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算体层脑池造影(CTC)除可清楚显示蛛网膜下腔中正常及病理结构外,尚可鉴别交通性与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此外,CTC 一个最重要用途就是可探讨脑脊液动力学改变。121例病人共行128次CTC 检查。腰椎穿刺后,注入阿米培克10毫升,儿童用量3~6毫升,每毫升含碘150毫克。变换体位,使造影剂进入颅内,于3  相似文献   

2.
自从水溶性造影剂用于蛛网膜下腔注射以来,已发现与使用造影剂有关的一些副作用。本文目的是检查metrizamide 在脊髓造影中的直接副作用并同文献报告的结果作比较。作者用metrizamide 行脊髓造影439例,腰段造影412例,胸段11例,颈段16例。腰段用10~15毫升,浓度为170毫克碘/毫升;胸段用15毫升,浓度为200毫克碘/毫升;而颈段用15~20毫升,300毫克碘/毫升。造影后头痛(46%),项部痛(19%),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231例脑梗塞所作324次强化前、后CT 扫描。因注射方法不周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99例,10~15分钟内注入含35.6克碘的250毫升造影剂。结果仅25%增强,强化出现率最高在第2周末。第2组132例。一次快速注入含46.6克碘的120毫升造影剂。动脉血溶质浓度(Osmolarity)为220mosm。95%的病例注入造影剂后被强化,第  相似文献   

4.
作者检查了144例周围血管疾病病人,年龄34~83岁。大多数病例使用泛影葡胺(370毫克碘/毫升),少数使用碘番酸。每例使用100~260毫升造影剂,平均186毫升,每次注射35~50毫升,注射次数从2次至5次不等。直接注入上腔静脉者120例,造影剂经5或6 F 直型或有4~6个侧孔的猪尾导管以20~25毫升/秒的速度注入。导管在肘前静脉应用Seldinger 技术插入。18例使用16号套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2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CT 检查表现及造影增强特征,并检查了3例炎性假瘤和1例脉络膜转移瘤,以资比较。从而说明通过增强检查可以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同炎性假瘤和转移瘤。检查方法,对29例脉络膜黑色素瘤、3例炎性假瘤和1例脉络膜转移瘤进行了普通和增强扫描,层厚用2毫米。普通扫描确定病变最大的层面。增强检查采用大剂量造影剂快速注入法,于3秒钟内注入50毫升高浓度造影剂,最初1分钟内对病变最大层面行6次扫描,然后在2、4、6、8分钟再行重复扫描。扫描图像用肉眼观察和CT 值测量,以估价增强情况。  相似文献   

6.
作者随机选择69例恶性肿瘤患者,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60岁,应用CT和MR对肝脏转移灶作了前瞻性对照研究。CT检查包括平扫(NC-CT)、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和延迟CT(D-CT),团注增强方式用150~180ml碘造影剂,以2~3ml/s或5ml/s注射10s后改用1ml/s。扫描速度为7~10层/分。层厚8~10mm。D-CT则在静脉注射60g碘造影剂后4~6小时检查。69例中,NC-CT34例,DIB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CT 和经直肠超声对膀胱和前列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作者从1976年到1979年用经直肠超声检查了1250例病人,而用CT 检查了187例病人。经直肠超声方法为将一超声探头固定在直肠探子的顶端插入直肠内适当部位,对下部尿道进行扫描。CT 扫描前,将10毫升60%水溶性碘造影剂稀释在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注入到膀胱,这样产生的人工伪影最小。所有病人在事先均做过排泄性尿路造影或内窥镜等诊断性检查。在前列腺病变的病人常规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作者描述了在增强CT扫描的血管期应用CT扫描机显示脑血管和解削结构的血管体层摄影技术。行电算血管体层摄影前,通常获取一强化前单一平面的动态体层扫描以识别兴趣区。然后,用19号针经肘前静脉总共注入100毫升60%的造影剂(含28.2g 碘),前50毫升用大致20秒以上时间推入)其后50毫升造影剂注入期间行一系列层面扫描。每扫描3秒后的5~7秒休止期扫描台可任意规定推进距离,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这样,在脑血管期可获多个层面脑扫描影像。应用Varian V-360--3型全身扫描机在该期间可获多达16个快速连续头部扫描层面,在相应期间内获得扫描层面数量受制于X线管的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复习了20例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病人的CT扫描,男性14例,女性6例。大多数病人在CT检查前已做出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用20mm间隔10mm层厚连续扫描。增强方法为静脉内团注60%碘造影剂60ml后再快速点滴30%造影剂300ml。5例仅行快速点滴。病人均在扫描前45~60分钟口服2%稀释钡剂700—800ml。作者见到,13例CT显示了食管和/或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例静脉曲张仅累及食管壁,食管壁增厚,轮廓略呈分叶状,增强后表现类似于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增强,静脉曲张突入食管腔表现为单一的充盈缺损或环绕食管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动态CT分析脑梗塞,特别是急性期脑梗塞及出血性梗塞的循环动态。造影剂为65%amidotrizomeglumin,1ml/kg经尺侧肘静脉置留18G弹力注射器或手推,约5秒内速注。一次扫描时间5秒(CT/T8800为4.8秒)。注入造影剂的同时开始扫描,连续扫描8—10次。兴趣区包括病灶部位,取左右对称的5对,共10个兴趣区,比较左右相同部位的时间密度曲线。作者检查了CT平扫明确见到低密度区的40例脑梗塞,检查时间自发病1.5小时到60天,年龄11~75岁。其中25例初次动态CT扫描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其中20例,为了解不同病期动态变化,在不同时期进行23次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75例有恶性病变的病人进行了肝脏CT、超声和同位素扫描。每人按下列方式CT 扫描3次:①平扫;②20秒内推入60ml 造影剂后即刻扫描;③注射造影剂后1小时扫描。检查由3位不了解病人结果的放射科医师进行。有20例病人在3次CT 扫描中有1次或1次以上发现了肝转移。增强前、后显示不一致者10例。4例在增强前3位医师均认为是阴性。其中2例增强后立即扫描亦为阴性,而1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分析56例无功能垂体腺瘤,分泌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腺瘤的CT表现。并讨论CT表现与手术、病理、内分泌学改变的关系。无功能性腺瘤17例。非增强CT扫描显示低或等密度(平均19.1H),增强CT扫描中5例无增强,平均CT值为36.8。密度与腺瘤类型无关。催乳激素性25例。血清催乳激素含量在30毫克/毫升以上,有10例为微小腺瘤。血清激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明显有关。扫描前后CT值与无功能腺瘤几相同。5例无增强。然催乳激素腺瘤增强检查中些病例为高密度。生长激素性腺瘤14例,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超过10毫克/毫升。2例微小腺瘤为嗜酸性。激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44例肝肿瘤病人作了血管造影CT检查,以估计肝脏手术的可能性。年龄28~77岁,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37例。44例都作了动脉门静脉造影CT(C7AP)、肝血管造影、延迟4~6小时CT和MR检查。CTAP方法为造影剂经高压注射器注入肠系膜上动脉,速度为2~3ml/sec,总量100~150ml,造影剂注射开始后8~10sea行肝脏CT快速扫描,扫描时间为2~3 sec。对所有CTAP资料分析,发现在肝内造影剂增强区域和未增强区域间有一条长度不等的分界线,从肝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Duke 大学医疗中心,所见5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中的6例临床诊断不清患者作了紧急CT检查。检查用GE8800或GE9800CT。患者由于病情重笃,不能等口服造影剂1 1/2~2小时造影剂进入肠道后再行检查,因此肠道对比不良。6例都未作静脉内注入造影剂。扫描从剑突至耻骨联合。层厚  相似文献   

15.
目前CT增强检查技术,都是采用静脉慢注(或滴注)大剂量造影剂后进行的。能否注入较少造影剂,而且又减少扫描次数,达到良好的CT增强效果呢?本文就心腔和腹部动脉的检查作了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对200例病人,按心率从50/分-109/分分成5组,经肘静脉注射含18-23mc锝~(99)生理盐水0.5毫升,紧接着以每秒8毫升速度注入16毫升生理盐水。从注射开始作核素追踪扫描,每秒摄影20-25张,连摄1000张。同时配合心电图检查。得出各组核素到达右心室、左心室、腹部动脉后的最高浓度峰值所需要的时间。到右室时间为2.31秒-3.46秒,左室为6.92-11.37秒,腹部动脉为8.2-13.6秒。经过与各组心率对照,发现核素到达指定部位的峰值与心动周期有比较恒定的关系,到右室约在注射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5例椎管内转移瘤椎管造影完全梗阻的病人行CT检查。腰穿注射10ml碘苯六醇-300,取头低-30°~-40°左侧卧位行椎管造影,因完全梗阻而尽量长时间地保持头低位,至少要5分钟。椎管造影后立即做CT扫描。层厚8mm,从梗阻部位以下向头侧至蛛网膜下腔正常为止连续扫描。如果未见造影剂通过,应补充颈段椎管造影。于颈_(1-2)椎间隙侧方穿刺注射3~4 ml碘苯六醇-300。作者见到,25例中,CT检查造影剂渗漏至梗阻近端者22例。因而能够看到梗阻病变的头侧边界。除勾划出椎管内肿块的外形,还显示出肿瘤侵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性分析27例腹膜腔癌转移的35次CT表现,其中15次作腹膜腔内增强(CTIP),20次为非腹膜腔内增强(NCTIP)。将100ml造影剂用1000ml0.9%盐水稀释并加热到37℃,用注射针穿刺以自然速度滴注入腹膜腔。CT扫描层厚8~10mm,先连续扫描肝脏,然后间隔4~5mm从腹部到盆腔。部分病例静脉团注增强和直肠内注入造影剂。27例均有手术证实,CTIP组CT与手术间隔平均4天,NCTIP组平均3天。CT图象专门由两位有经验的腹部影象学家描述并记录腹内肿瘤位置及是否有腹水和/或腹壁和腹膜后受累,并确定左、右膈下,肝门、脾门、左右结肠旁沟、大网膜、小肠系膜、盆腔、腹壁和腹膜后等部位转移两种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肿瘤分别位于阑尾、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在于确定一套应用水溶性造影剂阿米培克时颈髓大小的正常值。作者的方法如下:投照时焦点-胶片距离为100厘米,身体-胶片距离平均25厘米。术前一小时口服苯巴比妥120毫克。腰穿注入造影剂,当有椎管梗阻时从颈部注入。注药时床面头侧抬高15~20°,阿米培克浓度为290毫克/毫升,用量10毫升,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避免与脑脊液混合。注毕,床面恢复水平位,但病人头部要高于身体。此后病人侧卧位,缓慢倾斜台面使头低位,至造影剂达上段颈椎时为止,拍侧卧位之后前位点片,同时使管球成角以获下方神经根鞘的斜位观察。然后,在原台面角度病人在保持头高位情况下缓缓改为俯卧位,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即采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源,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据统计报道,无论何种造影剂,与之有关的死亡率为1/205000次检查(主要是血管内给药)。现在临床常选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人体耐受性高,安全可靠性高、粘稠度低,但是检查需要,静脉注射的速度必须快,并且造影剂在短期内就需要达到较高的浓度,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可能发生轻重不同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从这个角度谈谈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动态性CT     
动态性CT是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后连续进行CT扫描,以检查血管和局部血液动力学变化的CT。由动态性CT 显示的影象难以直接测定局部脑血量或脑血流量,但与放射性同位素血管象一样可以了解脑灌注的类型。目前应用的CT 时间分辨力及扫描层面数目仍受到限制,但动态性CT 硬件和软件改革的余地很大。目前临床报告不多,尚难评价它的临床价值,但已认识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梗塞预后的推测有价值,对脑瘤的鉴别诊断也有价值,可以说是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方法。a.检查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入尺侧肘静脉,6~8秒内用手推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含碘14~15克).自动注射器可固定注射时间,但如有造影剂漏出,不能停止注入,故以手推注射为好。造影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