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对自杀的态度,为社区采取自杀的个性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差异;不同婚姻状况者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收入不同的人群对自杀者的态度亦不同。结论社区人群的自杀态度具有多变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进行自杀干预时应充分评估当事者的人口学特征,考虑个体因素,同时重视改变公众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 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学工科生、医学生与医务人员对自杀的态度及三者之间的异同,该研究应用自杀态度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取样,对383名大学工科生、医学生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组人群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都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对安乐死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工科生对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认为自杀的干预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与教育社会公众保持适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折住院患者自杀态度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骨科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骨折住院患者,选用自行设计的骨折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态度问卷(QS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以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骨折住院患者对自杀态度的四个因子均持矛盾和中立的态度:四个维度均分F1=3.247±0.538; F2=2.864±0.411; F3=2.583±0.528;F4=2.641±0.815.骨折组与对照组在对待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因子)和安乐死的态度(F4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骨折患者对自杀者的态度(F2因子)与其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192和r=0.177,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F4因子)与其焦虑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骨折住院患者在创伤后焦虑、抑郁水平升高,对自杀普遍持不赞成的态度且其求生、康复期待强烈.提示骨折患者需要临床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而且干预的内容及方式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自杀态度,并探讨其与病情、应对方式的临床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 000例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为合并组,另单纯抑郁症、单纯焦虑症患者各600例,为抑郁组和焦虑组。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3组自杀态度、病情、应对方式得分,分析合并组自杀态度与病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 合并组各维度自杀态度调查评分[(19.43±2.01)分、(20.07±2.11)分、(11.06±2.01)分、(11.01±1.85)分]、积极应对评分[(17.12±2.07)分],均明显低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SDS[(65.85±3.95)分]和SAS[(65.38±3.37)分]评分均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消极应对评分[(13.56±1.50)分]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中F1、F2、F3和F维度自杀态度与SDS、SAS、消极应对均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而上述维度自杀态度与积极应对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 结论 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排斥不明显,且与病情、应对方式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普遍加大,自杀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公共问题和卫生问题.在我国自杀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4%[1].在15~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排列在第1位[2~3].自杀行为包括3个方面:即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从预防角度来讲,自杀意念是干预自杀行为的关键点,是预防自杀行为的起始阶段[4].作者调查了城市及农村居民对自杀的态度、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心理健康状况,为自杀干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对自杀的态度,分析影响高职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0名高职生采用SCL-90和QSA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显示总分阳性率为28.5%,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者占19.6%,有中度心理问题者占6.2%,有重度心理问题者占2.8%;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各因子分均偏高。对于自杀态度调查(QSA)显示,学生对自杀态度四个维度主要持矛盾中立和赞同支持的态度。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杀行为性质认识和对安乐死态度之间无差异(P0.05),而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杀者态度和自杀者家属态度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城乡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方法采用选点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应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对两组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完成调查277人,两组之间在对自杀性质的认识及安乐死态度上存在差异,两组对自杀态度4个维度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人数在58%-81%。结论城乡中学生对自杀各维度的态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 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并探讨抑郁在自杀风险与五态人格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中医五态人格测验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和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集体施测调查了535名大学生,以此作为样本组。结果:样本组的五态人格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以抑郁为中介变量,结果显示,太阴人格对自杀风险的直接效应显著(β=0.105,P0.05),中介变量抑郁对自杀风险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44,P0.01)。结论:该校学生人格水平优于全国常模水平,抑郁在太阴人格和自杀风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吕臻  艾明  况利  陈建梅  牛雅娟  费立鹏 《重庆医学》2014,(26):3474-3477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中自杀未遂者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比较有自杀未遂行为和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在自杀态度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差异。结果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7%。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比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更加肯定自杀的不可预防性、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对自杀抱有正性的态度,并认为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而相对比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而言,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更多的是歧视自杀行为、对自杀行为是负性态度、不认为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及承认自杀的社会重要性。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比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的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其自杀态度中,自杀的不可预防性、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对自杀的正性态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各维度的分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杀的社会重要性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的分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对自杀更倾向于肯定态度,这部分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差,提醒高校教育者和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自杀相关知识的教育,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有自杀风险的高危学生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山东省6个县及县级市收集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的病例409例,采用相关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访谈。结果 成功获得386例病例的自杀态度资料。自杀知识3个问题知晓率分别为24.7%、59.6%和52.6%,家庭经济和精神疾病影响自杀知识的知晓率(P<0.05);14.5%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肯定、认可、理解或宽容的态度,51.6%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33.9%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反对、否定、排斥或歧视的态度,患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肯定、认可的态度(P<0.05);81.3%的病例同意自杀行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否定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程度自杀意图的病例对于自杀的态度有所不同。结论 不同特征的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不同,干预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洛阳市某中学初中生欺凌受害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减少初中生的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5月,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卷)、心理痛苦量表、同伴依恋问卷和自杀行为问卷对河南省洛阳市某中学184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初中生中,自杀风险的检出率为26.83%,自杀风险在性别(Z䥺Symbol}@@-6.85,P<0.001)、年级(Z䥺Symbol}@@-3.59,P<0.001)和生源地(Z䥺Symbol}@@-2.35,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欺凌受害的检出率为30.50%,欺凌受害仅在性别(Z䥺Symbol}@@-5.47,P<0.001)和年级(Z䥺Symbol}@@-7.37,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欺凌受害与自杀风险(r䥺Symbol}@@0.40,P<0.01)、心理痛苦(r䥺Symbol}@@0.50,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痛苦与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r䥺Symbol}@@0.64,P<0.01)。心理痛苦在欺凌受害与自杀风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71....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不同社区人群高血脂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郁  侯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90-3091
目的:了解不同社区人群高血脂意识。方法:采用问卷式方法面对面调查,选择城市居民和农村乡镇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500人,共计3000人。结果:认为4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常规检查血脂、高血脂会引起哪些疾病、哪些方法能预防高血脂的正确回答率城市社区均明显高于农村社区(P<0.01)。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曾经做过血脂检查的人分别为20.1%和1.4%,平均为9.3%,做过血脂检查的人中,平均有31.6%的人被告知血脂高于正常水平。超重或肥胖者被告知有高血脂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的人(P<0.01)。结论:城市社区的人群高血脂意识高于农村社区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于本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出院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接受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等问卷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满意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实际适应性、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NGAS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杀风险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专题教育的家庭干预可帮助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对于减少自杀行为倾向、控制病情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我和谐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5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医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医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大多处于中(77.08%)、高分组(12.45%)水平;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及自我和谐程度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P〈0.05)。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均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中立为主,其自我和谐程度不高,自我和谐程度是影响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震后灾区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方法 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LV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灾区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生命价值观各维度上,男生生存价值和精神价值[分别为(1.85±0.57)分,(1.73±0.55)分]高于女生[分别为(1.66±0.43)分,(1.54±0.40)分],男生[(2.59±0.46)分]工具价值低于女生[(2.76±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越价值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3.710,P<0.05).自杀态度各维度上,男生[(3.01±0.51)分]在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得分低于女生[(3.28±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3.110,P<0.05),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7±0.37)分,(2.50±0.37)分]、地区[城乡分别为(2.48±0.36)分,(2.61±0.38)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1±0.71)分,(2.86±0.73)分]、年级(F=3.357,P<0.05)、专业[文理科分别为(2.94±0.65)分,(2.64±0.76)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有显著回归效应,个人价值和工具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生命价值观总分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结论 生命价值观可以预测灾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心理工作者要加强灾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及自杀观念与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探寻自杀行为可能的生物学标记,为早期识别和干预自杀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参照CCMD-2-R、DSM-Ⅳ诊断标准,选取52例有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自杀未遂)的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全血标本,抽提DNA,扩增5-HT2A受体基因片段,鉴定基因型.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0.O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0.52)明显高于对照组(0.39)(χ2=3.91,P<0.05),3种基因型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χ2=6.12,P<0.05).自杀组与对照组之间3种基因型的两两比较显示TT与CC相比、TC与C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5.02,P<0.05).自杀行为(自杀未遂)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自杀行为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0.58)明显高于对照组(O.39)(χ2=6.13,P<0.02).基因型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χ2=9.18,P<0.02).结论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自杀行为相关,102C型等位基因频率与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