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残指延长器为82例患者施行牵引植骨延长残指手术,护理要点是测定手术前后患指末端血氧饱和度与两点分辨觉,确定残指牵引延长速度为每天1mm;术前重点进行残端皮肤提升训练,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等;术后密切观察术指血运、感觉功能,掌握正确延长速度,减轻疼痛,预防针孔感染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6年~2006年共收治手指外伤性毁损91例,计103指。均行残端截指修整术。经彻底清创合理处理残端及指神经,术后随访1年~6年,仅1例出现指神经假性神经瘤,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表现,分析对比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18例BⅡ式术后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文献报导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及胃空肠Roux—y吻合三种术式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残胃吻合口炎占97.7%,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占13.3%,残胃癌占1.63%,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且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结论:不同术式对残胃癌的发病有确定的影响,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术式的选择,定期的胃镜随访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10a来,我院外科共收治胃术后复发癌28例,胃术后复发癌是指残胃癌和胃癌切除术后残胃再次发生的癌,现就其治疗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菊兰  管有凤 《临床荟萃》1996,11(3):116-117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前者称原发性残胃癌,后者称继发性残胃癌。 1 临床资料 男22例,女6例。男:女=3.7:1;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71岁,平均58.5岁;以60~70岁多见。首次手术与残胃癌平均间隔时间为14.7年,最短者在术后5年,最长者在术后27年,多发生在术后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方法对79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0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36例,中残15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9例。结论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不能硬搬幕上血肿量≥30ml,中残结构移位≥10ml的标准,要根据患者的意识、GCS积分、动态CT图例中的脑室系统、基底池改变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残胃病变182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相关病变的特点、主要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4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82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毕Ⅱ氏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氏手术(P0O.05),伴有胆汁反流残胃患者却检出率低于无胆汁反流患者(P〈0.05)。结论:残胃病变发生率高,应掌握手术指征,注意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应予促胃动力、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以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相似文献   

8.
汪燕  宋继伟  支忠继 《临床荟萃》2008,23(4):276-277
残胃癌(GRC)指上消化道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恶性病变术后2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现对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G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GRC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 ,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 6 3.6 4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镜下见胆汁反流者 5 6 .82 % ;残胃及吻合口溃疡 9.4 7% ;不典型增生 12 .88% ;残胃肠化 14 .0 2 % (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残胃癌 8.33% ,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 (χ2 =12 .84 ,P <0 .0 0 1) ,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 (9.2 2 % )明显高于BillrothⅠ式术后 (4.2 6 % ) ,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 ,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增加残指长度,恢复手指外形及功能。方法 利用手指延长器机械装置,通过牵引截断植骨方法来达到逐渐延伸残指皮肤、血管、神经的目的。延长长度主要取决于手残指软组织条件及延长速度。有动物实验证实,以1mm/d速度缓慢延长残指,是安全的,不会引起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延长前后手指两点辨别觉及血流无明显差异。结果 对6例10只残指行手指延长器延长加植骨手术,其中拇指2只,食指4只,中指3只,小指1只。治疗结束后,全部残指感觉正常,外形、功能良好,延长长度最短2cm,最长6cm,平均4.2cm。结论 应用手指延长器行残指延长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残胃癌(remnant gastric cancer,RGC)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施行胃部分切除及胃吻合术后>5年残胃所发生的原发性癌~([1]),或胃癌术后15~20年残胃发生的第2个原发性癌肿~([2]).  相似文献   

12.
残胃癌的概念是 1902年 Balfour首次提出.狭义的残胃癌指胃因良性疾病行大部切除术 5年以后出现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文献报道占胃恶性肿瘤的 1%.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有增高趋势.作者回顾 1990年 1月~ 1998年 1月收治的 1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残胃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残端出血是指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留顶端的出血,为该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残端出血尚缺乏一个出血量的限定,发病率报道不一,从9.6%到58.0%不等[1]。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共行子宫全切术450例,其中17例发生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3.78%。现分析原因并总结处理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38~58岁,平均47.2岁。均因子宫疾病行经腹子宫全切术,其中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5例,宫颈病变和功能性子宫出血各1例。术前合并疾病:贫血10例,原发性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术中阴道残端采用1-0可吸收华丽康线连续锁边缝合,12例残端两侧用…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例1】男,28岁。因左中指机器压伤3 h入院。查体:左中指远端组织爆裂,指体不成形,末节指骨外露伴缺损。入院后急诊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中指清创残端修整术,术后离院。48 h后复查,诉患指胀痛,门诊换药见左中指中节、近节指体高度肿胀、皮色灰白、皮温低、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胆管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4例术中胆管造影病例进行分析,以25%泛影葡胺30~40ml对57例具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经胆囊管残端注入,135例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注入进行X线造影摄片。结果前者阳性率31.58%,后者结石残留率18.75%,假阳性率1.79%。结论术中胆管造影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危险性小,如能准确掌握其适应症,对减少残石率,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术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26例残胃癌患者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残胃全切术,试验组行残胃全切+脾切除术。两组手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性,但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残胃癌应积极争取早期治疗,选择残胃全切术加脾切术要优于单纯行残胃全切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术中残腔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内囊摘除后残腔置管引流术160例,裁剪带蒂大网膜填塞术22例,残腔关闭术19例,残腔向腹腔敞开术9例,肝包虫外囊剥除术2例,肝叶切除术2例。结果:残腔置管引流术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60d;裁剪带蒂大网膜填塞术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10d;残腔关闭术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20d。结论:裁剪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肝包虫残腔敞开和肝包虫外囊剥除术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GSC)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GSC与原手术方式关系、临床表现、外科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残胃340例发生GSC 17例(5.00%);毕罗氏-Ⅱ术后GSC发生率高于毕罗氏-Ⅰ(手术P<0.05);出现症状距确诊平均(5.45±4.12)月;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3例行姑息性手术、1例行探查术。全部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剖腹探查术1例存活4个月,1例残胃全切除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者手术后8月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后分别于术后1~3年死亡;7例行根治术、4例单纯残胃全切除、2例残胃全切联合其他腹部脏器切除患者1年后全部生存,目前最长超5年。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GSC发生率较高,因此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重建方式应尽量选用毕罗氏-Ⅰ式,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手术仍然是GS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简称残石)是指胆石症取石术后半年之内,胆道再度出现结石。其中最常见的是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胆道残石是胆道外科较难处理的问题,长期以来胆道术后残留结石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是胆道术后症状复发、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也是再次胆道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有"T"管引流的患者,经"T"管窦道碎石、取石,可有效降低再次胆道手术率。我们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患者,采用了经“T”管窦道钬激光治疗残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胆管造景在胆道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174例术中有管造景病例进行分析,以25%泛影葡胺30-40ml对57例具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经胆囊管残端注入,135例胆总管探查术的经T管注入进行X线造影摄片。结果 前者阳性率31.58%,后者结石残留率18.75%,假阳性率1.79%。结论 术中胆管造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危险性小,如能准确掌握其适应症,对病少残石率,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术等个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