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欧严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99-100
目的:分析腕踝针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癌痛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三阶梯"止痛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干预后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 0%,对照组为8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腕踝针配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腕踝针配合阿片类药物与单纯阿片类药物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三阶梯镇痛原则以阿片类药物为主,配合其他辅助药物镇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结合原发灶进行选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治疗第2、4、6、8、10天和治疗结束第3、7天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第2、6、10天和治疗结束后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爆发痛次数的变化,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从腕踝针治疗第2天开始VAS评分显著降低并持续到腕踝针治疗结束第3天(P0.05),但治疗结束第7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第2天到第10天爆发痛次数均减少(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和便秘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阿片类为主的药物治疗能提高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并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胡新耀  李喜忠 《中国针灸》2004,24(2):99-100
目的:对比腕踝针对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疼痛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5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47例,将58例麻木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32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26例.治疗时间均为3天.结果:疼痛类两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明显,但显效率治疗组为60.38%,对照组仅为29.79%,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麻木类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疼痛类与麻木类相比较,腕踝针对疼痛类显效率为60.38%,对麻木类仅28.1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麻木类疾病.  相似文献   

4.
郝淑芳  常钢  孟凡结  刘文导  梁晓聪 《中药材》2008,31(8):1289-1290
目的:评价四黄水蜜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后腹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栓塞后,治疗组应用四黄水蜜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3天评价两组止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强度治疗组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水蜜外敷与三阶梯止痛药物联合应用,能加强其止痛效果,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后腹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癌痛酊外用搽剂合三阶梯止痛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癌痛酊外用搽剂合三阶梯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癌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癌痛酊外用搽剂合并三阶梯组)90例和对照组(三阶梯组)90例。进行临床1次性镇痛试验和连续7天镇痛试验。用药前及用药后记录疼痛强度,评定镇痛疗效指标疼痛强度差(PID)、疼痛缓解百分率、疼痛缓解度。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1.11%,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率为65.56%,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癌痛酊外用搽剂合三阶梯可有效地控制癌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贴压耳穴三焦区治疗腕踝针上5区肩背疼痛疗效。方法:将腕踝针上5区肩背疼痛患者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选取患侧耳穴三焦区进行穴位贴压治疗;对照组选取患侧颈、颈椎、神门进行穴位贴压。在治疗前及穴位贴压后且耳部遗留疼痛消失后,各评定1次疼痛级别(包括VAS评分及整体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疼痛自评分数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第三方整体疗效评价,治疗组即时镇痛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石贴压耳穴三焦区对于缓解腕踝针上5区肩背疼痛的即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3例难治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18例、吗啡+针刺组17例、吗啡+腕踝针组18例。吗啡组根据疼痛强度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吗啡+针刺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留针1 h;吗啡+腕踝针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联合腕踝针治疗,留针1 h。观察各组患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爆发痛次数,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吗啡使用量、KPS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治疗过程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8. 8%、75. 0%和87. 5%,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优于吗啡组(P 0. 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比较,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与吗啡组治疗后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使用量减少,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 25%、43. 75%和18. 75%,吗啡+腕踝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及吗啡+针刺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效果确切,并能减少吗啡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麝蟾镇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癌性疼痛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常规西药止痛三阶梯给药治疗,治疗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阶梯给药配合麝蟾镇痛膏外敷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2.00%,不良反应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4%,不良反应率为23.3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蟾镇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封蕾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56-2357
目的 观察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腕踝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0.0%: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腕踝针治疗神经根颈椎病上肢疼痛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1.
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仁定  林凌峰 《中国针灸》2006,26(12):851-856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取腕上1、上2,对照组口服地尔硫,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4·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结果显示远期疗效亦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腕踝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术后未行镇痛泵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V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腕踝针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腕踝针疗法防治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腕踝针疗法及体针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各3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临床效果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结果:腕踝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腕踝针治疗组与体针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腕踝针疗法能使血糖、血脂代谢得到改善,降低血液黏稠度,恢复周围神经细胞功能,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具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条口穴基础主治。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57例肩周炎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24例,口服消炎止痛药联合针刺条口穴;对照组133例,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纽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1.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舒适,其疗效优于单纯服用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15.
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踝三针组(96例)、药物对照组(48例)、针刺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踝三针、肌肉注射来比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各疗法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镇痛效果、综合疗效评价均优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沐榕 《中国针灸》2003,23(1):9-17
目的:观察西医治疗脑梗塞失语症加用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49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三针和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62.22%。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医加针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及疼痛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与单纯治疗组4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治疗组单用体针治疗。结果:治愈率联合治疗组66%,单纯治疗组40.4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1.2424,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学文 《中国针灸》2005,25(8):551-552
目的:寻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针罐组(32例)采用针刺和拔罐结合治疗,针刺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进行观察治疗40天.结果:针罐组临床缓解率62.5%,针刺组临床缓解率33.3%,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针罐组总有效率93.8%,优于针刺组的83.3%(P<0.01).随访1年后复发率分别为3.3%与24.0%(P<0.01).结论:针罐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针刺组,且疗程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