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吉辉  陈卫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17-117,122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10份患者肛拭样品及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菌4株。结论:这是一起鸭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4份患者肛拭样品及4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氏菌4株。结论该起事件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029:K?)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及时查明1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样品共38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 在3份病人肛拭子、河粉厂的浆桶拭子及水桶残流水检出亚丁沙门氏菌5株.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亚丁沙门氏菌污染河粉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渡口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23—24日重庆市大渡口区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采集与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6月23—24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因一起食用被污染的凉菜制品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共52例;中毒者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最短潜伏期11 h,最长潜伏期22 h;病例为集体就餐后发生,均与食用凉菜制品有关;采集留样食品9类,4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患者呕吐物2份、肛拭8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酒楼从业人员10份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份。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而引起,酒楼从业人员带病上岗和餐饮消毒程序不规范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引起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进行.结果 在采集的2份肛拭子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3份食品中有2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6份厨具拭子中检出4份奇异变形杆菌,阳性率为67%.食品,厨具和病人所检出的致病菌有一致性.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村发生的1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菌检测,为食物中毒调查和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1~3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学部分及《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方法对患者肛拭子及剩余食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24份标本中10份检出梅氏弧菌,12份检出普通2型变形杆菌,9份患者血清发病初期与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均有4倍以上增高,而继康对照组两次效价无变化。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梅氏弧菌和普通2型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应大力整顿熟食市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起由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了解副溶血性弧茵的致病性,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症状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因集体用餐,造成79人食物中毒,潜伏期为5-22h,主要症状表现、腹泻、呕吐,洗肉水样便,个别脓血便,腹泻每日5~6次,体温一般为37.5~39.5℃。重症者出现脱水、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构成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判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14日,太原市晋源区某家具厂发生了一起因食用炒大米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判定为一起因进食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准则》中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及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对留样食品2份、粪便标本6份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从以上8份样品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提示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第一明确诊断并及时救治患者,第二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做好中毒食物的处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诊断。结果实验室检验排除细菌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样品中检测到豆角皂甙及植物血球凝集素,植物血球凝集素效价为1:260。结论这是一起因食用未煮熟豆角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家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方法按照GB 4789.4-2010等分别对粪便以及肛拭等进行检测。结果采集1份粪便、1份肛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该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查清中毒原因,方法对该批患者的中毒表现、潜伏期,流行病学、卫生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符合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结论该起事件为一切起因生产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而引起的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本县某村暴发一起因进食污染沙门氏菌的猪肉,引起72人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本文就病原菌分析、鉴定以及如何提高检验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进行探讨。1流行病学资料1.1中毒情况2007年7月19日,某村村民王某某家办汤饼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一起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依据国标检验方法,结合新的检验试剂与方法,快速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提供检验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GB14938-1994(食品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结果 29人中有5人的大便中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名厨师的大便中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流行病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这是一起由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及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腔、咽喉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和引起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对聚集性食物中毒患者和就餐酒店,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病原学检测及分析。结果在一份卤制品和3个粪便标本中检出了共同血清型为O6,7:Hc的猪沙门氏菌。结论确定了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品受猪伤寒沙门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33-136
目的分析广西某乡镇小学一起由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引起小学生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为今后该类事件的防治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及时开展对事件发生的学校进行现场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治疗,同时采集现场食物样品及患者和学校食堂员工生物样品进行病源学检测。结果该校有26名小学生晚餐后最短2小时后,最长19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泻症状,采集腹泻频率较多的6份小学生及8份食堂员工肛拭子送检。经荧光PCR检测其中3份学生及1份食堂员工肛拭子样品非典型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 EPEC)核酸阳性。结论一起由该校一名食堂员工携带a EPEC病菌造成食物污染导致26名小学生感染发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及时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置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选择需要鉴定的致病菌,依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WS/T9-1996,对采集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采集到的10份标本中的凉拌黄瓜、粪便、肛拭子中检出利齐菲尔德沙门菌,其余均未检出致病菌;3例患者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中的利齐菲尔德沙门菌抗体水平均有4倍以上的增高。结论:这是1起由利齐菲尔德沙门菌污染凉拌黄瓜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何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6):129-130+133
目的:探究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验检测方法。方法:2020-04~2021-04选取60例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对可能引起患者食物中毒的几种菌,接种增菌液和选择性平板,进行撒网式筛查。经过18~24h后,选择性平板将会出现可疑菌落,由增菌液和选择性平板分离划线,初步鉴定可疑菌。结果:经检验后,共检出病原菌58起,检出率96.67%。检出菌种中主要包括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结论:对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检验检测,采用染色镜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并且可节省检测时间,为食物中毒患者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起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用"生皮"(生猪肉、生肝)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病原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经实验室检验,从2份剩余食物(生猪肉、生皮)内,检出猪霍乱沙门氏菌,并与患者恢复期血清产生1∶40至1∶320的凝集效价。双份血清效价呈现2~4倍增长。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认是一起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用了被猪霍乱沙门氏菌污染的生猪肉。因为在加工之前已被污染,所以认为食"生皮"、"生肝"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应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吃生肉的危害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误服药酒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食物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对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对中毒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共采集残留食物和剩余药酒送实验室检测。结果饮用药酒6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剩余药酒样本中检出乌头碱。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确定该起事件为误服含乌头碱药酒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