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ΔNp63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4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15例CIN1,6例CIN2和22例CIN3),21例角化型和33例大细胞非角化型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40例腺癌、4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腺鳞癌、2例移行细胞癌、2例玻璃样细胞癌和1例腺瘤样基底细胞癌的标本选自韩国高丽大学安岩附属医院和延边妇幼保健医院病理科,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ΔNp63蛋白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ΔNp63蛋白在所有子宫颈鳞癌标本中呈阳性表达,而在所有腺癌则为阴性。随着CIN病变级别的增加,ΔNp63蛋白表达的分布范围也逐渐增多,而且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颈癌中,合并鳞状细胞分化(associated with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of uterine cervix)的病变区ΔNp63表达增强,但在腺性分化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区域ΔNp63则不表达。结论 ΔNp63蛋白检测对区分子宫颈癌组织学类型的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子宫颈腺癌的鉴别诊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p63及其同系物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63蛋白及其同系物TAp63、△Np6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183例肺癌、30例肺良性病变的石蜡标本,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种蛋白在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63蛋白及其同系物map63、△Np63三者在肺鳞状细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小细胞癌的表达具有一致性(r〉0.75,P〈0.01),且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其它类型(P〈0.01);在鳞状细胞癌中△Np63表达率(74.6%)略高于map63(67.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p63、TAp63及△Np63在肺癌旁组织或肺良性病变的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不表达,而只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的基底细胞和支气管腺的肌上皮细胞。结论p63基因在不同类型的肺癌中作用不同,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种同系物map63和△Np63在鳞状细胞癌中也呈高表达,其机制有待研究。p63可作为肺鳞状细胞癌与其它类型癌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对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53~67岁,平均61.5岁,4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镜下见癌组织由形态单一、分化良好的基底样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小巢状或条索状。癌巢周边见栅栏状排列的细胞核,部分癌巢中央形成囊性腔隙,也可见腺样或鳞状分化。4例患者均伴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5/6、CK8/18、CK19、p16、p40、p53、BCL-2和p63均阳性,ER、CK7、CEA、CD117和S-100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HPV16/18阳性。4例患者随访19~6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属于罕见但预后较好的肿瘤,因预后不同,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及腺鳞癌鉴别。治疗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锥切术,不推荐放、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鼻咽部癌4种组织学类型中EB病毒的感染率以及野生型潜伏膜蛋白(LMP)1和缺失型LMPl EB病毒变异株单独或双重感染的检出频率,阐明缺失型LMPl基因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117例鼻咽部癌,包括48例非角化性癌、25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5例腺鳞癌、6例黏液表皮样癌和33例腺癌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99例EBER阳性的癌组织和53个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LMPl基因。结果EBER原位杂交示,48例非角化性癌和25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EB病毒感染率均为100%;而腺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的:EB病毒感染率为9/11,腺癌为51,5%(17/33)。阳性病例中大多数非角化性癌细胞呈EBER阳性,而在17例腺癌中仅见到少数EBER阳性肿瘤细胞。在非角化性癌中检测到单独缺失型LMPl:EB病毒变异株的百分率(85.4%,41/48)不但高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8.7%,4/46),而且高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16.0%,4/25)。在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中检出野生型LMPl和缺失型LMPl基因EB病毒的双重感染率(56.0%,14/25)高于非角化性癌的(12.5%,6/48)。在腺癌和健康成人单个核细胞中检出的大多数EB病毒为野生型LMPl和缺失型LMPl基因变异株同时并存。非角化性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癌之间的:EB病毒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角化性癌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EB病毒的感染率相同,但非角化性癌中单独缺失型LMPl EB病毒变异株检出率远远大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多数含有野生型LMPl和缺失型LMPl双重EB病毒变异株。结论由于分化导向不同而发生的鼻咽部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的EB病毒感染率。缺失型LMPl基因的EB病毒变异株可能在非角化性癌中呈选择性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AQP)1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QP1和MVD在74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6例,子宫颈腺癌28例),34例CIN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以腺癌表达量最大,鳞癌与CIN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而在其他各组间都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MVD逐渐增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现在子宫颈鳞癌、腺癌和正常组织中MVD的表达量要比AQP1大,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IN中的表达量相对一致。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淋巴转移阳性者AQP1和MVD的表达量较阴性者高(P<0.01)。结论AQP1主要表达于子宫颈癌组织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量较微血管密度低,并与微血管一起在子宫颈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对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年龄均>50岁,无明显症状,为体检时发现.子宫颈无明显肿瘤外观,2例均行全子宫切除术.组织学: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向间质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胞质稀少,胞核深染,瘤巢周边的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例瘤巢中央见灶状腺腔样分化.其中例1伴灶状鳞状细胞分化及轻微的间质水肿,例2无明显间质反应.例1瘤细胞浸润深度2.8 mm,宽度6.5 mm;例2瘤细胞浸润深度3.5 mm,宽度2.5 mm,2例均伴CIN3.2例均随访1年,无异常发现.结论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常伴有CIN,诊断需与腺样囊腺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HPV感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对45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5例子宫颈腺癌、3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HPV16和Ki-67表达的检测。结果HPV16阳性率为78.9%(71/90),其中HPV16阳性率在子宫颈癌组织中为76.0%(38/50),在CIN病变中为94.3%(33/35),在正常子宫颈黏膜上皮组织中为阴性(0/5)。Ki-67阳性细胞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逐级增加,显示Ki-67表达程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HPV和Ki-67在CIN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相关(P〈0.005)。结论瑞安地区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应用Ki-67与HPV可作为筛选子宫颈癌高危个体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类型、分化程度与神经内分渥分化间接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43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标本,采用7种神经内分泌抗体,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其神经内分泌分化。结果:阳性率为53.4%,其中鳞癌和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2.9%和58.3%;而2例大细胞癌皆阴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类型与神经内分泌表达的种类有一定关系;而组织学类型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与神经内分泌分化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HPV L1蛋白和p16在子宫颈各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颈病变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各种子宫颈病变(CIN1级18例、CIN2级9例、CIN3级8例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6例)中HPV L1蛋白和p16的表达.结果 HPV L1蛋白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26.8%.其中HPV L1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44.4%,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无表达.p16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68.3%,其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77.8%,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表达阳性.100%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p16+/HPV L1-,而61.1% CIN1中为p16-/HPV L1+或p16-/HPV L1-.结论 随着子宫颈病变的进展,HPV L1阳性表达率降低而p16阳性表达率增高.p16+/HPV L1-提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进展的可能,而p16-/HPV L1+和p16-/HPV L1-可能为无进展的或潜在消退的子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0.
肺原发性大细胞癌及肉瘤样癌的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出版的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第4版)将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肉瘤样癌,类癌和唾液腺型肿瘤8个主要类型,其中肺大细胞癌及肉瘤样癌同属于发生于肺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有多种形态学表现,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肺大细胞癌及肉瘤样癌又分为数个亚型,可能造成诊断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1.
p6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结或肺内转移性肿瘤标本组织中p63基因的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63基因表达与其定位在3q 27-q2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同时检测72例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和肺癌肺内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内的p63基因mRNA水平.另外,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50例原发性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70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了3号染色体长臂改变的分析.结果p63mRNA转录因子在肺鳞状细胞癌标本表达明显增强,与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相比增多10倍以上.肺癌转移灶内p6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原发性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94.64%;腺癌是1.79%;4例大细胞肺癌中2例为阳性染色;但所有小细胞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pT1分期肺癌的p6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2分期肺癌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发现肺鳞状细胞癌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有显著的扩增,腺癌表现为缺失.鳞状细胞癌p6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3q27-q29区域的显著扩增有明显正相关性(P<0.000 1),说明定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的p63基因的拷贝有明显的扩增.结论p63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较其他肿瘤表达显著增高,转移灶高于原发灶;肺鳞癌p63表达增强与3号染色体长臂3q27-q29区域的扩增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MGA2蛋白在HPV阳性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HPV阳性病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分诊结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43例子宫颈脱落细胞HMGA2蛋白表达,其中包含细胞学诊断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41例,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2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3例,鳞状细胞癌14例。结果随访24个月发现HMGA2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相关,阳性率及其强度随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2%;其对组织学阳性的检验效能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涂片。结论HMGA2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子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病理类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第18、19、21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92例肺癌石蜡标本,按WHO(2004)肺、胸膜肿瘤组织学标准进行病理分类,提取肿瘤组织DNA,PCR扩增EGFR外显子18、19、21序列,分析肿瘤病理类型与EGFR基因各外显子突变类型和频率关系。结果192例肺癌中腺癌90例,突变率为32.2%(29/90);鳞状细胞癌53例,突变率为18.8%(10/53);腺鳞癌32例,突变率为50%(16/32);小细胞癌突变率为17.6%(3/17)。腺鳞癌比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突变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18外显子突变率为1.6%(3/192),19外显子突变率为10.9%(21/192),21外显子突变率为17.7%(34/192)。在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标本中检测到18外显子突变,二者差异无显著性;19外显子突变在各病理类型中均可检测到,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1外显子突变在各病理类型中均检测到,腺癌和腺鳞癌比鳞状细胞癌突变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中腺鳞癌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癌和腺鳞癌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率较高,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C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20例MCSC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巨检、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结果本组肿瘤中纯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6例、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13例、癌肉瘤1例。全组平均发病年龄52·4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SCC和ASC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和66·7%。巨检45%病例呈囊性。镜下角化型SCC2例、棘层松解型1例、角化与棘层松解混合型2例、角化与梭形细胞混合型1例。ASC中的SCC成分均为角化型,腺癌成分则为浸润性导管癌,仅1例混有少量黏液癌。1例癌肉瘤含有鳞癌、腺癌和软骨肉瘤成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病例的SCC成分均呈CK34βE12、CK5/6、CK14和p63阳性,ER、PR阴性。5例腺癌成分呈CK34βE12灶性阳性,各有1例腺癌成分灶性表达CK14和CK5/6。CK8阳性见于所有腺癌成分,仅1例SCC成分呈灶性阳性。SMA在本组肿瘤的腺鳞两种成分均呈阴性。结论MCSC以ASC最为常见,眼观呈囊性是其特点之一。SCC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变异。CK14、p63和CK8作为一种组合可能有助于SCC的鉴别诊断。规范诊断标准的大样本研究将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阴性的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和DNA倍体分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PCR方法筛查出HPV感染阴性的20例慢性宫颈炎、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例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38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鳞癌)和15例浸润性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染色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这些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探讨HPV阴性的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结果p16^INK4A蛋白特异性地表达在CIN和CGIN病变、鳞癌以及腺癌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中,而在正常鳞状上皮和腺上皮中没有任何阳性表达信号。另外,DNA异倍体在浸润性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病变组(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癌中DNA异倍体存在的百分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尚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8例p16^INK4A表达阴性的浸润性鳞癌中有2例表现为DNA异倍体。结论p16^INK4A蛋白检测可以作为HPV感染阴性的宫颈鳞癌及腺癌的早期诊断指标,结合DNA倍体分析将对宫颈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GRP9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GRP94蛋白的表达,分析GRP94表达情况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GRP94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并呈现出向核周集中的趋势.结论 GRP94的高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汕头地区1978-1988年病理确诊的2487例食管癌中,有食管腺癌48例,占1.93%,48例食管腺癌的组织学可分6亚型:高分化普通型腺癌(10例),低分化普通型腺癌(11例),腺鳞癌(18例)。粘液表皮样癌(4例),圆柱瘤样癌(1例),基底细胞样癌(4例)。各型的组化,免疫组化表达及预后均各有特点,提示食管腺癌组织学再分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00例胃癌利用Syn、CgA、CD56和NSE四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筛出23例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具有外分泌特征的区域可见分化好或分化差的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等组织学形态,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区域可以看到6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学表现:分化好的腺管状、分化差的低分化腺癌样、印戒细胞或黏液腺癌样、小细胞癌样、髓样癌样、淋巴上皮癌样.在同一病例内以上6种形态或以不同比例出现,或以某一种形态为主.结论 胃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肿瘤并不少见,形态学上与常见的胃腺癌不易区别,需要依靠免疫组化进行检测,其生物学行为是否与腺癌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埃兹蛋白(Ezrin)、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细胞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水平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子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子宫颈鳞癌,20例腺癌,2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标记及分析. 结果 Ezrin、MMP-2及TIMP-2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颈鳞癌、腺癌、上皮内瘤变的异型细胞质内,各实验组中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和MMP-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量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P<0.01), 而TIMP-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却相反.同时发现Ezrin、MMP-2及TIMP-2蛋白水平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有正相关性. 结论 Ezrin、MMP-2及TIMP-2 蛋白在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高. Ezrin和MMP-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中高表达,而TIMP-2为低表达,提示它们在子宫颈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Ezrin、MMP-2及TIMP-2蛋白水平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有正相关性,这三者在子宫颈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20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18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