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流治疗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进行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增加腹压,预防感染并加强引流管护理等。结果 2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的疗效满意,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术后无并发伤口感染、硬脊膜炎,随访3~12个月无假性硬脊膜囊肿出现。结论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根据蛛网膜囊肿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5例患者颞部蛛网膜囊肿较大,采用额颞骨瓣开颅手术将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并将颞部蛛网膜囊肿的囊壁开窗造瘘;另有4例患者颞部蛛网膜囊肿较小,则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 5例经额颞骨瓣开颅的患者术后痊愈,4例钻孔引流的患者中1例在术后1年内复发,经过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囊肿切除后治愈。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见慢性硬膜下血肿消失,但是颞部蛛网膜囊肿仍然存在。结论颞部蛛网膜囊肿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密切相关,较大的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蛛网膜囊肿囊壁造瘘术;而较小的颞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采用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并为同行提供借鉴。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脑脊液漏,取头低脚高位,拔除引流管、停止引流,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预防感染;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25例,硬脊膜损伤10例,发生率7.77%,术后脑脊液漏3例,发生率2.4%,含术中硬脊膜损伤并发脑脊液漏1例。脑脊液漏在术后7d内停止,切口愈合好,随诊2个月至5年,平均31个月,无深部感染及假性硬脊膜囊肿。结论有效的护理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毛云霞 《护理与康复》2009,8(4):292-293
总结5例医源性脑脊液漏合并假性硬脊膜囊肿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加强体位护理、创口及引流管护理,注意防止感染,出院前加强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廓假性囊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正规的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1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通过引流及精心的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方法简便,容易操作,患者痛苦小,不易感染,缩短了治疗时间,愈合后外形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3~2003年60例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术后3天引流量少于50ml,立即拔管;24例引流量150~400ml/d,其中2例第5天重新行硬膜修补效果不佳,伤口Ⅱ期愈合,22例将引流管保留10天后拔管,伤口Ⅰ期愈合。结论对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者,10天左右拔管,将引流口缝合加压包扎,伤口可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治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脑脊液漏,体位护理,拔除引流管,停止引流,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预防感染,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腰椎管手术41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198例,腰椎肿瘤109例,发生脑脊液漏11例。发生率2.6%。脑脊液漏在术后7 d内停止,切口愈合好,随诊2个月至5 a,平均31个月,无深部感染及假性硬脊膜囊肿。结论有效的护理是防治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是早期发现、预防感染、促进漏口及早闭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56-4957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3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引流、更换伤口敷料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漏治愈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9.13±1.68d,低于对照组的18.97±4.03d;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61±2.42d,低于对照组的23.14±4.67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可缩短脑脊液消失时间,更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医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治疗的发生脑脊液漏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前1周行椎管造影4例,术中因粘连而致硬膜撕裂6例,另外2例为椎板咬钳误伤所致)的临床资料.术中间断缝合修补硬脊膜裂口并采用明胶海棉覆盖,或取深筋膜修补硬脊膜裂口后再用明胶海棉覆盖,所有病例均予椎板外引流管引流,经椎旁肌从切口旁皮肤引出,接无菌引流袋低位引流(避免负压).术后处理:一旦确诊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立即让患者去枕仰卧,抬高床尾,保持头低脚高位,防止或减轻脑脊液的继续渗出,并于术后第3天夹闭引流管,控制引流量.待脑脊液漏出量减少后拔管,继续予头低足高位卧床1周,腰部外加腰围固定.结果 14例伤口均按期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无后遗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未见脑脊液漏复发或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 及时发现并预防脑脊液漏并采取正确体位,及时引流,抗感染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脑脊液漏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2002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行颅骨钻孔硬膜下血肿引流术,11例术后恢复好,2例术后复发硬膜下血肿;另2例行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后痊愈。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缝合加压包扎联合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A组(10例)进行单纯引流,B组(7例)行缝合后加压包扎,C组(10例)行缝合加压包扎缝合联合微波局部伤口治疗,记录治疗前脑脊液日平均引流量、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伤口愈合级别、脑脊液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统计分析。随访4个月至5年。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脑脊液平均日引流量分别为(378.5±53.0)ml、(379±57.0)ml、(369±55.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分别为(12.4±5.0)d、(7.9±2.2)d、(6.0±1.4)d,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2例,B组、C组均为乙级愈合。三组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随访4个月至5年,A组有1例出现硬膜外脑脊液囊肿。结论加压包扎联合微波是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负压引流 (VSD) 技术治疗肢体开放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肢体创面应用负压引流 (VSD) 技术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行VSD负压引流术,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肉芽生长情况、伤口愈合的时间,同时对20例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行传统引流术,观察。结果:28例患者伤口感染得到控制,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伤口逐渐愈合,明显优于传统引流。结论:加强负压引流术(VSD)的护理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健。  相似文献   

13.
腰椎术后假性硬脊膜囊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手术致脑脊液漏合并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是一种少见的手术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头胀、腰部酸胀不适、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症候,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患者常伴紧张、恐惧、焦虑等症状。我院1999~2008年10年间因腰椎术后发生假性硬脊膜囊肿4例,现将观察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云美 《全科护理》2015,(5):439-440
<正>腰椎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硬脊膜损伤,约占术后并发症的15%左右,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脑脊液漏,漏出的脑脊液在脑脊膜薄弱处形成假性囊肿,囊肿压迫神经,严重时会导致神经损伤、脑膜炎、蛛网膜炎等[1,2]。本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脊椎外科进行腰椎手术的病人78例,总结腰椎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及硬脊膜损伤病人的护理。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腰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囊肿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2月对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为椎管内单侧硬膜下髓外囊肿,3例为脑脊膜囊肿,12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9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3例为脊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21例症状消失;9例好转,其中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结论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不典型,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PPC)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天心阁院区收治的23例PPC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术前常规禁食12 h,禁饮4 h,手术前一晚给予灌肠,术后患者常规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液的量和性状进行动态观察并记录.[结果]23例患者均行开腹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术后予以补液、抑酶等对症治疗,其中4例合并有胆囊结石患者术中一并切除胆囊,术后囊肿-空肠吻合口周围均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1例因伤口愈合不佳行二期缝合术,术后d1更换伤口敷料,此后2~4 d更换伤口敷料,此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3 d内拔除尿管,3~9 d后超声或CT复查,均明确无明显腹腔积液后拔除腹腔引流管.23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PPC均减小或消失,患者病情均明显缓解.[结论]PPC患者行开腹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术后给予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使颅腔的封闭状态遭到破坏,有脑脊液自体表溢出时称脑脊液漏。除颅底骨折发生的脑脊液耳鼻漏外,由于手术术口皮肤条件不良、恶液质、缝合操作不良、创口感染等原因也会引发术口愈合不良,形成脑脊液伤口漏(皮漏),其危险在于易引起颅内感染和颅内低压。随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日趋完善,我院2001年6月-2006年3月共对7例开颅术后合并脑脊液伤口漏患者行腰大池引流,护理站制定了相应护理措施。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脊液具有保护和营养脑及脊髓的作用,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是骨科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一9.37%[1]。如处理不当,则会引起低颅压性头痛、发热、切口愈合障碍,形成硬脊膜假性囊肿,严重者导致感染,引起蛛网膜炎或脑膜炎[2],给患者造成极大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以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目标。现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硬膜下钻孔引流治疗急性硬膜下出血伴积液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硬膜下出血伴积液患儿行硬膜下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护理。[结果]1例患儿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做好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减少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田永刚  江毅 《临床医学》2010,30(1):116-118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如果处理不当可形成硬脊膜假性囊肿,引起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以发生感染,引起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合并脑脓肿及颅内出血。一直以来,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都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本文现就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