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秀菊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30-3830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与脑电地形图(BEAM)的关系。采用成都BMP—Ⅱ型BEAM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电极,在86例精神分裂症患清醒、闭目状态下常规脑电图描记全图。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组BEAM异常率高于阳性症状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额叶、优势半球后头部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对7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占33.8%的患者,脑电地形图出现阳性结果,这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电生理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证实了脑电地形图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老年期精神分裂症(SS)、健康老年人(NC)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58例Alzheimer病患者、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及健康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8,P〈0.05);AD组主要部位BEAM的改变与SS组、NC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70、11.79、13.65、11.16、12.55、12.78、11.18、11.47,P均〈0.05):结论EEG、BEAM检查对Alzheimer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及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抗精神病作用强、起效快、锥体外系副作用少,但此药可引起脑电地形图(BEAM)的改变。通过对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氯氮平治疗后BEAM的改变情况做一分析,发现BEAM的异常情况与氯氮平的疗效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 Alzheimer病 (AD)脑 CT测量与脑电地形图 (BEAM)测量左右两侧的对称性。方法 对 43例 AD病患者与 41名正常老人 (NC)行脑 CT摄片与 BEAM检查,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 CT摄片两侧比较无显著差异; NC组 BEAM检查,右侧前额区的β、δ功能显著增高。 AD组 BEAM右侧前、中颞区θ、δ功率明显增高,右额区θ功率明显增高。结论 根据 BEAM检测, AD患者与正常老人是有不同的一侧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在老年期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组患者痴呆程度较VD组严重,EEG、BEAM异常与痴呆严重度有关,BEAM检查阳性率随痴呆严重度评分降低而升高,而EEG检查阳性率则欠规律性。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针对AD(n=51),老年抑郁症(n=53)患者和健康老人(n=35)进行EEG、BEAM检查比较。结果AD组EEG、BEAM改变,特别是慢波、慢波相对功率谱(饼形图)变化均明显于老年抑郁症组和健康老人组,统计处理呈显著差异(P<0.001),老年抑郁症与健康老人组间EEG、BEAM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EG、BEAM检查有助于AD与老年抑郁症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2组均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工娱疗活动,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时采用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地形图 (BEAM)评定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特殊价值;。方法 将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补阳还五 汤加能量合剂,对照组选用灯盏花素加能量合剂,治疗组与对 照组于治疗前后均做BEAM、TCD观测。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 率BEAM提示为90.5%;TCD为83.3%;对照组中总有效率 BEAM为88.2%,TCD为79.6%。结论BEAM、TCD是一种评 定脑梗死康复的可靠指标及安全的、无创性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头颅CT检查异常改变进行探究,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8月期间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对其头颅CT检查结果予以分析,与此同时,根据PANSS量表分将其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比较两者之间的头颅CT检查情况。结果:①共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总异常检出率为43.2%;②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患者比较,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颅CT异常率明显增高,对比差异显著(X~2=8.69,P0.05);③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CT异常率增高,比较差异显著(X~2=6.17,P0.05)。结论:脑结构异常,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一种表现,早期即可检出,当中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属于器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对1993年至今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参考电极(CZ或耳垂并联线),分两组进行了临床、脑CT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并结合病情轻重、病灶部位和大小与BEAM六个频段的绝对、相对功率谱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部位参考电极和上述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异常BEAM功率值与病情轻重、病灶大小呈正相关;与凡病灶位于底节、外囊的单灶,CZ组均以前、中颞及枕异常者为最多,而中央区无异常;耳垂并联为参考电极者,BEAM以中央及枕异常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EG、BEAM对老年性痴呆与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6例AD患者EEG异常21例(80.8%)弥漫性异常19例,BEAM异常24例(92.41%)弥漫性异常21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22.23%)弥漫性异常3例、BEAM异常7例(38.9%)弥漫性异常5例。发现AD患者EEG、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的(P<0.005)。结论EEG、BEAM检查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一项客观的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者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功能治疗仪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观察3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因子1、因子3、因子5、因子6、因子7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因子1、因子3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症状和认知障碍,促讲患者的伞而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量氯氮平(25mg)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与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BEAM检测。将服药前后脑电活动变化明显者和变化不明显者分成反应良好组和反应不良组,应用单一氯氮平(200~400mg/日)治疗6周,用BPRS评定疗效。结果(1)服药后患者双侧枕区(ο_1,ο_2)α_1频段的绝对功率值逐渐增高,α_2、α_3频段的绝对功率值逐渐降低,且在第4、5小时时最明显;(2)反应良好者52例(87%),反应不良者8例(13%);(3)反应良好组(52例)近期疗效好者48例(92%)、差者4例(8%),反应不良组(8例)近期疗效好者1例(12%)、差者7例(88%)。提示,小量氯氮平可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基本节律的改变(α波慢化),而这种改变显著者应用氯氮平近期疗效好,反之疗效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精神分裂症伴焦虑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均口服哌罗匹隆治疗,研究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1.4%,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8,P<0.05)。结论哌罗匹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哌罗匹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与脑电图(EEG)的改变,监测脑生物电和跟踪观测的价值.方法:检测56例昏迷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生物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昏迷患者的EEG,高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39例.BEAM为弥漫性7~13级慢波分布图.经治疗后,43例痊愈,脑电恢复正常;6例继发癫痫,脑电为异常;大脑死亡4例,脑电示零电位,BEAM为"秃图".死亡3例均为治疗前脑电高度异常者.结论:昏迷病人进行脑电监测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 RI)中的低频振幅(ALFF)参量评价精神分裂症幻听相关的神经元自发活动改变。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幻听组患者16例,非幻听组患者17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静息态fM RI数据并通过后处理计算得到ALFF值,比较精神分裂症幻听组和非幻听组ALFF组间存在差异的脑区;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评估,分析差异脑区ALFF值和幻听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幻听组比较,幻听组ALFF显著降低的脑区主要位于枕叶皮层,ALFF显著升高的脑区有左侧角回、缘上回、颞上回。左侧角回的ALFF值与幻听症状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06,R=0.550),枕叶皮层的ALFF值与幻听症状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07,R=-0.53)。结论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的静息态自发脑功能活动异常可能与听觉语言处理皮层过度激活及视觉信息处理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和正常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动态脑电图(AEEG)的问世,为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观察精神分裂症24 h动态脑电活动,探讨精神分裂症脑电活动与脑结构变化及精神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1997~1998年观察精神分裂症91例,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病例为住院患者。人组条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91例住院患者,男51例,女40例,年龄18~51岁,平均(26.8 ± 5.8)岁,病程1年以内。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49例、正常对照193例,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的差异;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分型,采用美国Nic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电位P300检测,分析患者RBANS测验总分与PANSS中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亚型患者认知电位P300的差异。结果患者组RBANS测试结果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CST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RBANS测试总分与PANSS阴性症状量表中的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情感交流障碍呈显著正相关(r=0.191、0.192,P<0.05);阴性亚型患者与阳性亚型患者认知电位P300波幅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其中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P300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变异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变异性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检测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和92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P300,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于治疗后第5周、12周时进行P300随访。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靶潜伏期N2和P3及非靶P2延迟,靶波幅P3降低及非靶P2波幅降低;(2)P3靶潜伏期延迟和靶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3)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随访提示:P300中靶潜伏期N2和P3延迟可能属于该疾病的属性标志;而靶波幅P2和P3下降可能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认知功能缺陷。随访提示本病P300变化是混合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