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3-4885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148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其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 148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23例复苏成功,125例失败,复苏成功率15.5%.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从心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肾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胺碘酮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较低,普及全社会急救意识、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等,是提高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患者长时间持续心肺复苏成功一例钱学贤刘映峰付向阳贺江南吴志坚赵常伟患者女,59岁。因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头晕3小时,于1997年2月1日2130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24例,死亡48例,成功率为33.3%。其中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的19例患者中,成功2例,死亡17例,成功率为10.5%。性别和年龄与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外伤组的复苏成功率比外伤组高(P0.05)。随着心搏骤停至急诊科开始复苏的时间延长,复苏成功率下降(P0.01)。抢救人员数≤4人组与≥6人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外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伤患者。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早期复苏和足够的人员参与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91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经过CPR,对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置入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1~10min平均(4.9±2.5)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5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2例,冠状动脉斑块2例。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脑复苏不全0例,应激性溃疡2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心肺复苏急性患者进行护理的应用,以急诊护理分诊为主,对患者进行救治效果的评估.方法:选取50例心肺复苏急性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划分小组.其中基本组、试验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大.基本组的常规护理流程主要包含分诊、就诊、心电图监控,试验组采用急诊护理分诊.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时间值分别为16.36±1.65、1.32±...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26例随机分成面罩联合插管组、插管组和面罩组,比较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和存活情况。结果经过急救后,3组间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显著(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8.6%、45.2%和33.3%,均显著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结论急诊科院前和院内采取面罩联合插管进行老年心肺复苏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减少伤亡,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正> 心肺脑复苏成功后存活的病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健康地走出医院.我们对一例心肺复苏后无尿病人迅速进行血液滤过,并取得成功.现报道此例并复习文献,以讨论处理复苏后综合征有效途径.患者,女性,61岁.因缺血性心肌病入院.入院后第四天8Am时突然出现心室纤颤,心室停搏长达6分钟.行电击除颤(从100—350J)达十余次.并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胸外心脏按摩,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周围静脉注入大剂量肾上腺素达18mg.8:30Am病人  相似文献   

8.
急救的一大重要任务是心肺复苏(C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或者心肺脑(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心肺复苏与休克这两个章节是在各种医学书籍中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内科学、外科学、骨科学等多个临床学科的专著中,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心肺复苏(或心肺脑复苏)和休克的章节,因此,做好CPR(CPCR)等抢救工作,是急诊科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CPR)干预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接受心脏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两组,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一组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一组是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的干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指标情况(复苏成功的时间、呼吸机支持的时间、ICU入住的时间、复苏后的动脉压和复苏心率水平)都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风险处理和护理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运用于接纳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昏迷的程度,帮助患者尽早恢复,预防不良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急诊46例接受心肺复苏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院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39.1%(18/46).老年人常见的呼吸心跳骤停原因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窒息也是老年人呼吸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性别及各种病因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影响不大;早期发现围心搏骤停前表现可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复苏成功率下降;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地点以及并发症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早期发现围心搏骤停前表现呈正相关,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2年1~6月份,内科住院患者死亡65例,其中有复苏指征者22例是抢救无效死亡。现就病历资料所载,总结于后: 1.资料 死亡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19~78岁。基础疾病:肺心病9例,冠心病5例,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2.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诉"发作性胸痛6 h",急诊入院。入院前6 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性,向左肩背部放射,伴大汗出,无恶心、呕吐,疼痛持续约1 h缓解,未予诊治。1 h前无明显诱因胸痛再次发作,症状同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既往病史 20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吸烟史30余年,20支/d;否认酗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3次/min,呼吸20次/mi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核心.心肺复苏辅助装置和团队心肺复苏可改善人工胸外按压的低效能,因此在心搏骤停抢救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现主要对心肺复苏辅助装置的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团队心肺复苏的发展理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安徽省立医院王爱玲,顾统元综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运德审校成都市心血病研究所心肺复苏始于1958年,本世纪60年代广泛用于临床。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是其三大要素。80年代又把脑复苏推向复苏学前沿。其后钙离子桔抗剂治疗缺氧和心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对学生进行强化模拟训练(即在第一次训练一个月后再强化一次)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所有学生均通过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一次,然后将6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一个月后再应用模拟人进行训练一次,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课堂基础理论回顾+多媒体演示课件观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练习),统计分析两组考核成绩.结果 两组学生经过第一次模拟培训后单项技能考核及综合演练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单项技能考核中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电除颤、综合演练考核指挥抢救、制定抢救措施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按压、判断现场情况及团队合作考核通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采用强化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往Q-T间期缩短的报道很少,特别是心肺复苏后伴Q—T间期缩短更少,值得人们关注。现将近期观察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后约有20%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约40%意识不能恢复乃至死亡。因此,脑复苏仍是心肺复苏后的难题。 一、尽早开始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脑组织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秒即可意识消失,缺氧15秒可有数分钟昏迷,缺氧3分钟可致数日昏迷。心跳停搏4~6分钟可造成大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完全无氧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细胞生命时间不超过8分钟。心跳骤停经过复苏后,不同器官内氧供应恢复的时间为1~40分钟。而脑组织在复苏开始数分钟仅有某些部位得到氧供应,大部分在10~20分钟后才有氧供应,30~40分钟后脑组织才完全转入有氧代谢。而无氧代谢产生丙酸、乳酸等  相似文献   

18.
自 1995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对 35例心跳、呼吸停止病人进行复苏抢救 ,成功 2 0例 ,其护理要点及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0~ 58(34± 2 4 )岁。1.2 心跳、呼吸停止原因及诱因麻醉意外 4例 ,交通事故 3例 ,灼伤 4例 ,触电3例 ,心肌梗死 3例 ,心肌病 3例。1.3 综合抢救措施包括人工呼吸机应用 ,心外挤压 ,心电监护 ,抗心律失常 ,抗休克 ,纠正酸中毒 ,脱水 ,抗炎 ,利尿 ,冬眠及能量含剂应用等综合治疗。2 结 果经 3.8~ 2 5(14.4± 10 .6 )分钟综合抢救治疗 ,恢复生活自理者 17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84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分析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15例,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7例,有效率为16.67%,分析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具有较高的复苏成功率,可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来院心脏呼吸骤停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均采用CPR model 心肺复苏,为实验组;其余38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能更好的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