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不同吸痰深度对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 ~2019-01本院接受的机械通气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进行不同吸痰深度控制,并完成对吸痰效果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影响分析.甲组为浅部吸痰法,入管1 cm,乙组为深部吸痰法,在甲的基础上深度增加1cm,丙...  相似文献   

2.
<正>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作为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气道建立使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安全、有效的吸痰不仅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而且可避免或减少肺泡塌陷、低氧血症、医源性感染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并发症。因此,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保持呼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急重症,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重要操作技术。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现将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8月共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吸痰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与传统开放式吸痰相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36例为传统开放式吸痰,31例为密闭式吸痰。结果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波动影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而且有效地减少了缺氧和交叉感染的机会,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均予密闭式吸痰法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吸痰后患者SpO2为(98.0±2.0)%高于吸痰前的(95.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更为科学、合理,是机械通气患者较适宜的吸痰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方式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两组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开放式吸痰,使用密闭式吸痰对于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波动影响较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吸痰方式对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式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临床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93例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得出吸痰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任春霞 《安徽医药》2011,15(12):1616-1617
目的对比观察机械通气时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比吸痰前1 min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3 d后实验组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因而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蒋洁 《淮海医药》2001,19(5):412-412
目的 比较气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对使用高频呼吸机机械通气抢救的呼吸衰竭新生儿32例进行气管内吸痰。结果 32例呼吸衰竭患儿经机械通气后抢救成功,无1例因痰液阻塞或吸痰操作不当而造成抢救失败。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管理,观察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理系统。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评分。结果(1)吸痰前及吸痰后两组患者的SPO.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时观察组的SPO2[(90±0.21)%]明显较对照组[(71±2.5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吸痰前及吸痰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无显著性(尸〉0.05),吸痰时观察组的心率[(93.8±1.1)bpm]明显较对照组[(118±0.75)bpm]稳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O.9±0.7)较对照组(1.87±0.8)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封闭式吸痰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气道湿化状态下密闭吸痰对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情况,为优化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吸痰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痰时的痰液粘稠情况纳入并分为A组(I度)、B组(Ⅱ度)和C组(Ⅲ度),每组20例,收集并比较三组吸痰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气道刺激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在吸痰不同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间的生命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效应和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5);A、B两组呛咳、呼吸困难、流泪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气道湿化促使痰液粘稠度达到Ⅱ度时有利于减少吸痰造成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可明显降低气道刺激不良反应,临床在实施气道湿化时应注意加强对湿化程度的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系统排痰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的排痰护理,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排痰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的排痰护理包括增加室内湿度、湿化气道、掌握吸痰时机和吸痰技巧、保证机体液体入量等,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通气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痰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后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的的排痰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观察吸痰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后烦躁、呛咳、气道粘膜损伤、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50%、9.38%、6.25%、O%,对照组分别为34.48%、27.59%、31.03%、6.90%。两组患儿吸痰后烦躁、呛咳、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层吸痰法可减轻新生儿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气道粘膜损伤、烦躁、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ICU护士的吸痰水平。方法:将本科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中、吸痰后0.5min和吸痰后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吸痰护理中以及开始后0.5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内吸痰,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较开放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更加有益,可以有效避免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式过滤器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机械通气并常规气道湿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30例加用机械式过滤器治疗者为治疗组,另30例未使用过滤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机械通气第l天的2 h、12 h、24 h的气道平台压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机械式过滤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会增加患者呼吸道阻力,不增加患者呼吸做功,未发生因阻塞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机械式过滤器使用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与56.7%,x2=5.554,P=0.018).结论 机械式过滤器可安全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采用鼻胃管、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以连续性输注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各种并发症,总结护理要点及体会。结果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总结出了护理要点,预防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支持的方式、方法、途径及护理与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密切相关,采用连续性输注,注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密切观察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呼吸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分别监测有效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系统总阻力(Z)、气道闭合压(R0.1)及血气分析。结果 在外周型呼吸衰竭新生儿,Cdyn、比顺应性、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和Z在撤机时与上呼吸机第1天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机械通气中.通过检测外周型呼吸衰竭的Cdyn、比顺应性、Z、P(A-a)DO2、及P0.1的动态变化,可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为临床小儿呼吸机的成功撤离提供了有关肺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0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愈好转率达90.7%。结论: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