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陶瓷微滤膜与大孔吸附树脂联用精制苦参水提液中总黄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高红宁  金万勤  郭立玮 《中成药》2001,23(9):629-631
目的:研究微滤和大孔吸附树脂联用精制苦参水提液中总黄酮,并与醇沉和大孔吸附树脂联用作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微滤--大孔吸附树脂法处理的苦参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吸附率及除杂效果优于醇沉--大孔吸附树脂法。微滤--大孔吸附树脂法操作简单,周期短。结论:微滤--大孔吸附树脂法优于醇沉--大孔吸附树脂法。  相似文献   

2.
复方柴胡汤提取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正交设计 ,以柴胡皂苷A ,芍药苷 ,橙皮苷 ,甘草酸四种指标成分为指标 ,考察了药材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等工艺条件 ,并对醇沉、超滤及大孔树脂吸附三种分离精制方法进行了成分及药效学比较 ,结果大孔树脂吸附法精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醇沉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对抗感颗粒剂中生药的水煎液进行了精制 ,并以芍药甙的含量为指标 ,对 3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以醇沉法所得浸膏中芍药甙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精制金银花水提液的效果,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精制工艺.方法:采用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等4种工艺对金银花水提液进行精制,并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对4种工艺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并对4种工艺操作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金银花水提液经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工艺处理后,其绿原酸的转移率分别为59.30%、83.07%、80.13%、23.47%;固形物去除率分别为36.59%、40.12%、39.81%、90.07%.结论:离心-超滤工艺精制后绿原酸的转移率高于其他方法,固形物去除率适中,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周期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水提液的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红景天苷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 以红景天苷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多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景天苷的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 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纯化红景天苷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工艺:上样红景天苷质量浓度为1.713~2.570 g/mL,洗脱剂为1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0 BV,体积流量为2 BV/h.结论 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能显著提高样品液红景天苷的纯度,具有吸附量大、洗脱率高、经济环保等优点,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精制金银花水提液的效果,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精制工艺。方法:采用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等4种工艺对金银花水提液进行精制,并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对4种工艺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并对4种工艺操作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金银花水提液经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工艺处理后,其绿原酸的转移率分别为59.30%、83.07%、80.13%、23.47%;固形物去除率分别为36.59%、40.12%、39.81%、90.07%。结论:离心-超滤工艺精制后绿原酸的转移率高于其他方法,固形物去除率适中,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周期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水提液的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7.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孔吸附树脂在药学领域(特别是天然药物精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从提取液、树脂、洗脱等三方面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表明对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效果可以通过吸附量、解吸率、吸附动力学试验等指标综合评价,以寻求最佳工艺条件,取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精制方法对抗感颗粒剂中芍药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别用醇沉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对抗感颗粒剂中生药的水煎液进行了精制,并以芍药甙的含量为指标,对3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醇沉法所得浸膏中芍药甙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精制淫羊藿水提液对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用醇沉法、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吸附噔清法对淫羊藿的水提液进行了精制,并以精制后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对4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醇沉法所得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醇沉法、超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吸附澄清法对淫羊藿的水提液进行了精制 ,并以精制后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 ,对 4种精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醇沉法所得浸膏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59-1061
目的:对蛴螬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并研究其提取物对肠道EV-71病毒的抑毒效果,对其有效部位进一步分离。方法:分别用蒸馏水、7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蛴螬,对其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的上清液和沉淀分别进行对肠道EV-71病毒的抑毒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水提醇沉的沉淀部位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结果:蛴螬水提醇沉的沉淀物对肠道EV-71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TI=94.15;对其用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分离后水1部位抗病毒效果最为明显,TI=118.93。结论:蛴螬的水提醇沉的沉淀部位具有良好的抗肠道EV-71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水溶液体系下黄连解毒汤中主要药效成分与树脂吸附和筛分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为黄连解毒汤的剂型改进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目前市售的11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和解析实验.RP-HPLC比较各组水溶液体系精制前后生物碱、黄酮、环烯醚萜苷三大类药效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对黄连解毒汤中三大类药效成分的吸附率、解析率差异均较大.极性较小、平均孔径较大的X-5,AB-8型树脂对生物碱类的吸附率、解析率均较高;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较大的X-5,ADS-17,ADS-7,NKA-9,D151型树脂对黄酮类成分的富集作用较好;平均孔径较大的X-5,S-8,NKA-Ⅱ型树脂和极性较大的ADS-7,D151型树脂对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富集作用较好高.结论:在中药复方水溶液体系下,采用树脂组合的方式,可以优化目标产物的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13.
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建立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以利于苦丁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以熊果酸浸出率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诸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乙醇提取液经沉淀富集和大孔树脂柱色谱纯化得到熊果酸,采用HPLC分析检测。结果优化的提取条件为:在85℃水浴中,以体积分数9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4,提取2次,每次提取2.5h,熊果酸的浸出率可达到1.44%。D8树脂分离富集的最优条件:样品溶液熊果酸浓度1~2 mg·mL-1,样品溶液pH=6.0~7.0,吸附1h,洗脱剂pH=11.0,依次用水、4倍体积30%乙醇、4倍体积90%乙醇以2~3mL·min-1的流速洗脱,收集90%乙醇洗脱液,熊果酸回收率为97.82%,纯度为95.0%。结论 该工艺产品纯度高,收率高,可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树脂法生产龟鹿补肾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国华 《中药材》1995,18(10):526-527
对龟鹿补肾液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由原来的酒沉法改为树脂法。对两种工艺试制的口服液成品,通过淫羊藿甙、蛋白质、多糖等成分的含量比较,表明树脂法工艺试制口服液成品的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并保存了原有较佳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初阳  宋洪涛  李丹  鄢璐  刘丹  陈大为 《中草药》2008,39(12):1779-1803
目的优选注射用三七提取物的纯化方法。方法以三七总皂苷的转移率、质量分数、杂质的清除效果和复溶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明胶沉淀法、澄清剂法、石硫醇法、碱性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对三七进行纯化,优选纯化条件,并对纯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种纯化方法单独使用均不能达到注射用要求,将碱性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联用纯化三七药材,三七总皂苷的转移率和质量分数较高,杂质清除效果较好,复溶性较好。结论通过对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碱性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联用可提高三七的纯化效果,并能达到注射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有机溶液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逐渐普遍,涉及到提取、醇沉、树脂洗脱剂成分制备等环节,从而衍生出衔接性的热处理精制引起中药成分转化、溶剂污染等问题。纳滤具有常温化分离优势,但适用于水溶液的分离模型在有机溶液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通过综述纳滤分离机制,结合复杂溶液体系下中药成分的真实状态和传质行为,以期发现适用于有机溶液环境的中药成分纳滤分离研究策略,提升纳滤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适用性,推动中药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成分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敏  张天锡  史磊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0,51(15):4050-4058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且易洗脱、可循环使用且再生处理经济环保、方便制剂成型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有害杂质的去除等。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性质、分类、工作原理进行综述,并对其纯化中药成分的影响因素和纯化工艺进行讨论,探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成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中药成分纯化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林  郭增军  徐颖 《中药材》2008,31(11):1740-1743
目的:筛选纯化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纯化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初步研究,使纯化工艺达到最优化。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解吸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含量来对工艺进行评价。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样药液总黄酮浓度为3.625 mg/ml,相当于原生药0.241 g/ml,吸附速率为2BV/h,解吸液乙醇浓度为95%,解吸速率为2BV/h,洗脱剂用量为5倍柱体积,纯度可以达到48.5%。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最好,适于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初步纯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藏药熏倒牛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小鼠热板法致痛实验,观察熏倒牛不同工艺提取物对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熏倒牛传统水煎工艺提取物、传统水煎醇沉工艺提取物、醇提工艺提取物均有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均可提高小鼠热板法致痛的痛阈(P<0.01),但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水煎提取物和水煎醇沉提取物(P<0.01)。结论:熏倒牛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显著,其药理效应明显优于水煎和水煎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20.
大孔吸附树脂对丁香叶中丁香苦苷的富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欣  高月娟  王建明  许贵军  薛红梅 《中草药》2008,39(11):1655-1659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丁香苦苷为考察指标,建立HPLC分析方法,通过考察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丁香苦苷的吸附分离性能,筛选出AB-8树脂作为分离纯化丁香苦苷类成分的介质,并对AB-8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丁香叶经水提醇沉浓缩后,以AB-8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4BV的水洗脱出去杂质后,收集5BV50%乙醇洗脱液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可作为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有效方法,并为丁香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