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运民 《医学信息》2008,(10):28-29
目的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央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张鑫强2 )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输血前检查受血者Rh(D)血型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2600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其静脉血3ml,采用试管法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结果 在2600例受血者中发现Rh(D)阴性者8例,Rh(D)阴性率为0.31%(8/2600).其中5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其中3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由亲属供血;3例未输血.所有输血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 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如果患者是Rh(D)阴性,最好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海南分院2013年1月至12月共1026例输血前患者,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者102例,阳性率为9.94%;抗HCV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1.75%;抗HIV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19%;梅毒抗体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2.24%。感染指标阳性率在临床科室分布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有一定的感染率,尤其是乙肝感染率很高。因此,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检测很有必要,可减少或避免医院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测中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输血相关法规及现代免疫血液学知识的学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护士在血液标本采集、取血及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患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此而引发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为了解患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情况,笔者对本院1401例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2004年3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需输注全血、成份血及血制品的1401例患者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TRUST)检测。男性984例,女性417例,年龄3d~89岁。1.2试剂HBsAg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抗-HCV、抗-HIV为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梅毒(TRUST)试剂为上海…  相似文献   

6.
瞿新 《医学信息》2010,23(15):2993-2994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6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2.06%、ALT〉40u/L者18.90%。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56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2.06%、ALT>40u/L者18,90%.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与分析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水平,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50例拟接受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抗-HIV)以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结果 2450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中,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的阳性率最高,为23.18%,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11.27%;患者存在2~3重感染模式,其中以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HBsAb模式的阳性率最高,为1.18%,其次是HBsAg+HBs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模式的,为1.06%;男性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患者的HBeAg、HBeAb、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年龄<30岁和年龄为30~60岁患者(P<0.05).而各年龄段间的HBsAb、HBcAb和抗-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加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大量输血后PI、FIB、Na+、K+等指标变化.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需进行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输血前、输血后1、3d及5d四个时间段4 mL血,检测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Na+、K+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短期内大量输血患者血清电解质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K+在输血后1d较输血前明显升高;输血后3d较输血后1d降低;输血后3d与输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d较输血后1d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高钾血症比例为18.00%;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1d PT显著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3、5d PT、FIB恢复至输血前水平.结论 大量输血是救治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手段,但同时对K+浓度、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短期内有较大影响,须及时监测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早发现可能的凝血功能障碍,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0.
2000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科室有输血可能的患者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查。本文对2010年8月~2011年7月间来我院住院的17587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以了解这几项指标在输血前患者中的感染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包括患者和供血者信息及血标本的核对与处理,患者和供血者的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本文简述了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的重要性,检查内容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调查医院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原因,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 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输血管理检查评分表》为依据,随机抽查我院2017年1月~12月临床用血科室的466份输血病历,对输血有关记录的完整性、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病历466份,其中手术科室224份,非手术科室242份;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相关记录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输血治疗同意书记录缺陷为主;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率(93.80%)高于手术科室(8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检查、分析和改进,加强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但因输血而引起的血液传染病感染和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了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引起的纠纷及防止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我们对我院2009年(1~12)月1876名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了血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TRUST)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鸿  郭阳  黄有桂 《医学信息》2019,(24):133-135
目的 通过抽查输血病案,发现临床输血管理不规范行为,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输血科和医务处抽检的720份输血病案进行督查,按照我院《临床用血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进行考核,包括输血标本的采集、交叉配血是否符合要求、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审核、大量用血审批、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血液交接、血液运输冷链管理、输血过程监控、不良反应回报等。结果 存在缺陷的输血病案共182份,占受检总数25.28%;缺陷病历排名前5位分别为输血申请不规范(64例)、输血后疗效评价欠缺(44例)、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不完整(26例)、输血病程记录不完整(12例)、血液冷链运输不符合要求(8例),占缺陷病案的84.62%;手术科室输血病案存在问题占缺陷病案总数62.64%,非手术科室缺陷输血病案占37.46%;医生记录的缺陷占缺陷病案总数91.75%,护理人员记录仅占7.02%。结论 我院临床医生记录的输血病案存在问题较多,建议严格按照临床操作技术规范执行,确保输血各个环节质量,以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的体会.探讨对受血前患者的相关病毒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抗-HCV)、艾滋抗体(抗-HIV)、梅毒(TPPA)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对3600病例检测,丙肝(HCV)阳性35例(0.97%);梅毒(TPPA)阳性68例(1.888%);艾滋病(HIV)阳性2例(0.05%);乙肝(HBV)阳性520例(14.4%).结论通过对受血患者输血前做4项检测,明确病人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输血是临床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重度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缺乏症等患者的主要措施,但同时也可导致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以往由于缺失手术及输血前患者相关传染病的既往感染资料,难以鉴别是输血传播还是既往感染,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回顾分析了36655例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四项传染性指标,以揭示该人群的既往感染状况,阐明其在保护医者、及时治疗患者及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的体会,探讨对受血前患者的相关病毒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丙肝抗体(抗一HCV)、艾滋抗体(抗一HIV)、梅毒(TPPA) 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对3600病例检测,丙肝(HCV)阳性35例(0.97%);梅毒(TPPA)阳性68例(1.888%);艾滋病(HIV)阳性2例(0.05%);乙肝(HBV)阳性520例(14.4%).结论通过对受血患者输血前做4项检测,明确病人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利益具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讨论临床输血治疗是否应进行Rh(E)同型输血.方法:对住院的44 800名患者进行ABO、Rh(D)、Rh(C)、Rh(E)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对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就诊者44 800例中,检出Rh血型抗体32例,其中孕妇8例,有输血史者22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2例;Rh血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 8例(25%)、抗-E15例(46.88%)、抗-e 1例(3.13%)、抗-c 3例(9.38%)、抗-cE 4例(12.5%)、抗-CD 1例(3.13%).结论: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将其与ABO及Rh(D)同时作为患者输血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2 0 0 0年以来 ,笔者对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抗 HCV、抗 HIV1/ 2、梅毒检测 ,结果表明该四项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各科输血患者共 6 12 0人 ,其中男性 4 10 0人 ,女性 2 0 2 0人 ,年龄 1岁~ 87岁。1.2 试剂与方法HBsAg、抗 HCV、抗 HIV1/ 2检测均采用ELISA法 :梅毒检测采用RPR法。检测试剂均由北京万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2 结 果该院 2 0 0 0年前未做四项标志物检测 ,其HB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达121例(38.67%).针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外科(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