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为常见类型,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50%~70%。中医治疗多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以及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等,从整体入手,疗效较好。中西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疗效显著,无创伤性手术之痛苦,易被接受,已引起广泛关注,开辟一条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2.
败酱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在临床上用败酱草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例1:李某,男,33岁,1998年7月初诊。主诉2个多月来胃脘部嘈杂隐痛,口苦粘腻,呕恶纳少,咽干欲饮,剑突下灼热隐痛频发,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进食辛辣肥腻之物则症状加重,舌薄黄微腻、质红,脉弦滑小数。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用:败酱草40g,蒲公英20g,刀豆15g,半夏15g,枳实 相似文献
3.
4.
刘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1022-1024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症状主要有烧心、泛酸、反食和嗳气等,伴发的食管外症状可多见胸骨疼痛、咳嗽、哮喘等。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过度以致胃酸、胆汁反流入食管,主要采用抑酸、促胃肠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不适,吞咽困难、口苦、咽干等,均排除消化性溃疡,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中医诊断符合胃热炽盛症的表现:胃痛急迫、嘈杂吐酸、口苦或牯、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相似文献
6.
7.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程长、易复发,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偶有所得,不揣浅陋,略抒管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临床验案介绍朱生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将口苦症状作为辨证切入点,把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胆热上逆;“热”和“逆”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辨证为胆热犯胃型,以疏利肝胆、通降和胃为治疗原则,诸药调和,达到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人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为主要表现,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前两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都很高,病人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后者则因与食管腺癌的相关性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自拟胃康灵治疗97例GERD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7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其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41.5岁。反流时间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3年,平均6.1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①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反胃、胸痛、在胸骨后或剑突下部位。②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③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1.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脏在经络循行、生理功能、病例变换等方面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主要因素,把握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围绕治肝可以安胃的原则,以气机通畅为先,以升降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等3种类型,其典型和常见的症状是烧心和反流,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痛、胸痛、暖气、腹胀、上腹不适、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以及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痛”“结胸”等范畴。病位在食管,与脾、胃、肝、 相似文献
15.
刘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4):99-103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纵观核心病机,乃"气郁"、"痰阻"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时宜"从气而治""从痰而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脾虚气陷、贲门失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治疗应以脾虚论治、补脾论治、补脾升提和固摄贲门为基本治则。方法:通过现代医学对该病发病机理与中医脾虚病机的关联性及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与中医补脾气治疗的关联性论述,阐明脾虚在该病发病中的重要性。结果:补脾固贲汤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结论:补脾固贲汤具有补脾固贲和胃降逆的功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今医家对胃食管反流病基本认识趋同,但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机多有阐述发挥。李振华教授重视肝脾,疏肝以理气滞,健脾以和气机,认为其病理因素多为气滞、湿、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8)
[目的]观察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和受体阻滞剂等;雷尼替丁,0.15g/次,2次/d。治疗组35例左金丸(栀子10g,瓦楞煅30g,黄连6g,乌贼骨20g,黄芩10g,吴茱萸5g),1剂/d,磨粉,水捏丸,分三次口服。连续治疗5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万娉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9):30+32-30,32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汤剂疏肝降逆汤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qd,吗丁啉10mg,Tid口服。[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