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IVF/ICSI-ET治疗的PCOS患者共163例。按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又根据移植胚胎是否行LAH将不同年龄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LAH组(辅助孵化组)和NLAH组(非辅助孵化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患者年龄35岁时,LAH组(n=29)和NLAH组(n=33)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35岁时,LAH组(n=55)的胚胎种植率(27.66%)和多胎妊娠率(50.00%)显著高于NLAH组(n=46)(分别为18.58%和16.67%)(P0.05)。结论 LAH可以改善接受IVF-ET治疗的高龄(年龄≥35岁)PCOS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但同时出现的多胎妊娠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临床上LAH在PCOS患者中的应用仍要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卵泡刺激素(FS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的130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中的FSH选择分成两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果纳芬)和高纯度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HP,丽申宝),比较两组患者的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获成熟卵率、2PN率、优胎率、冻胚率、鲜胚妊娠率、冻胚妊娠率、多胎妊娠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及Gn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总Gn剂量、Gn天数、获卵数、2PN率、优胚率、冻胚率、鲜胚移植妊娠率、冻胚移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中-重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FSH-HP组获成熟卵率较rFSH略高(80.80%vs.7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FSH-HP组的Gn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6 037±1 569)vs.(9 049±1 332)元](P0.01)。结论 uFSH-HP组取得与rFSH组相似的妊娠结局,但费用更低,可考虑做为PCOS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评价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 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妇女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中心行 IVF ET或 ICSI的PCOS不育患者作回顾性分析,A组为55例PCOS不育患者72周期,对照组(B组)为输卵管阻塞性不育患者95例共100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率、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 结果 临床妊娠率A组为40%,B组为49%,流产率分别为7%及 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OHSS发生率 A组 10%、B组 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对于经常规治疗无效的PCOS不育患者, IVF ET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OHSS发生率较非PCOS不育妇女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方案、超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因PCOS导致不孕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IVF/ICSI-ET助孕的8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控制性促排卵(COS)方案不同将其分为3组:长方案组(310例)、超长方案组(219例)和拮抗剂方案组(354例),比较3组患者的COS天数、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中晚期流产率。结果超长方案组的COS天数和Gn总剂量显著高于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超长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3组患者的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中晚期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长方案应用于PCOS患者虽显著增加了COS天数和Gn总剂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其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同时有高于长方案的趋势。因此,认为超长方案更有利于PCOS患者,但鉴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该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瘦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及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及卵泡液瘦素(leptin)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进行IVF-ET的20例PCOS患者(PCOS组)和20例非PCOS患者(对照组)卵泡液中leptin、胰岛素(INS)水平以及同期血清中leptin水平,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和口服避孕药(OC)预治疗三个月。结果PCOS组卵泡液及血清lept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87±7.34 vs 10.10±5.15)、(13.65±7.75 vs 10.53±4.65),但差异无显著性,卵泡液及血清leptin水平均与卵泡液INS水平呈正相关(r=0.578、r=0.682,P均<0.01)。PCOS患者卵泡液低leptin组成熟卵细胞率高于高lept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vs 86%,P<0.05),血清leptin水平与卵裂率呈负相关(r=-0.501,P<0.05)。结论PCOS患者体内leptin可能与卵泡液INS共同参与PCOS发生发展,leptin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分裂而影响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方案与短方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的治疗结局. 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0年在我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共135例临床资料,按不同的降调节方案,分为长方案A组和短方案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治疗结局.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Gn)用药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值、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 结果 A组的Gn用量、获卵数、OHS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E2值、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方案较长方案Gn用量少,缩短治疗的时间,且OHSS发生率低,减轻了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更适合PCOS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Gn)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的种类及剂量应用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生殖中心收治PCOS患者的IVF-ET或ICSI治疗周期238个。根据Gn使用不同分为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FSH)组和r-FSH+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比较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卵巢反应性和治疗结局相关指标。根据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程度分组,比较各组间获卵数、Gn用量和时间。结果r-FSH+HMG组Gn用量及时间显著高于r-FSH组。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因OHSS致移植取消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获卵数Ⅱ、Ⅲ度OHSS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Ⅰ度和未发生OHSS组。OHSS各组间Gn用量、时间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使用FSH后卵巢反应欠佳的PCOS患者,加用HMG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超促排卵方案。PCOS患者预防OHSS发生在于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内分泌疾病,育龄妇女发病率约为5%~18%,但病因和病理生理仍不清楚。PCOS是无排卵性不孕症最常见的病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常存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高、受精率低、流产率高等问题。卵泡液代谢物可为各个阶段的卵母细胞提供养分,小分子代谢物改变会严重影响卵母细胞的生长以及胚胎发育潜能。本文就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各类代谢物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PCOS患者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低下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更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方年龄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行长方案IVF-ET助孕治疗的1 4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女方年龄分为38岁和≥38岁,又根据男方年龄再分为40岁和≥40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年限、采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数)和临床妊娠结局(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当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间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的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40岁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4,95%CI(0.597,1.251)];与夫妻双方年龄均35岁组比较,男方年龄≥40岁且女方年龄≥38岁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OR=0.318,95%CI(0.178,0.568)](P0.01)。结论在常规长方案IVF-ET周期中,控制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男女双方均高龄状态下,男方年龄可能对临床妊娠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取卵后第2天(D2)和第3天(D3)胚胎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的59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D2移植组(182周期)和D3移植组(414周期),比较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 结果 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无显著差异.与D2移植组相比,D3移植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移植和D3移植对IV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胚胎在体外延长培养1d,优质胚胎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119例,所有入组的PCOS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根据胰岛素释放试验将PCOS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组50例(空腹胰岛素为3.0~25.0mU/L,2h胰岛素低于1h胰岛素,血胰岛素200mU/L),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组69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结局。结果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组双原核(2PN)数、优质胚胎数及鲜胚移植时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数有高于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组的趋势,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有低于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以作为预测PCOS患者IVF/ICSI-ET妊娠结局的良好指标。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对PCOS患者IVF/ICSI-ET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此类患者在进行助孕治疗前最好给予预处理以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正>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 vitro maturation(IVM)of oocytes in the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polye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Methods:The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PCOS who underwent IVM or IVF/ICSI from January2004 to August 2005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68 unstimulated cycles(48 cases)underwentIVM as IVM group,42 cycles(39 cases)underwent IVF/ICSI as control group.Main outcomesincluding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val,the rates of fertilization,embryo cleavage,implanta-tion,pregnancy,miscarriage,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and multiple pregnan-cy were assessed.Results:No FSH was administered in IVM group and the mean number of FSH used was(25±6.2)ampoules in control group.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women in IVM groupha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ertilization rate(70.7% versus 63.9%)and decrease in cleavage rate(87.9% versus 99.4%)an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0 versus 7.1%).No significantdifferences between IV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found in the number of oocytes obtained,implantation rate,clinical pregnancy rate,miscarriage rate and multiple pregnancy rate.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or infertile PCOS women who required assisted con-ception treatment,IVM is a more economical method with less OHSS complication than that ofconventional IV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Gn)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12月541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资料,根据hCG注射日是否继续使用Gn分为Gn组和停用Gn组。结果使用Gn组的获卵数(11.57±6.64)显著高于停用Gn组(10.17±6.13)、胚胎利用率(82.28%)低于停用Gn组(8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和雌二醇(E2)水平、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ET日E2水平、hCG日与ET日E2比值、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虽然可以增加获卵数,但并未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不主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PCOS不育患者在本中心行IVM或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周期作回顾性分析。分为无药物刺激的IVM观察组共48例、68个周期,与IVF/ICSI组39例、4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多胎发生率。结果IVM组与IVF/ICSI组比较,IVM组未采用卵泡刺激素(FSH),IVF/ICSI组FSH用量为(25±6.2)支;受精率分别为70.7%及63.9%(P<0.01);卵裂率分别为87.9%及99.4%(P<0.01);OHSS分别为0及7.1%(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获卵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M技术对难治性PCOS不育患者是一种较为节约,且不发生OHSS的有效辅助生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28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GnRH—a长方案进行垂体降调节,按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为三组,A组:LH≤1U/L,共57个周期;B组:1U/L〈LH≤2.5U/L,共188个周期;C组:2.5u/L〈LH〈5U/L,共43个周期。比较三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L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hCG注射日血清E2和LH水平在三组间呈递增趋势,各组间血清LH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卵裂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C组(P〈0.05),C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GnRH—a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LH水平过低可导致hCG注射日E2和LH水平下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并导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下降,流产率上升,但LH过高也可导致流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控制体重的疗效。方法选择BMI≥25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照组与体重控制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体重指数、内分泌代谢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1)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后代谢指标LH、TT、CHO、TG、LDL及FPG、1hPG、GAU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BMI[(24.39±2.13)kg/m2]、FINS[(7.94±2.41)mU/L]、1hINS[(93.32±40.32)mU/L]、2hINS[(65.27±32.34)mU/L]、IAUC[(129.69±35.37)mU/L·h]较药物对照组[分别为(26.02±2.05)kg/m2、(15.02±2.11)mU/L、(136.32±62.31)mU/L、(99.27±70.34)mU/L、(193.98±98.75)mU/L·h]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月经恢复率(75.00%vs.54.72%,P0.05)及排卵率(64.58%vs.43.40%,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控制体重能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总疗效优于复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肥胖PCOS大鼠卵巢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GRN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23日龄SD雌性大鼠38只,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PCOS组(DHEA组,n=15)及肥胖PCOS组(DHEA+HFD组,n=15)。采用脱氢表雄酮联合高脂饲料(DHEA+HFD)诱导肥胖PCOS大鼠。HE染色光镜下观察PCOS大鼠卵巢的病理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等,比较各组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卵巢PGRN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造模结束时,DHEA+HFD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DHEA组(P<0.05)。DHEA组及DHEA+HFD组的FINS、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组及DHEA+HFD组的睾酮(T)、FS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DHEA组及DHEA+HFD组卵巢组织光镜下均表现出典型的多囊样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卵巢中均可见PGRN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卵泡的颗粒细胞层及黄体;DHEA组PGR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HEA+HFD组PGR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HEA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 PGRN在卵巢颗粒细胞层有表达。其在PCOS大鼠和肥胖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PGRN可能通过作用于局部卵泡微环境,参与PCOS肥胖及慢性代谢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