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复发及感性嗜铬细胞瘤的特点,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资料。结果: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8.4%(23/125)。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1例,其中位于肾上腺6例,腹后壁5例,6例为单发嗜铬细胞瘤筋后单发肾上腺或腹后壁肿瘤。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结论:多发、复发嗜铬组织肿瘤存在同时多发和异时复发的可能,为良性肿瘤,而非嗜铬组织的多发、复发则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获取了1991年5月—2016年3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治的2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女性10例(43.5%),男性13例(56.5%);平均发病年龄50.4岁。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为儿茶酚胺样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头痛7例(30.43%),心悸5例(21.7%),腹部隐痛及腹部不适5例(21.7%),肉眼血尿2例(8.7%),大汗1例(4.3%),另有10例(43.7%)患者为隐匿症状。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均位于腹膜后,其中14例(60.9%)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旁,4例(17.3%)位于肾门附近,3例(13.0%)位于胰头,2例(8.7%)位于膀胱。CgA免疫组化染色是主要的病理确诊方法。23例患者全部施行手术治疗,行开放式手术的20例(87.0%),腹腔镜辅助的1例(4.3%);2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大部分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95.6%。2例恶性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于术后25个月发生腹腔转移,并于术后40个月死亡。 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肿瘤,多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旁,可伴高血压以及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亦有部分隐匿症状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该病预后普遍较好,部分恶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报道恶性嗜铬细胞瘤20例,占本院近40年来收治嗜铬细胞瘤总病例数的10.5%。20例中表现有高血压17例,尿儿茶酚胺升高16例。肿瘤位于胸腔纵膈2例,肾上腺3例,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4例,膀胱壁4例。手术所见及长期严密随访是早期诊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并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依据、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其在高血压患者中国内报告占 1% ,国外报告占 0 .1% 〔1〕,其中 99%为良性。笔者对 1985年~ 1999年经病理证实的 2 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 ,主要讨论膀胱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心肌病诊断及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2例。年龄 12~ 6 4岁 ,发病年龄多见于 30~ 5 0岁者。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4年。1.2 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 :肿瘤位于肾上腺共 2 2例 (88.0 % ) ,其中左侧 16例 ,右侧 6例 ;腹主动脉旁 1例 ;膀胱 2例。 2例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 ,2 3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2007年诊治的12例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尽12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肾上腺者占83.3%,异位嗜铬细胞瘤占16.7%。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术后要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疗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间病史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31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收集术前及术后随访20~140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良性25例,恶性6例;首发症状为高血压者21例,腹痛5例,血尿2例,体检发现者3例。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和61.3%(19/31);B超和CT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7.1%(27/31)和96.8%(30/31)。肿瘤多位于腹膜后区域,手术切除肿瘤直径2~11 cm。术后仍有高血压者3例;6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4例,其中3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定性及定位诊断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的定位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麻醉监护对手术实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以改良PNMT放射酶法,测定嗜铬细胞瘤、非嗜铬细胞瘤所致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各13、32、41例周围静脉和腔静脉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并探讨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定位价值。12例嗜铬细胞瘤及13例非嗜铬细胞瘤所致高血压患者腔静脉分段取血血浆NE含量测定结果表明:①血浆NE含量在嗜铬细胞瘤患者明显升高,为  相似文献   

8.
唐启谦 《广西医学》2001,23(5):1314-1314
嗜铬细胞瘤患者常有糖耐量降低,严重时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极少见.嗜铬细胞瘤占肿瘤的发病率极少,90%位于肾上腺内,10%在肾上腺外[1].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从1957~1999年共收治嗜铬细胞瘤63例,其中腹主动脉旁的2例,并且有1例是并发糖尿病的.国内报道发生在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并发糖尿病较多,尚未见有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并发糖尿病的报道.现将一附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其异位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术前未明确诊断且未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将导致死亡率上升高达47%[1]本院麻醉科术中处理未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结合文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231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瑜璇  郑崇达 《上海医学》1996,19(4):230-232
本文报告了我院于1958-1994年收治的231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显示,肿瘤们于肾上腺173例,肾上腺外5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8例,其中位于肾上腺7例,肾上腺外21例。本组中有7例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提出了对这些病例的处理原则。对潜在儿茶酚受性心肌病的防治,可减少手术死亡率,恶性嗜铬  相似文献   

11.
陈德才  贾学元 《四川医学》2000,21(2):128-129
我院1994~1998年诊断嗜铬细胞瘤43例,其中6例应诊断为VonHippelLindau(VHLD)又称为多发性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仅1例得以确诊,现结合文献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并首次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嗜铬细胞瘤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诊断嗜铬组织来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5月- 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具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并比较嗜铬细胞瘤和非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25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和4 38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入选本研究.NMN和MN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005和0.783±0.019;嗜铬细胞瘤与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NMN[(2930.56±4166.56) pg/mL和(70.48±25.07) pg/mL]和MN[(585.68±1368.75) pg/mL和(45.61±42.63) 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血浆NMN在130 pg/m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0.0%,血浆MN在83 pg/m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4%和90.0%.69例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NMN[(3 145.8±3651.86) pg/mL和(233.1±934.92) pg/mL]和MN[(653.7±1 053.12) pg/mL和(47.56±25.82) 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血浆NMN和MN水平可作为嗜铬细胞瘤的一线筛查指标,术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可反映手术效果和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  相似文献   

13.
陆雄伟  高振起 《现代医学》1989,17(3):182-182
嗜铬细胞瘤常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儿茶酚胺心肌病。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本病的根治方法。近年来我们实施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9例,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男4例,女5例,年龄15~55岁。持续性高血压5例,阵发性3例。心电图检查5例有心肌缺血。肿瘤位于肾上腺5例,其它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和赤峰学院附属医院1983年1月~2008年4月所有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良性29例,恶性3例;肾上腺原发肿瘤28例,异位嗜铬细胞瘤4例。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PCC)患者的心血管损害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核工业北京四○一医院收治的6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PCC的部位、性质和治疗情况,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和临床指标水平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并比较不同临床表现、临床指标水平和检查结果中患者所占比例情况.结果 60例嗜铬细胞瘤中位于左右侧肾上腺分别为26和32例,位于双侧2例,其中恶性49例,良性11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1例(85.00%)有高血压表现.27例(45.00%)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表现,头痛、心悸、多汗所占比例分别为61.67%、68.33%和60.00%.患者生化检查中出现心肌酶谱、甘油三酯、血糖和尿酸等指标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6.67%、33.33%、38.33%和31.67%.在心电图检查中,窦性心动过速(41.67%)和左室高电压(26.33%)较为常见.结论 心脏损害为嗜铬细胞瘤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且高血压及心律失常为嗜铬细胞瘤患者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瘤病2A型(MEN-2A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3例MEN-2A型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为嗜铬细胞瘤伴甲状腺髓样癌,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中8例甲状腺髓样癌发病早于嗜铬细胞瘤,5例同时伴发嗜铬细胞瘤。均行嗜铬细胞瘤切除,其中9例行双侧肾上腺肿物切除,4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10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部淋巴结清扫,3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肾上腺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恶性倾向3例;甲状腺均为甲状腺髓样癌。13例术后均随访至2012年6月,存活10例,死亡3例,死因均为甲状腺髓样癌远处转移。结论此病罕见,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方法,当嗜铬细胞瘤与甲状腺髓样癌同时存在时,首先应切除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及时、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6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为疑似症状病例组,30例为意外发现病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意外发现病例组高血压发生率、血压发作时最高收缩压及舒张压、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疑似症状病例组(P<0.01)。两组生化检测血、尿儿茶酚胺升高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嗜铬细胞瘤的位置及大小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化检测辅以影像学检查可提高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避免漏诊意外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罕见,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更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其死亡率高为48%。为产科急重症之一,应加重视。我院于1981年—1985年共收治3名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经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65年至1986年收治嗜铬细胞瘤20例,其中2例位于腹主动脉旁的巨大囊性嗜铬细胞瘤没有高血压症状,术前没有确诊,术后经病理检查才证实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常见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位于腹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链,瘤体较大,手术复杂,风险高。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症状严重,手术损伤大、操作亦复杂。我们自1985—1997年收治8例复杂性嗜铬细胞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