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MRI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回顾性高频超声与MRI的对比研究。结果:50例MCL损伤中,I级损伤10例,Ⅱ级损伤30例,Ⅲ级损伤10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Ⅱ、Ⅲ级损伤符合率为93%、100%,MRI诊断Ⅱ、Ⅲ级损伤符合率为97%、100%。结论:高频超声和MRI一样能准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并进行分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廉价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年轻且运动水平较高的患者易出现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直接修复损伤韧带以及肌肉肌腱转位加强等传统重建方法会遗留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松弛的情况。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47例采取修复重建方法治疗,在解剖修复内侧副韧带基础上游离移植自体半腱肌腱、骨-髌韧带-骨、腘绳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浅层。结果与结论:最终3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37例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最终随访评分、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内侧关节间隙较健侧增宽的距离均较重建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按临床疗效评分为重建后优12例,良18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1%。结果证实,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良好,骨-髌韧带-骨及腘绳肌腱均是可供选择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伴有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膝关节MRI影像学改变,探讨内侧半月板半脱位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内侧半月板半脱位的膝关节MRI表现。结果:①韧带损伤:2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4例完全断裂、22例部分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8.8%;26例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完全断裂、23例部分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5%;1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Ⅲ级损伤、13例Ⅱ级损伤、3例Ⅰ级损伤);1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Ⅱ级损伤,5例Ⅰ级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0%。②半月板损伤:7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0例Ⅲ度损伤、13例Ⅱ度损伤、10例Ⅰ度损伤);3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0例Ⅲ度损伤、8例Ⅱ度损伤、12例Ⅰ度损伤);MRI对半月板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0.5%;46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2.21%。③软骨损伤:68例软骨损伤(1例4级损伤,21例3级损伤,46例2级损伤);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3%。④骨质增生:40例骨赘形成。结论:半月板半脱位是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及骨质增生的重要间接征象。重视MRI内侧半月板半脱位,对于上述膝关节损伤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防止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彭剑  蔡成彬 《临床医学》2010,30(12):75-76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共185例患者201个膝关节,采用头颅线圈,采用序列为矢状位T1WI、矢状位T2WI、GRE序列、水脂分离序列及冠状位T2WI,部分病例加扫轴位T2WI。结果 201个膝关节累及内侧副韧带160例,累及外侧副韧带21例,累及交叉韧带80例,根据其损伤程度将侧副韧带损伤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将交叉韧带损伤分为部分损伤、韧带断裂和韧带附着点的撕脱。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膝关节的韧带损伤并进行分级,而且能发现诸多并发症,是膝关节韧带损伤首选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Ⅲ度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合并前和(或)后交叉韧带损伤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后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4例急性Ⅲ度MCL损伤合并前和(或)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支具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的保守治疗,4~6周后行关节镜下探查,评价不稳程度决定是否行MCL重建(采用新鲜冰冻异体肌腱).前或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肢采用自体腘绳肌行关节镜下单束前或后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断裂采用保留ACL胫骨端残存纤维的ACL重建;对ACL部分断裂、断裂纤维>2/3时行保留ACL的ACL重建.结果 24例患者经一期保守治疗后有20例(83.3%)转为Ⅰ-Ⅱ度损伤而无须进一步处理,4例(16.7%)一期保守治疗后仍存在Ⅲ度内侧结构不稳,行前和(或)后交叉韧带自体重建同时经关节镜下采用新鲜冰冻异体肌腱行MCL重建,均获得满意效果.所有患者均获1~2年的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血肿发生.22例自觉关节稳定,疼痛症状消失;2例自觉关节松弛,但比手术前好转.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为(88.0±10.5)分.结论 新鲜的Ⅲ度MCL损伤采用早期保守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保守治疗失败病例采用二期手术重建MCL及合并损伤的交叉韧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我国,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运动损伤和创伤所致的各类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46.2%。膝MCL损伤后,其对关节的限制作用遭到破坏,如未能修复或修复不当,就会使其在被拉长的状态下愈合,造成膝关节内侧松弛或不稳定。远期还可继发骨性关节炎。因此,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修复和重建损伤的韧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膝MCL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其相关问题做一综述。1膝MCL的解剖与功能膝MCL为一条宽而强大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异体跟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邢台市人民医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16例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Ⅲ°损伤患者,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8岁。其中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1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伸直位膝外翻应力下X线检查,双膝关节内侧间隙差5~10 mm者10例,大于10 mm者6例。M RI示内侧副韧带均有损伤的影像学表现。采用异体跟腱重建内侧副韧带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切口除1例延迟愈合外,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双膝外翻应力位X线片示内侧关节间隙差均小于1 mm ,根据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本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平均评分(91.5±5.2)分,明显大于术前(40.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异体跟腱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特征,通过分析膝关节损伤的1.5T MRI影像表现,为有效诊治运动所致膝关节损伤提供准确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次收集25例膝关节损伤病例,平均年龄30岁。全部病例均用1.5TMRI膝关检查,应用膝关节线圈,斜矢状位TSE T_1WI、TSE T_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_2WI扫描。所有影像学特征均与临床及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半月板损伤:20例内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20例外侧半月板前角Ⅲ度损伤,13例外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2)韧带损伤:13条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2.00%。6条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与关节镜断完全符合率100%。1条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17例内侧副韧带II度损伤,5例内侧副韧带Ⅲ度断裂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断裂,8例腘肌腱断裂;2例髌韧带断裂,8例髌腱炎。(3)软骨损伤:20例髌骨软骨Ⅲ度损伤,2例髌骨软骨IV度损伤。(4)骨质改变:8例骨折分别位于髌骨上极、胫骨平台塌陷骨折、胫骨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0例骨挫伤。(5)25例均表现为关节囊内的长T_1长T_2信号,其中1例患者为关节积血。结论:1.5T MRI能够最佳地显示膝关节多发运动损伤、急慢性损伤以及对损伤程度的判定,有助于指导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功能保护和损伤康复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探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高频彩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就诊在我院的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78例,对病患实施磁共振、高频彩超以及关节镜检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超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78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级47例,Ⅱ级12例,Ⅲ级8例,为滑囊炎6例,钙化4例,正常1例,诊断准确率为94.87%(74/78)。高频超声:78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级45例,Ⅱ级11例,Ⅲ级8例,滑囊炎6例,钙化6例,正常2例,诊断准确率为89.74%(70/78)。磁共振与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准确率互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临床中常见骨科疾病,实施高频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可对疾病分期进行判定,而且检查舒适性高,可重复操作,医疗费用低,可作为常规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3.0T MR影像学改变,探讨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特征.方法 本研究收集10例女子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病例,平均年龄22岁,平均接受柔道训练8年.全部病例均行3T MR膝关节检查,应用膝关节专用线圈,行斜矢状位T1WI,T2WI,质子密度抑脂序列,和横断面、冠状面T2wI序列扫描,回顾性分析膝关节损伤情况.结果 ①半月板损伤8例(8/10)内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8例(8/10)外侧半月板前角Ⅲ度损伤,5例(5/10)外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②韧带损伤2例(2/10)前交叉韧带断裂,7例(7/10)内侧副韧带Ⅱ度损伤,2例(2/10)内侧副韧带Ⅲ度断裂损伤;3例(3/10)外侧副韧带断裂,3例(3/10)胭肌腱断裂;1例(1/10)髌韧带断裂,3例髌腱炎(3/10);③软骨损伤8例(8/10)髌骨软骨Ⅲ度损伤,1例(1/10)髌骨软骨Ⅳ度损伤;④骨质改变3例(3/10)骨折分别位于髌骨上极、胫骨平台塌陷骨折、胫骨前交义韧带止点骨折,4例(4/10)骨挫伤;⑤关节积液10例(10/10)均表现为关节囊内的长T1长T2信号影,其中1例(1/10)患者为关节积血.结论 3.0T MRI能够最佳地显示女子柔道运动员膝关节多发运动损伤、急慢性损伤,十分有益于指导柔道运动员膝关节功能保护和损伤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PMC)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的表现,探讨利用关节镜技术帮助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7年8月因外伤行膝关节镜手术的7例急性膝关节PMC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均在同一治疗组进行。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7~59岁,平均49.6岁。所有入选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前评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体检膝关节屈曲30°时及0°外翻位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术中进行关节镜下探查,确认膝关节PMC损伤,7例均行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或者缝合术、内侧副韧带及后内侧角锚钉修补术。术前测量患膝及术后2个月测量双膝关节屈曲30°时及0°外翻位应力X线,评估患膝VAS评分。结果 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个月,无一脱落。关节镜下探查发现:7例均能轻松观察到内侧半月板后角、5例出现内侧半月板后角容易抬起;7例均出现半月板周围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前与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屈曲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3)vs(3.0±1.0)mm,P0.05];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前与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1.1)vs(2.9±1.0)mm,P0.05]。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屈曲30°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0)vs(2.9±1.2)mm,P0.05];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0°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0)vs(2.8±1.2)mm,P0.05]。术前与术后2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3)vs(2.3±1.1)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探查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如果轻松观察到内侧半月板后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容易上抬、内侧半月板后角周围出现关节囊及韧带损伤等表现均提示急性PMC损伤,及时进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处理及修复PMC,膝关节可获得满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CT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依次进行高分辨率CT、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及损伤分级符合率。结果:140例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49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伴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43例。高分辨率CT总检出率为82.14%,MRI总检率为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检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级34例、2级36例、3级22例,交叉韧带损伤Ⅰ级41例、Ⅱ级22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高分辨率CT对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各级损伤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明显,诊断效能与MRI接近,有利于对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前内侧不稳,主要是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的损伤.如不早期处理,常加剧关节软骨的退变和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作者在2000~2003年间运用关节镜早期诊断和治疗此类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一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或完全断裂的患者行Ⅰ期修复重建的疗效。其中车祸事故伤22例,军事训练伤4例,高台坠落伤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17(平均7)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1.7±6.52,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17.42±11.56,关节活动范围为(27.2±19.6)°。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复合裂伤15例。通过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关节腔周围合并损伤后,采用患者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人工韧带(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 cruciate ligament,PCL),并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ruciate ligament,MCL)。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平均18.2)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9.23,关节活动范围116.56°±12.8°,IKDC评分为88.74±8.74,与术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脱位致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中,Ⅰ期关节镜下行ACL和PCL重建术,并使用带线锚钉修补MCL断端,患者受到的损伤小,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佳,通过进一步的康复理疗,关节粘连发生率较低,可得到相对满意的近期疗效,此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缝匠肌动静力结合法重建陈旧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效果。方法对20例陈旧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先行膝关节镜检查,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0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选择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于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腱肌行静力重建,游离缝匠肌远端行动力重建。结果 20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量表计分方法评定治疗效果,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小于5 mm,带线锚钉位置良好。结论自体半腱肌、缝匠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断裂能提供足够的张力,采用动静力结合法重建内侧副韧带,克服了韧带松弛的缺点,是一种理想的修复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外伤性后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PCL+MCL)断裂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关节镜技术用同侧髂胫束转位修复外伤性PCL+MCL断裂5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效果优良。结论:用髂胫束修复PCL+MCL,有良好的韧带转化功能,且有取材方便、功能组织损伤较小、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Ⅲ度内侧副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重建后短期疗效确切,但中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多韧带损伤重建后的中期疗效.方法:选择40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Ⅲ度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19-48岁,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重建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分级、Lysholm评分及KT-1000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以评估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0个月.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 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及KT-1000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提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侧副韧带,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短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突出在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关节间隙狭窄中作用。方法:2003-01/2004-06对65骨关节炎膝及36正常自愿者膝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进行正侧位X射线检查和MRI扫描,根据X射线片进行内侧关节间隙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同时在MRI冠状面上评估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比较膝关节OA和正常膝关节半月板突出程度差异,并分析膝关节OA关节间隙狭窄和半月板突出的关系。结果:膝OA组K-L分级:Ⅰ级狭窄13膝、Ⅱ级狭窄19膝、Ⅲ级狭窄22膝、Ⅳ级狭窄8膝,对照组均为0级;膝OA组半月板突出:正常3膝,轻度突出16膝,中度突出20膝,重度突出23膝。对照组半月板突出:正常11膝,轻度突出20膝,中度突出5膝。OA组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骨关节炎组内不同K-L分级与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有关系r=0.461,P<0.01)。(结论:内侧半月板突出是膝关节OA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与关节间隙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治疗方法,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膝关节后内侧韧带结构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一期微创重建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内侧角韧带.随访了解膝关节后内侧韧带结构的稳定性及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站立、行走和下楼梯时均无与膝关节后内侧不稳相关的膝关节不稳感;关节活动度屈曲110~130°,外伸0~5°.应用改良Lysholm-Scale疗效评定方法,本组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对膝关节后内侧韧带结构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损伤,通过微创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内侧角韧带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声像图表现。通过患侧与健侧对比,观察韧带的厚度、内部回声、连续性、肘内侧肱尺关节间隙、韧带附着处骨质情况及周边软组织情况。结果 30例肘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中,2例韧带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16例韧带厚度较健侧增厚,14例韧带内部回声减低或不均匀,19例韧带不同程度撕裂。17例前臂外翻试验患肘内侧肱尺关节间隙较对侧增大。7例韧带附着处可见碎骨片,10例合并屈肌总腱损伤,5例合并关节腔积液。结论超声检查能显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各种表现,判断损伤程度,可作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