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气虚证的现代物质基础的研究,有利于气虚证临床诊断指标的量化,对气虚证诊断客观化有一定的意义:1、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气虚证患者IgG、IgM、C3、C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提示其免疫系统仍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脾气虚和肺气患者血中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肾气虚则低于正常人,心气虚者红细胞内SOD活性也低于正常人。2、激素与微量元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学的检测指标,论述了中医四诊的客观化研究,分析了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的规范化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四诊客观化、证候、辨证等提出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近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青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7):423-425
回顾分析了近10年来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提出目前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病的基础,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类客观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如:血流变指标、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系统指标、评分功能指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今后应在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规范、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能找出现代医学检查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关性,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中医证型的病理生理基础,知晓中医证型反映疾病的病程阶段、病情轻重、预后等等,为中西医之间交流提供共同语言;另一方面可以为证型判断提供客观依据,甚至对部分“无症可辨”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础及核心,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中医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对胃癌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胃癌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客观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如癌前病变类型、病理类型、胃癌分期、化疗、胃癌相关的基因蛋白。今后应当制定规范、严谨、统一的中医证候标准,规范研究设计,选择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进行严谨、规范的临床研究,并加强动态观察,延长观察时间,致力于综合性研究,使胃癌的中医分型更加客观性,以期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腰痛辨证的相关文献对腰痛的证候进行整理归纳探索其规律,发现腰痛中医证候学以肾虚为主,与肝脾肾、寒湿、湿热、痰、瘀密切相关,与地理气候、局部解剖病理改变、体质、年龄等影响有关,与多种细胞因子、影像学特征等客观指标有重要关联性,以期为腰痛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探讨及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诊断客观化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国内研究概况中医对体质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但一直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没有统一规范的体质类型判定标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王琦教授提出7种中医体质类型(后增补为9种),并对每种体质特征进行描述[2]才正式揭开中医体质诊断的帷幕。此后,王琦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法客观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诊法客观化的思路.方法:在认清中医诊法客观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辨别症与征,同时采用现代化技术并借鉴西医诊断技术,综合分析,使中医诊法客观化.结论:中医诊法客观化是适应中医科研的需要,进行中医诊法客观化的多学科研究,必将推进中医诊法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主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CFS气虚证和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FS气虚证主成分1与CFS气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2与CFS血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结论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结果基本吻合,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有可能简化中医辨证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虚血瘀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有独特的优势,医家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补气活血类方或中成药、静脉制剂或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法,取得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虚类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其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检查,比较分析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的不同临床特点。结果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不同,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结论心力衰竭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在原发疾病和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上有不同特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DHF中医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布规律,阐明DHF中医证候分布与患者基础疾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以及相关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对200例DHF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阐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组成;通过对患者中医证候要素、脏腑虚症分布与年龄、E/E的相关性分析,阐明不同年龄、不同严重程度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以气虚(94.5%)、阴虚(39.5%)、血瘀(43.5%)为主。中医脏腑虚证分布提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脏腑虚证多见于心虚(96%)、肾虚(67%)、肺虚(21%)三脏。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中医症候气虚,阴虚,血瘀,气滞(P>0.05)无统计学意义。阳虚、水饮、痰浊在不同年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年龄组脏腑虚证在心、脾、胃、肝(P>0.05)无统计学意义,肺虚,肾虚(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具有相关性。不同E/E值在中医证候要素中,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水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说明,阳虚、水饮与E/E具有相关性。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以气虚为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其主要证候特点,且心气虚应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且伴随该病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规范化诊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可以此证侯特点为依据为研制院内制剂提供方向,将中医学介入到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当中,以治本为出发点延缓甚至阻止病情发展,因此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质分布特点,为体质干预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未病科体检的863例患者,首先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后通过"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操控系统"进行体质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偏颇体质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63例患者中,亚健康状态661例(76.6%)。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占慢性疲劳综合征体质分布的前3位,人群亚健康状态构成比明显高于非此类体质者(P0.05);男性与女性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分布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湿热质分布男性比女性高;30~40岁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几率较别的年龄组大;气虚质、气郁质是所有年龄段的主要体质。结论:不同体质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人数分布存在差异;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气虚体质最为多见;女性人群中以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亚健康状态人数分布存在差异,气虚、气郁体质存在于每个年龄段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求中西医结合病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  结扎大鼠心脏前降支动脉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于术后9~12周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致血压升高、心衰加重,观察造模大鼠12周,采集四诊信息、结合中医八纲辨证,运用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血瘀证的诊断标准进行脏腑气血虚实辨证。结果 造模后大鼠心电图ST段升高,异常Q波数量、脏体比值、左室腔面积和心肌胶原面积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为血瘀证;且模型大鼠心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心功能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出心气虚证候;后期(12周)大鼠血压升高、心功能恶化,致心气虚证候加重,体温低、尿量增加进一步改变。结论 中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规范的、成熟的、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引入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可以成为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郁六君汤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单纯针刺治疗1个月;治疗组30例配合柴郁六君汤,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排便异常、腹胀、腹痛、纳差、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神疲乏力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28例占93.3%,高于对照组的7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方面:在改善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纳差等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焦虑、神疲症状方面,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没有发现因药物及针刺引发的不良反应。结论:柴郁六君汤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具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故心之阴阳气血失调是心脏病变的基础。近年来,医学工作者运用祖国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的高科技手段,针对心虚证各种证型的特异性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按照系统评价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证候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提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从代谢组学概念、中医证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等五方面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发现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代谢产物,并最终确认其所在的代谢生化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证候本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珊珊  侯丽辉  王颖 《中医药导报》2021,27(1):186-189,193
目的:探讨不同高雄激素血症(HA)表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科研门诊首次诊断为PCOS的826例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根据血清雄烯二酮(AND)和睾酮(T)水平分为4组.观察各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