法  将156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1组BMI<24,2组BMI为24~27,3组BMI>27,分别用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和体表面积液体复苏公式计算第一个24h的晶、 胶体溶液补液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体表面积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平均为6620.79 ml±610.90 ml,稍多于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平均估算量6287.02 ml±1149.79 ml(P<0.01)。进一步分析, 体重指数为24~27时,两公式计算量无差异;BMI<24时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少;BMI>27时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多。 结论 传统公式估算补液量受体重影响,新公式去除了体重参数,避免了对估算量的影响,并引入体表面积参数矫正烧伤面积,扩大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人群和各类烧伤的复苏补液量估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容量平衡盐液复苏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犬DO2、VO2及pHi的影响,以评价不同容量平衡盐液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犬18只,随机分为3组(n=6)。Ⅰ组为单纯休克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1.5、3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LR)组。于放血前、放血毕、休克1h和液体复苏20、60、120min,测定并计算DO2I、VO2I、O2ER和pHi。结果:DO2I在休克1h时降至基础值的30%左右,VO2I约为基础值的40%。复苏后DO2I和VO2I显著增加,但复苏2h时组Ⅲ的DO2I和VO2I值显著低于组Ⅱ(P〈0.05)。失血性休克后PgCO2逐渐升高,pHi逐渐降低。复苏20min时两复苏组PgCO2、pHi已接近休克前值,但复苏60、120min时两复苏组pHi较休克前显著降低,且以组Ⅲ降低显著(P〈0.05)。结论:在改善全身氧输送和内脏血流灌注方面,1.5倍容量平衡盐液复苏明显优于3倍容量复苏。  相似文献   

11.
烧伤休克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70例严重烧伤休克及再灌注损伤的治疗进行探讨。将1989年至1991年采用单纯液体复苏的40例为对照组。1992年至1994于采用抗氧自由基等综合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两组治疗结果表明,对照组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为57.5%(23/4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5%(19/40),治愈率77.5%(29/40),治疗组三率分别为26.7%(8/30)、23.3%(7/30)和90.0%(27/30),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作者强调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严重休克的病人尤其是延迟复苏者不能单纯以恢复组织灌注为唯一复苏措施,而应采用积极的拮抗氧自由基以及细胞保护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止各种内脏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烧伤休克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是在没有实施确定性止血前的出血性休克。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多数为非控制性出血,是创伤急救的主要对象。其第2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1-4h内(即早期死亡),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可见,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存在明显的救治时限问题,即救治时间窗,一旦时间超出时间窗以外,其后的一切努力可能都是徒劳的。同时,在该时间窗内液体复苏治疗与传统的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有很大区别。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如何缩短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确定性止血前的时间,并选择合理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3.
陈俊枢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83-1384
目的:观察并研究多发性骨折伴有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实施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接受治疗的多发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正压液体复苏,实验组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治愈率、凝血酶原时间( PT)、输液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T更短、输液量更少,治愈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因失血而休克的患者机体凝血机制和其他各类代偿机制得以调动,为各部分器官血流灌注提供了有效保障;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预后也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烧(创)伤休克战地液体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液体复苏作为烧(创)伤休克患者的主要急救手段,在交通便利、医疗设备齐全的和平环境下可及时挽救伤者生命,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急救复苏措施,液体复苏实施得越早,救治存活机率就越大.但战时或突发自然灾害(火灾、地震等)时往往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休克伤员,这时由于交通破坏、后送延迟、液体供不应求等困难,使常规静脉液体复苏难以实施,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大大增加.休克战地液体复苏主要指伤后在现场立即实施液体复苏的休克救治方式,对于在短期内稳定伤员生命体征,为后继救治争取时间,提高战场及灾害环境下的休克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有不少提议和解决方案,其中以高渗溶液静脉复苏和口服液体复苏较受关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失血性休克复苏治疗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统的复苏方法和目标对于出血尚未被有效控制的失血性休克可能是有害的。存在的证据支持对该类伤员采取低度干预的策略,直到进行决定性手术。对复苏液体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晶体液和胶体液联合使用看来更合理,并能够被多数医生所接受。应该注意,新的复苏策略不适用于合并某些类型创伤的休克,如合并创伤性脑损伤的休克。另外,新复苏策略对预后的长期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烧伤休克期能否平稳度过是影响烧伤患者全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而液体复苏则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烧伤休克期外科切痂植皮疗法液体复苏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液体复苏的方法及影响因素,展望了液体复苏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求为烧伤休克期外科切痂植皮疗法液体复苏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早期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几年 ,一些学者对传统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观念提出了质疑 ,同时也提出了在失血性休克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笔者采用Capone等[1 ] 设计的一种有活动性出血的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 ,比较无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快速大量液体复苏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 :健康、性成熟、清洁型标准的雄性SD大鼠 4 2只 ,体重 2 70~4 60g,由浙江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实验方法 :( 1)麻醉和监测 :应用10g L戊巴比妥钠 ( 4 0mg kg)腹腔注射麻醉 ,并将其固定于 2 5℃的恒温板上 ,置导…  相似文献   

18.
建国70年以来,中国烧伤休克液体复苏从最初的引用美国补液公式逐步发展到创立国内通用烧伤液体复苏公式、现代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与烧伤延迟复苏补液公式等液体复苏公式,并经历了"机械遵循补液公式""个性化补液"与"目标复苏"三个阶段,显著提高了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成功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研究学者发现了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发展规律不明确、复苏监测指标不完善等新的问题,遂笔者于本研究中对建国70年来国内烧伤休克液体复苏公式与治疗方案的发展、晶胶体液与水分的应用以及烧伤休克复苏监测指标的变迁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新问题、新方法与新指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帮助,从而有效提高烧伤休克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控制性升压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复方乳酸钠溶液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和输入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60mmHg;对照组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抗休克,即快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使MAP维持在60~80mmHg。比较两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血压控制达到MAP目标值后,观察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非常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比容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升压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休克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创伤休克的概念、诊断,强调止血和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基本治疗,并介绍了液体复苏的发展史和目前一些新的液体复苏策略,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恢复终末器官灌注和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