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 静脉阻塞及争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期发表了数篇关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手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治疗的论文。其中3篇是关于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adial optic neurotomy,RON)的报告,共治疗23例CRVO患者,手术后19例视力不同程度的改善;另1篇是RON在猪的实验观察,证实在视盘边缘切开处有局部视神经萎缩。在此,对CRVO以及RON手术治疗的现状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
3.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CRVO患者RON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12只患眼视力均在0.1以下,伴有严重出血、视网膜水肿。手术时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刀(MVR)或CRVO切开刀(CRVO knife)刺入视盘鼻侧,切口深达筛板及筛板后且于筛板区鼻侧切开。手术后随访观察2~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对比观察手术眼视力、视野及眼底改变情况。结果12只患眼的RON手术均获成功。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占75%,6只眼手术后视力大于或等于0.1,占50%。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FFA、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出血逐渐消失,静脉怒张、纡曲明显好转;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减轻或消失;黄斑囊样水肿消退,3只眼黄斑中心凹恢复。3只眼手术中视神经出血,晚期4只眼视神经切开部位萎缩。结论视盘鼻侧边缘的RON安全可行,可以改善CRVO患眼的视力,缓解视网膜出血和水肿。(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0-12)  相似文献   

4.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效果。方法CRVO患者7例(7眼),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后确诊。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使用改良的MVR刀在视盘鼻侧缘做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结果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6例术后视网膜出血、静脉迂曲扩张和黄斑水肿等视网膜淤滞状态逐渐消退,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年轻患者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结论RON手术可以改善CRVO的视网膜淤滞状态和提高视力,但需要进一步观察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由于其并发症如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引起视功能的严重损害,故眼科工作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病因至今仍未能完全了解,因此对其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放射状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择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例,病程3~8个月,平均3.6个月。患者均经系统药物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其中3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患有严重的黄斑囊样水肿。术前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手术常规做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切口,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以鼻侧视乳头边缘为中心,垂直刺人达最宽处为止,刺入深度约2.2mm,宽度约1.2mm。术后1~3个月分别行眼底照像、FFA及OCT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5个月。术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均减轻或消退。术后3个月,患者行眼底照像、FFA及OCT检查结果均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视乳头黄斑水肿消退;6例视力较术前提高(62.5%)。术后3~4周,2例发生玻璃体出血,其中l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术中穿刺时出血。结论 视神经切开术有助于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消退,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后脉络膜视网膜吻合的几率,并证实其对视力和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哲  刘谊 《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46-448
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无明确肯定的效果。近年国内外一些眼科医生在鼻侧视盘做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radialopticneurotomy,RON),拟在筛板水平松解巩膜环、筛板和邻近的巩膜,以减轻对血管的压迫,增加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的管径和血流以及清除静脉血栓。但有学者对此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效果提出质疑,并展开激烈地争论。然而,对RON手术有效性的评价,最终取决于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5例经平坦部玻璃体途径行RON治疗的CRV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患者手术前确诊为CRVO,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彩色超声多谱勒(CDI)血流扫描、电脑视野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3例患者因玻璃体积血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中确诊为CRVO所致。5例均有明显黄斑水肿。对比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底检查及手术后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结果。手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除1例患者视力下降外,其余4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眼底照相和(或)FFA、OCT检查显示手术后1个月时黄斑水肿均明显消退,手术后2个月时眼底出血基本吸收, 1例行视野检查者显示手术后视野改善。1例手术后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手术中穿刺视盘时出血。结论RON可有助于CRVO患者改善患眼黄斑水肿,减少眼底出血,防止新生血管形成,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视力,对治疗CRVO具有一定可行性及临床价值。但尚需要较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来进一步研究证实。(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6-9)  相似文献   

10.
秦莹  张红 《眼科新进展》2006,26(11):872-874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许多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黄斑水肿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我们针对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做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行RON治疗的18例缺血型CRVO伴明显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确诊为缺血型CRVO,3例玻璃体积血手术后确诊为缺血型CRVO。手术前后均进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术后随访1周,1、3、6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应用药物或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除3例病程太长或黄斑变性视力未恢复,其余15例视力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恢复〈3个月组好于〉3个月组(p=0.025)。眼底照相、OCT及FFA检查结果显示黄斑水肿均在1个月内明显消退,眼底出血3个月内吸收。1例术中穿刺视盘时出现鼻侧视网膜下局限性出血。结论RON能够改善缺血型CRVO合并的黄斑水肿。早期手术干预视力预后较好。术中联合应用的黄斑内界膜剥离术所起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6例缺血型C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RON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重点观察黄斑厚度、视网膜静脉充盈、视网膜出血和视盘水肿的改善情况。 结果 6例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网膜出血明显减少,5例患者黄斑水肿不同程度改善,4例患者视网膜静脉扩张改善,2例合并视盘水肿的患者手术后视盘水肿消失。 结论 RON能够改善缺血型CRVO合并的黄斑水肿,但不能排除治疗效果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3-5)  相似文献   

13.
谨慎应用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YR  Tao Y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6):485-487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是一个备受关注而又激烈争论的手术方法之一,笔者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既不全盘否定RON的治疗效果,又要谨慎开展RON.关键问题是必须合理选择适应证,切忌盲目扩大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4.
改良刀具应用于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自从2001年Opremack等提出以来,其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由于手术使用的刀具为传统的微玻璃体视网膜(MVR)刀。而非专为该手术设计,客观上存在着手术的不安全因素。因为我们从理论上对刀具应有的参数进行计算,并将自行设计后制作成的改良刀具用于动物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可引起视力丧失的眼底疾病之一,然而尚无针对病因的确切有效疗法.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新方法.该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提高视力显著,对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具有一定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YR  Tao Y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53-1056
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缺少有效疗法。近年来,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临床疗效已引起眼科医师的关注,尽管尚未被眼科临床广泛采用,但部分患者经该手术治疗后眼底情况明显改善确是事实,因此,有必要就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病例选择标准、手术操作方法、使用刀具、临床效果及治疗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该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其常见的并发症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对患的视力威胁较大,最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扁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血管外膜切开术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对该项手术技术及其临床疗效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视乳头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视乳头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2例.术前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手术常规做玻璃体切割,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以鼻侧视乳头边缘为中心,垂直刺入达最宽处为止.术后1,3,6mo行眼底照像、FFA检查.结果:术中,视乳头切开后均可见视盘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9例术中穿刺时有少量出血,未经特殊处理均很快停止,1例术中发生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术后1mo内,11例患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均减轻或消退.术后3mo,患者行眼底照像、FFA检查结果均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黄斑水肿消退;10例视力较术前提高(80%).1例保持不变,1例术中发生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者术后视力下降.结论:视乳头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有助于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消退,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魏文斌 《眼科》2009,18(4):217-220
近年来对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手术疗法如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视网膜静脉置管直接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眼动脉溶栓疗法等研究报告较多。但多数疗法的临床效果争议颇多、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在临床常规应用之前,对其亟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跟科,2009,18:217-2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联合疗法即全视网膜光凝(PRP)、玻璃体切除术(PPV)、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及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安伞性.方法 入选38例38只眼分为:第1组14只眼,术式为PRP、PPV、RON和IVTA2mg;第2组13只眼,术式为PRP、PPV、RON和IVTA4mg:第3组11只眼,术式为PRP、RON和IVTA4mg.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结果 随访最终34只眼(89.4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3d、1、3、6个月及最终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 FFA示术后1、3、6个月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循环时间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黄斑区视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联合疗法可改善缺血型CRVO患者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还可显著减少单纯IVTA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