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芬  叶庆 《四川医学》2014,(6):648-651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胆囊的超声改变。方法对照组50例为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50例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两组肝功能均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超声主要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将观察的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观察胆囊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胆囊壁毛糙、胆囊壁稍厚、增厚,胆囊腔内回声欠清晰,细弱光点回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囊各观察指标比较,CD4^+T细胞数在300/mm^3以上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在200-100/mm^3时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D4^+T细胞数100/mm^3以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异常超声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胆囊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效抗逆转录治疗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影响。方法分析25例患者在治疗前(DO)和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第3、6、12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动态变化。结果AID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间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t=24.98、t=11.61,P均〈0.001)。25例患者DO前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量分为Ⅰ组(〈100个/μL)、Ⅱ组(100~200个/μL)、Ⅲ组(〉200个/μL),经3、6、12个月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各组与DO前比较:Ⅰ组P均〈0.01、Ⅱ组CD4^+T淋巴细胞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P〉0.05、Ⅲ组P均〉0.05。Ⅰ组DO前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最低,经12个月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增加最为明显。有关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增加比较: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P均〈0.01;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结论HAART能有效回升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提示HAART治疗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越低患者疗效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情况,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表达与HIV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和绝对计数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成人.15例AIDS患者和20例HIV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CD4^+琳巴细胞明显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CD4呻沐巴细胞数低于200个//mm^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倒置。结论:用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IDS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与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 53例AIDS合并表浅淋巴结肿大患者均给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进行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组24例和晚期组29例,检测两组ART前、ART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T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患者CD4+T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50个/μl早期组3例,晚期组24例;CD4+T细胞计数50~100个/μl早期组7例,晚期组5例;CD4+T>100个/μl均是早期组.早期组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高于晚期组(P<0.01).治疗后两组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CD4+T细胞水平可能与其淋巴结结构改变有关,但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可能并不影响其ART后的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B+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来寻找能有效预测CD4+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350个/μL的总淋巴细胞的范围.结果:调查对象总淋巴细胞计数和CD4+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 =0.602,P<0.01),总淋巴细胞<1 4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有73.0%的灵敏度,69.2%的特异度,92.0%的阳性预测值;总淋巴细胞<1 7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有76.9%的灵敏度,66.7%的特异度,97.3%阳性预测值.结论: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可利用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CD4+细胞计数的一项替代指标,来预测了解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职业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HIV/AIDS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职业防护、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467例正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比。结果15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HIV/AID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感染发生。结论HIV/AIDS不是手术禁忌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估其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HIV/AIDS患者手术需根据CD4^+的绝对数来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手术较安全。医护人员做好职业防护,严格操作规程,是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结核病病人(AIDS/TB)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6例AIDS/TB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实施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CD4+T细胞计数上升水平,分析其发生毒副作用与基线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AART 1年内106例患者中出现毒副作用症状39例,占36.8%,其中24例在HAART后3个月内出现,占61.5%,主要表现为食欲改变、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绝大多数病人在接受HAART后CD4+T细胞均显著上升(P〈0.01)。基线CD4+T细胞〈50/μl者72例,基线CD4+T细胞≥50/μl者34例,两组HAART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CD4+T细胞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TB患者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大多发生于HAART后3个月内毒副作用与基线CD4+T细胞计数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和白细胞(WBC)检测结果。方法CD4^+和CD8^+计数通过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118例HIV/AIDS住院患者,WBC降低组(3.00±0.61)×10^9/L的CD4^+和CD8^+分别为(68.60±38.98)个/ul和(266.89±126.52)处/ul,WBC正常组(7.13±5.12)×10^9/L的CD4+和CD8+分别为(104.39±61.37)个/ul和(380.17±134.06)个/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守3.62,t3=5.35,P均〈0.01);两组别CD4^+/CD8^+比值比较均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4^+/CD8^+、WBC有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服用奈韦拉平(NVP)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中,使用奈韦拉平初治发生皮疹和肝损害的情况统计及相应处理对策。方法将170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多少分为两组。 A组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B组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两组初治患者使用以下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或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监测肝功能,血常规,CD4+T淋巴计数,监测有无皮疹变化。分析两组3个月内的肝功能变化观察皮疹情况。分析皮疹及肝损害发生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A组皮疹发生率为24.7%,B组皮疹发生率为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肝损害发生率为12.9%,B组肝损害发生率为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奈韦拉平皮疹和肝损害的发生率与CD4+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 AIDS-PSM)患者的血液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AIDS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内容包括外周血常规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骨髓细胞分析,其中合并PSM 69例( AIDS-PSM组),未合并PSM 206例(非PSM组)。结果 AIDS-PSM组CD4+T淋巴细胞<50个/μl、“三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骨髓组织细胞活化及巨核细胞发育异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PSM组(P<0.05),而单核细胞>8%的比例则显著低于非PSM组( P<0.05)。结论当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个/μl、单核细胞<8%并出现“三少”或骨髓涂片中组织细胞活化、血小板减少时应加强对PM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IDS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与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 53例AIDS合并表浅淋巴结肿大患者均给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进行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组24例和晚期组29例,检测两组ART前、ART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T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患者CD4+T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50个/μl早期组3例,晚期组24例;CD4+T细胞计数50~100个/μl早期组7例,晚期组5例;CD4+T100个/μl均是早期组。早期组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高于晚期组(P0.01)。治疗后两组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CD4+T细胞水平可能与其淋巴结结构改变有关,但患者淋巴结结构改变可能并不影响其ART后的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IV和AIDS患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后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HIV感染、10例AIDS患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8^ CD38^ 、CD45RO^ 、CD45RA^ CD62L^ 的表达及ThTs的改变。结果:HIV( )组与AIDS组的CD4^ T细胞比正常对照组显下降(P<0.01),CD8^ 明显增高(P<0.01),Th/Ts明显倒置;HIV(+)组与AIDS组的CD8^ 、CD38^ 、CD45RO^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CD45RA^ 明显下降(P<0.01);AIDS组的CD62L^ 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P<0.01)。结论:人体感染HIV后一些免疫因素如低的幼稚T细胞数、明显的T细胞活化及细胞凋亡等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眼底动脉硬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HIV/AIDS患者HAART前后临床基本资料和眼底检查资料,评估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3例HIV/AIDS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159例,发生率为78.33%,其中Ⅰ级33例(20.75%)、Ⅱ级87例(54.72%)、Ⅲ级28例(17.61%)、Ⅳ级11例(6.92%);HAART前,眼底动脉硬化组及正常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AART 6个月后,动脉硬化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ART 6个月后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比较中,动脉硬化组CD4^(+)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患者;而CD8^(+)淋巴细胞计数CD8^(+)≥800个/μL患者比例显著大于正常组(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会性感染、HIV病程、HAART后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三酰甘油是影响HIV/AIDS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IV/AIDS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高,>4年HIV病程、合并机会性感染、HAART 6个月后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三酰甘油值是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此类人群在HAART前后均需进行眼底筛查,针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HAART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93例HIV/AIDS合并视网膜炎的患者,男性156例,女性37例,年龄(43.9±11.9)岁;分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 R)组和HIV微血管病(HIV microangiopathy,HIV M)组,对其临床资料、检测指标、眼科检查结果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AIDS合并有视网膜炎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视网膜患者,而HIV RNA显著高于非视网膜患者(t=5.6、-2.3,P<0.05).HIV M和CMV R无眼科症状的患者分别占44.4%、41.7%;CMV R以双眼病变为主,占77.4%;视网膜炎的总发生率为45.7%,并随着CD4+T细胞的降低逐渐增高,CD4+T细胞<200个/μL时视网膜炎的发生率为30%,CD4+T细胞< 50个/μL时视网膜炎发生率最高,达58.6%.人巨细胞病毒DNA(human cytomegalovirus DNA,HCMV DNA)阳性的视网膜炎患者给予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HCMV DNA转阴率在70%以上;CMV R视力恢复及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HIV M患者(x2=9.526、24.206,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发生视网膜炎的风险与CD4+T细胞水平密切相关,呈负相关性;对于CD4+T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推荐行眼科相关检查,对于CD4+T细胞<50个/μL的患者建议常规开展眼科相关检查;全身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眼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含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和不含INSTIs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初始方案在治疗HIV/AIDS患者1年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274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含有INSTIs分为含INSTIs组(45例)和不含INSTIs组(2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CD4+T细胞和HIV-RNA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年时,含INSTIs组和不含INSTIs组的CD4+T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168, 533)个/μL vs 344(213.5, 520.5)个/μL,P=0.736];两组的CD4+T细胞计数较基线显著升高(均P<0.05),且含INSTIs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显著高于不含INSTIs组[162(115, 234.5)个/μL vs 116(55,201.5)个/μL,P=0.017];含INSTIs组84.4%的HIV/AIDS患者CD4+T...  相似文献   

16.
李冰  崔丹  闫惠平  赵秀英 《北京医学》2010,32(3):190-193
目的探讨AIDS患者胃黏膜CD4^+T淋巴细胞的丢失、重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5例AIDS患者胃黏膜组织冰冻切片和PBMC涂片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CD4^+T淋巴细胞的HIV感染情况。结果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1~4年后,AIDS患者胃黏膜单个核细胞(MMC)中CD4^+T细胞计数仍然低于对照组[(37.44±18.00]%vs(50.35±3.41)%](P〈0.01);但PBMC中CD4^+T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2.70±10.66)%vs(51.00±6.60)%](P〉0.05)。②未治疗组与治疗〈1年组胃黏膜MMC中CD4^+T细胞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6±1.92)%vs(1.88±1.56)%](P〉0.05);治疗1~4年组则明显低于未治疗组[(0.54±0.49)%vs(2.76±1.92)%(P〈0.01);三组AIDS患者PBMC中CD4^+T细胞HIV感染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9.44±8.17)%vs(9.76±6.98)%vs(4.95±8.26)%](P〈0.05)。结论相对于外周血,AIDS患者胃黏膜免疫重建可能是不完全的。AIDS患者胃黏膜CD4^+T细胞HIV感染在胃黏膜CD4^+T细胞的丢失与重建延迟过程中可能并非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Zhou LP  Shang H  Zhang ZN  Wang YN  Li GF  Shi WY  Ding H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4-2397
目的 通过对中国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标志抗原CD14及其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研究,探讨其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与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集5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32例健康人抗凝全血,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CD4^+T淋巴细胞、CD14^+细胞及其CD69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HIV-1载量。结果(1)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SSC值为76±16,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为2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IDS组高于HIV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组高于LTNP组(P〈0.05),LT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14^+细胞比例、CD14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与HIV-1RNA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中国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上升,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COPD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3天内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两组均以CD4^+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T比值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中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T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中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老年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观察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正常者与异常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低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转氨酶异常者与转氨酶正常者比较,CD3^+、CD8^+T细胞计数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HIV/AIDS合并结核病初治患者196例,分析AIDS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的痰液/组织液/纤冲液及病理组织送检分枝杆菌培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采用BACTEC MGIT960鉴定系统进行菌型鉴定,960分枝杆菌培养系统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96株,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总体耐药率为26.02%;将196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为大于100个/μL、≤100个/μ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发现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耐药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两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5类耐药结核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结核病初始患者耐药率与我国结核平均初始耐药水平一致,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结核耐药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