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喜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44-304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控的各个环节,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加强消毒供应室科学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根据医院科学管理的有关理论,对消毒供应室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进行岗前培训,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划清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结果 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院;肖毒灭菌供应物品的质量。结论 通过严格科学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标准要求实施操作,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水平、起到防止院内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 98例患者173次感染,留置导管患者17例治疗无效拔管,14例患者肾移植成功拔管,1例患者死亡,其余66例患者治愈.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0月收治行血液透析患者312例为实验组,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血液透析室院内感染方面的防控;选取2009年2~12月收治行血液透析患者343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院内感染预防与护理.对比防控前后血液透析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急性肾衰、急性中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防护与控制,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室的院内感染,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通过采样检测方法,对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通过2005-2011年7年连续监测,该医院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9.3%,透析液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4.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内毒素无超标现象。透析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5.4%,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较好,有利于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和处理系统维护消毒情况,以加强对血液透析用水的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市医院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及其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该市辖区内32家医院血液透析室,部分医院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膜更换周期最长为4年,透析用水处理设备消毒频次为半个月至6个月不等。医院透析用水处理系统消毒方法主要采用柠檬酸加热消毒法,少数采用次氯酸钠或混合消毒剂冲洗消毒法,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后水中检出细菌总数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所调查的医疗机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较高,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和水处理系统消毒管理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3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方式、常见致病菌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结果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感染率3.35例次/1 000导管日,明显低于临时留置导管患者的感染率9.22例次/1 000导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论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室的护理管理与感染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净化中心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场所,因治疗时间长,有创性等特点,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低,抵抗感染的能力差,因此,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结合本中心实际,建立了《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血液透析用水要求》、《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责》、《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小组的组成人员职责》、《血透室质量考核标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1.1成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透析室工作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自我防护制度等,科室成立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沈阳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规范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环境采样检测方法,对各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了监测。结果本市多数医院血液透析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布局流程不合理,手卫生设施配置不到位。有80.6%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比较健全。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少数血液透析室消毒剂使用不规范。结论本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强,需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马玉英 《护理学报》2007,14(6):53-54
目的 通过加强血液透析导管护理,进一步防范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 血液透析护士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和导管护理知识,提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强护士的无菌操作培训;换药时,护士和患者均戴口罩,以防口、鼻腔细菌进入换药区;强化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结果 本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1.57例次/1000导管日。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率1.10例次/1000导管日,明显低于暂时性留置导管者感染率1.96例次/1000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的透析导管护理和加强患者对导管自我护理的培训,能有效减少或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秀玲  张云靓  许爱玲 《全科护理》2012,10(11):1020-1020
控制医院感染是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之一,在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中,要以高危区为重点,如供应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制定控制对策,强化防范措施,提高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1供应室的管理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第二心脏",合理布局,按"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设置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操作路线不逆行,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落实到人,清洁物与污染物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感染。各科室对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透析治疗对于消毒隔离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做好血液透析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很重要.几年来,我院血液透析室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血液透析室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管理的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适宜北京市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体系,评估北京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防控关键点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能力与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在肾内科专家、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及医政管理专家共同参与下,根据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确定调查内容与环节并形成现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8个关键维度:机构与人员资质;透析室布局与结构;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及手卫生规范;重点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管理;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各功能区感染防控管理;安全复用,共计43个感染控制检查专项,其中包含91个感染控制风险行为(点),采用调阅档案、现场考试与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对北京市辖区内血液透析室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1)共调查北京市辖区内122家血液透析室,总体医院感染检查得分为94.6分,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中的血液透析室得分为95.0分;二级医疗机构中的血液透析室得分为93.4分;一级医疗机构中的血液透析室得分为90.8分。(2)在上述8个维度中得分排名较低的3位分别为:透析室布局与结构(89.3分)、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91.3分)、机构与人员资质(92.8分)。(3)医院感染防控最薄弱环节的检出率前3位为:消毒隔离的风险行为(点)(29.5%)、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风险行为(点)(26.2%)、治疗准备室区域的风险行为(点)(26.2%)。结论血液透析室的布局与结构、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各功能区域感染防控管理等3个维度是北京市血液透析室中医院感染风险行为(点)的高发环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在未来质量控制以及各血液透析室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强化这3个维度的督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血液透析室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所有患者都要进行侵入性操作,接触大量血液等污染物,存在医院感染潜在因素〔1〕。而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其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护理对策,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和流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本文总结了非定点救治医院血液透析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通过成立防控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强化全员培训,多途径宣传教育;科学排班,分级管理;对全体员工、患者及家属严格筛查,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此外,医院应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在组织管理、制度修订、人员培训、工作和人员分配安排、患者及家属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要基于科室实际情况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科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期间合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感染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例在血液透析期间合并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保护,3例合并甲型流感感染的病人均治愈。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期间,在本医院透析的其他病人和所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均未受到感染。结论严格消毒隔离、积极救治以及心理疏导是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病人合并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许英妮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276-1276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制定并落实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增加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规范医护人员手的卫生,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加强感染性医疗废物的管理,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共调查了129家医疗机构的血液透析室,调查形式采用调查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室人员数量及构成、建筑布局及流程、科室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及落实情况、各类仪器设备使用和消毒情况、透析患者的人数及透析机数,对透析室的透析用水、透析液、  相似文献   

19.
CAPD是一种较新的、持续性低流量的腹膜透析方法,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疗效。要做好透(?)在护理上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腹膜透析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严格实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2.严格实行无菌操作,严防腹腔感染。3.保证透析所需无菌物品,定人定期严格检查消毒。4.保持透析室清洁,由于没有专用透析室,透析病人所在病房每天须行三次紫外线消毒,每次30分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多伴有贫血、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血透室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透析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实施规范化管理,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