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分子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基因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可通过转录后抑制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生命过程。microRNA146a(mi R146a)是最早被发现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的miRNA,它的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miR146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其诊断与治疗。该文对mi R146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肺癌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率中位居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5年生存率仅为15%,缺乏早期诊断是非小细胞肺癌难以有效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早期诊断可以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研究发现,小分子RNA(microRNA)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的环状RNA hsa_circ_0009590,hsa_circ_0003302、hsa_circ_0023903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以及hsa_circ_004381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位点rs2293152与心梗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14例冠心病患者及14例对照组的外周血RNA,...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简介1.1帕金森病(PD) 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缓慢发生的老年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减少及平衡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Tretiakoff发现,PD患者的中脑黑质中含有色素的神经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性变性、脱落、消失。此后,又有研究者发现并确认PD的病理改变主要位于黑质,且主要是黑质致密带的多巴胺细胞,而色素的网状带细胞则相对残存。近年来,在PD发病中的遗传因素研究有较大突破。1997年Polymeropoulos等  相似文献   

5.
薛苗  毛小荣  陈红  岳伟 《肝脏》2011,16(1):41-44
目的 探讨经腹腔注射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分子干扰RNA(siRNA)是否能抑制大鼠体内肝脏CTGF基因表达及防治大鼠肝纤维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腹腔注射40%CCl4 (3 mL/kg)及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次/3 d,连续8周;预防组腹腔注射40%CCl4 及尾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能够特异性地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 是目前最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 体内外研究均证实了RNAi在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中的作用. 近年来, 为使RNAi更适应抗HBV感染临床应用的需要, 许多学者针对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靶序列、转导方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载体、各种联合策略的选择及化学修饰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综述RNAi技术, 尤其是HBV特异shRNA在抗HBV感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核仁小分子RNA宿主基因(SNHG)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NHG1在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和正常胃上皮细胞NGEC中的表达水平及采用SUHG1的小干扰RNA(si-SNHG1)干扰后SNHG1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沉默SNHG1对SGC7901、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沉默SNHG1对SGC7901、BGC82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沉默SNHG1前后增殖标志物Ki67和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SNHG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株(P0.05);沉默SNHG1能显著抑制Ki67、MMP-2、MMP-9的表达。结论 lncRNA SNHG1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SNHG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起抑制作用,SNHG1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
血是生命的泉源。血管是人的命脉。高血脂者动脉内易沉积脂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病根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患了高血压,必须先遵医嘱服药控制,避免损害心、脑、肾等器官。但是药物祛除不了动脉粥样硬化这个病根。某些药可溶栓、抗凝、强心,缓解心脑血管病危状况;做手术可救命,但不能减轻其余心脑血管的内腔狭窄状况。血压正常者如若血液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阻抑作用及对HSC培养激活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原代HSC,将siRNA以脂质体包裹,转染培养72h的原代HSC,设空白对照,收集孵育96h细胞,以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原代HSCCT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结果转染siRNA的原代HSCCTGF及α-SMA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对照相比,CTGF蛋白下调(92±5)%(P<0.01);α-SMA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2±9)%(P<0.01,Westemblot方法)和(58±6)%(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论siRNA能显著下调大鼠原代HSCCTGF基因表达,明显阻抑原代HSC培养激活,提示针对CTGF基因化学合成的siRNA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王蒸  张凯  谭焰 《国际呼吸杂志》2022,42(7):513-518
环状RNA(circRNA)作为新型内源性非编码RNA,在高度分化的真核生物中基因广泛表达,通过反向剪接形成共价闭环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近些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circRNA被大量发现并逐渐成为RNA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circ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癌等...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肾损害和肾结石症等。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正迅速增高。本文从多个方面综述了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脑栓塞与甲状腺毒性心房颤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0.1 mU/L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毒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脑静脉血栓形成、烟雾病和巨细胞动脉炎;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密切关系.但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这种联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14.
Rho相关激酶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危害极大.许多研究发现,诸多因子参与了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包括Rho相关激酶.文章就Rho相关激酶在脑血管病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虽然1985年国际颅外/颅内旁路术研究否定了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方面的作用,但近年来仍有很多学者热衷于这种血管吻合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文章综述了这一技术在适应证和术式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醛固酮合成酶是醛固酮合成过程中最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编码基因为CYP11B2.醛固酮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虽然1985年国际颅外/颅内旁路术研究否定了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方面的作用,但近年来仍有很多学者热衷于这种血管吻合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文章综述了这一技术在适应证和术式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对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和其促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又称“X综合征”,由血管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组成,其各个组分的共同发病基础和核心机制是胰岛素抵抗,病理学特点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MES)的影响。方法: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普通组、肝素组和氯吡格雷组,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MES。结果:340例患者入院时MES阳性率为19·70%,入院10d时为10·88%。入院10d时肝素组MES消失率优于普通组(P<0·05),氯吡格雷组MES消失率优于肝素组和普通组(P<0·05)。结论:以氯吡格雷为基础的干预可明显降低MES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